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研究定性及定量分析

2012-11-20 09:20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献心理健康

王 伟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在群体心理健康测量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测量领域积累了数量巨大的文献,而其中应用最多的群体是大学生。虽然SCL-90受到了各种质疑,但学者们也都认可在没有更好的量表替代前,SCL-90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即使经过了20多年,每年使用其进行测量发表的文章依然很多。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类别都有数量不菲的SCL-90测量文章见刊。遗憾的是限于样本选择、调查及分析方法等原因导致的这些测量结果往往结论不一,使参考价值降低,因此很多学者又着眼于文献的M eta分析,旨在获得一般结论,提高依据价值。本研究在综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定性分析),同时进行M eta分析(定量分析),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特点以及和汉族大学生相比差异如何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定性分析 本文的定性方法,是相对数学量化而言的文字描述分析,即传统的综述方法。通过尽可能多的查阅期刊2006-2010年有关少数民族大学生SCL-90测量的论文,以“SCL-90”“大学生”“族”作为检索词,在“全文”中进行检索。论文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满足条件的文献进行阅读,获取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异常率及影响因素。

1.2 定量分析

1.2.1 文献筛选 对定性分析查阅的论文进行筛选,入选标准为①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②使用SCL-90作为调查工具且采用了1~5级评分;③给出了完整的汉族与少数民族SCL-90各项因子分及标准差。根据以上标准共选取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6篇;发表时间跨度为2006-2010年。

1.2.2 M eta分析 将16篇文献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实验组,汉族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并将少数民族与常模比较,另5篇报道少数民族大学生男女分数的皆进行差异的M eta分析;由于SCL-90的得分是连续性的,属于连续型资料,因此选用加权均值之差作为结局变量。异质性检验:通过计算异质性检验统计量Q确定模型的选择,如果统计量Q<临界值,说明研究间异质性较小,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即所有研究合并后的总体效应用d及区间估计。根据Cohen理论判断效果量即把效果量(绝对值)分成了“小”效应(d<0.2),“中”效应(0.2<d<0.7),“大”效应(d>0.8)3类。效应小,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不同;效应大,表明两者有显著差异。另外,通过敏感性分析来判断结果的稳定性,通过漏斗图来估量发表偏倚。所有的计算通过RevM an4.2及Excel2003完成。

2 结 果

2.1 定性综述 大多数发表的少数民族SCL-90测量结果一般都给出3组数据,第一组为心理异常的学生在总数中的构成即异常率,第二组数据是把整体数据与常模比较,得出好于或差于常模的结论,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被使用的最多,第三组是在整体数据内进行比较,包括性别、年级、族别等。因此,给出的数据和医学中的流行学调查结果描述非常类似,在综述上也可以采取流行学分类法进行描述和总结,即描述心理异常情况的三间(人群间、地域间、时间)分布和影响异常的可能因素。

2.1.1 异常率及顺位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采用5级评分法,依次表示为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并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得分。不同学者都报告了少数民族大学生SCL-90测量的异常率,遗憾的是由于采取的标准不同,不能简单的比较,只能分别描述。在总体上即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含汉族)的心理异常率李锐[1](云南)报告为16.8%(标准为因子分≥3分),在非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大学生心理异常率如何志磊[2](黑龙江)报告为9.20%(标准为因子分>2分);在单独的民族报告上,和丽梅(云南)[3]报告(标准为因子分≥1.8分)率彝族学生为23.59%,白族为19.73%,回族为28.70%,傣族为28.46%,壮族为32.04%,哈尼族为27.27%,苗族为22.50%;广西毛小玲[4]报告(标准为因子分≥3分)少数民族(壮族为主)异常率为7.26%多于同时调查的汉族学生的3.85%。

相对于心理异常率在各个独立的SCL-90测量结果中缺乏可比性,SCL-90各因子平均分与常模比较结果及报告自身均分高低的顺位则具有可比较性。纵观近5年的文献,发现无论是在哪个民族里,无论是在哪个地域,无论是5年前还是5年后,报告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状况比常模差的多[2,5-8],而在因子分得分高低上,9个因子平均分最高的是强迫因子,得分顺位的前3位一般依次为强迫因子均分、人际敏感因子均分和抑郁因子均分[1-5],也即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这和汉族大学生因子得分顺位是一致的。

2.1.2 影响因素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般包括贫困、生源地是否农村、专业、年级、性别、生活事件等因素,如何志磊[2]报告的医学生中大一、大三、大五的学生心理要差于大二和大四学生,在精神医学、应用心理、临床、护理及制药工程间的专业比较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最好的是应用心理学的学生;毛小玲比较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得分结果为女生心理要差于男生[4];尚云[9]报告白族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也是同样的结果;金政国[10]报告的朝鲜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入方程的因素有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等因子。但在很多学者的分析比较中,一般在研究中首选因素为族别,即和汉族学生进行对比。在SCL-90因子分的除少数报告如龙卿志[11]报告藏族学生心理好于汉族外,大多数[1-5,12]都得出相反的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汉族大学生。”

表1 少数民族大学生SCL-90研究M eta分析

2.2 定量结果 16份文献共计样本量为33479,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为12238,汉族大学生为21241,文献主要来源于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黑龙江、湖南、湖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生调查比较报告。通过敏感性分析及漏斗图分析结果,研究结果稳定性较好,两组数据的漏斗图基本对称,即未发现发表偏倚。对全部的16份文献做汉族与少数民族比较的M eta分析,并做少数民族与常模比较的M eta分析,由于齐性检验方差均不齐,因此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见表1。

3 讨 论

3.1 定性与定量分析比较 M eta-分析(定量)和传统综述(定性)都属于回顾性、观察性的研究和评价,通过回顾分析某领域某段时间的研究文献,对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价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其目的都是为某一领域和专业提供全面和最近的知识与信息,以便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某一专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获得解决某一具体实际问题的方法。传统综述是文献综述(叙述型的文献综述),传统综述作为一种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基于作者对某领域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相关学科的了解,由于没有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的统一标准,其质量高低易受作者专业水平、资料收集广度及纳入文献质量的影响,不能定量分析干预措施的总效应量,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重复性一般较差。而M eta-分析是以综合已有的发现为目的,对众多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分析。其本质是一种数量化的文献综述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整合以往研究结果而得出一般结论。如在大学生SCL-90测量研究领域报道新生、贫困生及研究生[13-15]的M eta分析,以贫困生的研究为例,M 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贫困生并不比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要差,这一结果综合了34项研究,是比较可靠的;而综合了47项研究的大学新生M eta分析结果则推翻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流行观点,得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较好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单独报道的研究可能是不可靠的,也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而M eta分析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综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SCL-90测量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差于汉族大学生的为多,但是,M et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强迫因子,其余因子的综合效果量均小于0.2,即差异并不显著,不能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差于汉族学生。但是对于常模比较的结果则支持了大多数的报道,即和同龄人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可能要差,效果量处于中等范围值在0.28~0.70之间,女生心理水平和男生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

3.2 定性结果讨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中重度异常在10%左右,考虑到大学生基数很大,那么异常大学生群体的绝对数很大,联系到最常见的3个症状即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做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是泛泛的宣教,要深入了解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的原因、表现以及控制方法,结合集体教育的基础上要给予有效地个体指导。

3.3 定量结果讨论 首先评价一下文献,除何志磊的报道是非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生SCL-90测量,其余皆来源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生测量结果,因此本文评价更能代表的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况。即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要差于国内的同龄人,但是和同地区的汉族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联系中国基本现实即少数民族在非民族聚集地很多习惯都和汉族没有太大区别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不显著的现实,是否可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差于同龄人,不是因为族别的原因,而是地域的原因。可能和当地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有关,而不仅仅是族别的原因。

4 结 论

4.1 定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比例的心理异常学生,考虑到大学生群体基数较大,因此这一异常群体的绝对数不是少数,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通过SCL-90测量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要针对常见症状进行相关的心理宣教和辅导工作。

4.2 定量 通过M eta分析,可以得出在同一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不显著,和国内常模的差异则显著,即可以得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要差于同龄人(常模),但和同地区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同。

[1]李锐,赵永乐,何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24):122-124

[2]何志磊,杨艳杰.1000例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7(30):2172-2173

[3]和丽梅,王耶盈,陈莹,等.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横断面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9,3(23):294-297

[4]毛小玲,胡良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29):957-9589

[5]张发斌,谭鹏,王三环,等.青海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8,3(7):159-161

[6]李亚红.民族院校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8):758-760

[7]吴琪俊,马迎教,雷菠,等.不同性别壮族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7(11):3285-3287

[8]杨新华,谢倩,周贤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15):1139-1141

[9]尚云.白族大学生565名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4(29):363-364

[10]金政国,熊英环,方今女.汉族和朝鲜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9(31):1082-1084

[11]龙卿志.西藏自治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2(16):1321-1322

[12]夏叶玲,庄淑云,孙英,等.维汉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及心理状况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16):66-67

[13]盛红勇.1996-2005年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1):45-46

[14]梁世忠,陈艺华.贫困大学生SCL-90测验结果的元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3):137-140

[15]刘云,冯江平,卢庭瑞.我国研究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73-107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献心理健康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