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及Th1/Th2细胞因子影响的比较

2012-11-17 08:31戴玉旋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莫德儿科细胞因子

周 越,戴玉旋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 金华 321000)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是儿童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儿童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是RRI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1]。现代免疫学认为辅助性T细胞(Th)在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中起了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RRI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功能紊乱[2]。本文研究了应用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对RRI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并比较了两者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的RRI患儿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纳入患儿均符合RRI的诊断标准[3],并且治疗前3个月未使用免疫调节剂。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参加本次研究:原发免疫缺陷病,严重肝脏、心脏以及肾脏疾病等。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9±1.2)岁,年感染次数(12±3)次;治疗组男 21例,女22 例,年龄(3.2±1.3)岁,年感染次数(11±4)次。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年呼吸道感染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咳嗽、气喘、咳痰、高烧及惊厥患儿均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脾氨肽口服液(北京第一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急性期:2mg/次,1 次/d;非急性期:2mg/次,1 次/2 d。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急性期:400mg/次,2次/d;非急性期:400mg/次,1次/d。两组患儿均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制备上清液单核细胞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4和IFN-γ水平[4];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次数和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和肺内啰音)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断

显效:停药6个月发生呼吸道感染≤1次;有效: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或不变,但每次呼吸道感染病情较前减轻,病程缩短;无效: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每次病程治疗前后无变化[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MPP次数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的比较

结果见表1。治疗组患儿MPP次数显著降低(P<0.01),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的比较

结果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MPP次数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的比较(n=4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的比较(n=43)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结果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IL-4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RRI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约占儿科门诊的30%,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降低。由于患儿正处于快速发育期,RRI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4]。RRI的具体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但发现RRI患儿的T细胞功能低下、部分患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及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因此免疫功能低下是RRI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6]。近年来研究表明,RRI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功能紊乱[7]。匹多莫德和脾氨肽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本研究比较两者对RRI患儿的治疗作用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n=43)

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表达平衡是保证整个细胞免疫网络系统平衡的关键。机体的辅助T细胞(Th0)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Th1亚群主要介导细胞免疫、炎症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而Th2亚群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分子免疫学研究表明,Th1和Th2免疫反应间存在制衡机制,Th1细胞因子可以下调Th2细胞,反之亦然[8]。Th1和Th2各自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对免疫反应进行调节。机体正常情况下体内Th1/Th2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出现Th1型或Th2型反应优势时则可引起异常的免疫应答,出现病理状态。多数情况下Th1应答占优势时有利于病原体的排除及机体恢复健康,Th2优势应答可加重疾病[9]。Th1型反应占优势时感染局限,患儿预后良好;Th2型反应占优势时感染扩散,预后不良。Th1细胞的功能主要依赖IFN-γ等来实现,而Th2细胞功能主要依赖 IL-4等来实现[10-11]。因此本文通过测定IFN-γ和IL-4水平来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

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调节剂,它能够显著下调由植物血凝素诱导的血单核细胞IL-4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IFN-γ和IL-12等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12]。匹多莫德通过免疫功能调节机制发挥其抗细菌和病毒的效果,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复发[13]。

脾氨肽为多功能细胞免疫增强剂,是从健康动物脾脏中提取的肽及核苷酸类复合物,并含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4]。研究显示,脾氨肽能通过调节T细胞各亚群水平,使患儿失调的免疫功能获得纠正,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脾氨肽比较,匹多莫德可以明显降低患儿MPP次数(P<0.01),并且显著缩短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和肺内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时间(P<0.01)。两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治疗后匹多莫德组IL-4水平显著低于脾氨肽组,而IFN-γ水平显著高于脾氨肽组(P<0.01)。因此,相对于脾氨肽,匹多莫德更利于恢复Th1/Th2的平衡。

因此,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优于脾氨肽,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1]Willson D F,Horn SD,Hendley JO,etal.Effect of practice variation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infants for viral lower respiratory illness[J].Pediatrics,2001,108(4):851-855.

[2]邵 波,俞钱华,占建华,等.复可托辅治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儿科药学学志,2006,12(1):34-35.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各专业及专题学术交流概述[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4.

[4]王丽英,周其刚,张磊磊.脾氨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B):489-490.

[5]Wainwright C,Altamirano L,Cheney M,etal.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controlled trial of nebulized epinephrine in infants with acute bronchiolitis[J].N Engl JMed,2003,349(1):27-35.

[6]Cohen R,Just J,Koskas M,etal.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how should we investigate and treat?[J].Arch Pediatr,2005,12(2):183-190.

[7]Li V G,Malaponte G,Bevelacqua V,etal.Persistent high plasma levels of interleukins 18 and 4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infections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J].Transplant Proc,2003,35(8):2911-2915.

[8]Bach J F.The effect of infectious on susceptibility to autoimmune and allergic diseases[J].N Eng J Med,2002,347(12):930-931.

[9]陈壮桂,纪经智,李 呜,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Th1/Th2细胞因子测定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2l(4):361-363.

[10]施 俊,吕静荣,吴 皓.OSAHS患儿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0):1243-1245.

[11]韩 睿,林爱华,朱可建,等.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测定及其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4):352-356.

[12]钱旭波,蔡晓红,高 原,等.匹多莫德对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4):375-378.

[13]翟凤馨,刘 馨.匹多莫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1,32(2):151-153.

猜你喜欢
莫德儿科细胞因子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一张白纸, 一个故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食药总局公告:匹多莫德,3岁以下儿童禁用!
绿山墙的安妮(四)
绿山墙的安妮(三)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