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后备军官教育对我国国防生培养的启示

2012-11-20 10:51陈占炬
关键词:国防生体系教育

陈占炬

(华南理工大学 国防生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美国军队拥有140万装备精良、 素质突出、 战斗力较强的官兵,同时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74个海外军事基地。作为美国军事人才的“三大摇篮”(军官学校Service Academies、 后备军官训练团Reserve Officer Training Crops、 候补军官学校Federal and State Officer Candidate Schools and Officer Training Schools)之一,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ROTC)输送了为数最多的军官,为美军人才建设和全球化战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 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基本情况

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随到19世纪中期。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提出建立赠地大学(Land-grant College)。这些大学在接受联邦政府赠予土地的同时,还被要求开设包括军事战术等方面的课程,由此形成了ROTC的雏形。位于美国东北部的佛蒙特州诺维奇大学(Norwich University)是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发源地,它最早开展了后备军官的相关训练。

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法》,将ROTC计划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标志着美国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官的做法,从此成为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ROTC很好地适应了美军急需补充军官的要求,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这一时期的ROTC以义务性为主。越南战争爆发后,弥漫在美国高校师生中的强烈反战情绪一度使ROTC陷入发展的低谷,包括哈佛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等常春藤联盟大学在内的不少学校ROTC被终止。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后备军官训练团振兴法案,开始实施ROTC奖学金,以此提升学生参加ROTC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丰厚奖学金的激励和健全培养模式的推动下,ROTC逐渐复兴。

ROTC为美军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现役陆军军官的56%、 空军军官的41%、 国防部现役军官的39%、 海军军官的20%、 海军陆战队军官的11%都来自ROTC[1]。在美军高级将领中,也有不少出自ROTC。现有2位参联会主席、 6位陆军参谋长毕业于ROTC。在培养高校中,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以44位将官的骄人成绩雄踞ROTC毕业生将官人数排行榜榜首[2],而德克萨斯A&M大学则在培养军官数量中排行第一[3]。

二、 美国后备军官教育体系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积淀,美国后备军官教育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法律体系、 组织体系、 教学训练体系和激励体系四个子体系构成。其中法律体系是基础,组织体系是支撑,教学训练体系是核心,激励体系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融合为一个目标突出、 层次分明、 辐射全面的有机统一体。

1.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以《国防法》为核心,以后备军官训练团振兴法案、 美国军队和高校签订的培养协议等一系列法律性规章为补充的复合体系,是美国后备军官教育发展的基石。它具有强制性、 全面性、 私法性三个特点。(1)强制性: 《国防法》明确规定,各军种部长遵照总统颁布的规章,可指定任何民间教育机构制订并实施后备军官训练团计划; 美国政府在批准成立一所大学时,都要获得同意在该大学设立后备军官训练团的承诺。(2)全面性: 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军队和地方大学的职责和义务、 培养经费、 训练规模、 训练内容、 招生条件、 奖学金等,均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各方权责分明,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私法性: 除遵循国家法规外,美军还以私法形式,与培养高校签订详细具体的协议,进一步明确后备军官培养目标,细化培养任务、 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

2. 组织体系。ROTC实行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由国防部统一负责,陆、 海、 空三军自成体系。美军在全国近500所高等院校设有ROTC高级部,其中陆军280多所,海军66所,空军148所。同时,还在650多所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ROTC初级部[4]。该体系在机构、 分工和衔接上特点鲜明。

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体制编制图

一是体制完备,机构健全。陆军ROTC实行总部—分区—学员旅—学员营四级管理体制,最高职能部门是陆军训练与条令部下设的学员司令部,主要负责资源配置、 对外宣传、 标准化教学、 与各大学校长保持政治关系、 与西点军校和候补军官学校协调教学内容等。分区司令部和学员旅是承接总部与学员营的中层管理机构,虽然职责大同小异,但管理幅度有所差异。学员营是具体负责ROTC事务的基层单位,主要承担学员的征召、 教育、 训练、 激励等工作。海军ROTC实行总部—学员营两级管理体制,空军则实行总部—分区—学员营三级管理体制。

二是人员庞大,分工细致。尽管陆、 海、 空三军ROTC组织体系各具特色,但无一例外都拥有一支庞大的教育管理队伍。陆军ROTC系统共编教官和管理人员3100名,海军840名,空军2400名,其中军官人数约占一半,文职人员和士官各占四分之一左右。学员营普遍编制在7—12人左右,其中营长1人,行政事务军官1人,3—5名军官任教官,2—4名士官任助教,1名文职人员负责军地协调工作。一般1个学员营负责管理1所或几所学校的后备军官,人数普遍在100—200之间。

三是层次分明,注重衔接。设在高等院校的ROTC高级部,直接为美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培养军官。与此对应的是设在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ROTC初级部,它是ROTC的延伸,主要对学生进行初级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对军队的认同,激发学生服务军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建立军官的崇高使命感,从而为美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选拔军官苗子。初级部和高级部层次分明,在各有侧重的同时又很好地实现了后备军官教育的“衔接”。

3. 教学训练体系。科学合理、 系统全面、 目标突出的教学训练体系是美国后备军官教育体系的核心。ROTC以“为军队培养合格军官”和“为美国塑造更优秀的公民”为基本目标[4],着重从政治素质、 专业素质、 军事素质和综合素质四个维度全面加强后备军官适应军队工作需求的能力素质。

(1)政治素质教育。ROTC十分重视对后备军官的意识形态教育,尽管在美军中并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ROTC注重后备军官政治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 专业教育、 人文通识教育、 军事训练、 团队活动等的有机融合[5],突出系统性、 持续性和渗透性,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美军“诚信第一、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和传承,使后备军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治信仰,强化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后备军官的荣誉感、 责任感和认同感。

(2)专业素质教育。ROTC要求后备军官以完成大学学业并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并把修满专业全部学分作为通过后备军官训练项目的先决要求,如陆军ROTC的目标首先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能以更强的能力、 更优秀的成绩毕业”[6]。基于这一考虑,ROTC日常课程占用时间很少,不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3)军事素质教育。主要安排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本军种的基础知识; 军队的使命和内、 外环境; 军人的基本素养,包括军人职责、 队列动作、 礼仪和体能训练; 职业军人的基本知识; 领导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社交的基本技能。训练安排系统合理、 循序渐进,一二年级进行初级训练,主要完成军人基本知识、 单兵技能、 班排战术知识、 体能训练等,三四年级进行高级训练,主要完成军事职业教育、 部队管理、 初级军官的领导能力训练、 夏季野营训练等。训练组织严密,要求严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实施。如陆军ROTC要求后备军官接受2000小时的军事训练,其中包括为期35天的夏季野营训练。海军ROTC每周训练3小时,4年累计训练时间不少于480小时。空军ROTC通常在第二、 三学年的夏季组织后备军官进行为期4—6周的野营综合训练[7]。

(4)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兴趣教育和实践教育,鼓励后备军官发展专长,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组织高年级学员参与领导和决策,负责低年级学员的教育管理,一方面发挥高年级学员的“传、 帮、 带”作用,另一方面也藉此锻炼其统筹领导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管理沟通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等。高年级学员负责组织低年级学员完成除教官授课以外的其他活动,对低年级学员进行教育、 引导、 监督、 管理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

4. 激励体系。注重多元激励方式的激励体系是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重要保障。这个体系主要由宣传动员、 ROTC奖学金和淘汰三大部分组成,贯穿于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始终。美军拥有强大的宣传动员机器,共有军内报刊1850多种,发行量超过1200万份,并且每个兵种和专业都有自己的刊物。美国国防部还直接控制300家电台和电视台,每年播放3500部电视片,租放1100多部电影片[8]。充分利用媒体进行美军ROTC形象宣传、 价值观渗透和思想灌输,在精神层面形成全面辐射,对后备军官的征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行类型丰富、 额度较高、 差异突出的ROTC奖学金,从物质层面激励后备军官追求卓越。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ROTC奖学金种类由4种扩展到16种。从1995学年度开始,陆军ROTC奖学金放弃按学费比例(80%)提供奖学金的做法,代之以新的奖学金分层计划,最高额度高达20000美元[9]。坚持全程淘汰,从高从严要求,强调与西点军校等军官学校一致,对培养过程中不符合ROTC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学员及时淘汰,学员淘汰率最高可达60%。据不完全统计,陆军ROTC一二年级学员淘汰率在50%左右,四年级学员淘汰率在10%左右[4]。较高的淘汰率,有力地确保了美军后备军官的培养质量。

三、 美国后备军官教育对我国国防生培养的启示

从1998年在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试点培养国防生至今的10余年里,国防生培养工作体制机制、 培养模式、 配套建设不断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数以万计的毕业国防生在部队建设的各条战线崭露头角,逐渐走上营连领导岗位。10余年来,解放军总部和国家有关部委根据国防生培养工作发展形势,多次作出科学调控,破解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不少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借鉴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防生培养工作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 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

1. 加强立法建制,以健全的制度规范国防生培养工作。健全的法律保障是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根本支撑。从2000年国务院、 中央军委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以来,先后出台了《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 《国防奖学金管理办法》等30余项相关规章和政策,但都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应在《国防法》、 《兵役法》、 《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国防生培养工作内容[10],进一步明确军队、 政府职能部门、 高校权责,全面规范国防生培养工作。军队与高校应在统一部署下,结合各地各校实际,签订细致清晰、 切实可行、 针对性强的国防生培养协议书,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差异性,避免“一刀切”的“千校一文”,同时细分双方职责,突出分工合作。政府部门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与军队选培系统相对应的职能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军地协作,完善保障体系。

2. 注重宣传动员,以优质的生源培养一流的军事人才。美国高度重视ROTC生源质量,建立ROTC初级部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强质量必须强生源。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国防生是“被报考”的,即受父母亲友的影响填报,而并非出于对军队工作的热爱和对国防生培养目标的清晰认识,同时还有60%左右的国防生录取分数低于学校普通生录取线。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国防生生源培养和建设上的“缺位”所致。要把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关口前移,切实加强对生源重要性的认识,把国防生生源培养和建设摆上突出位置。要把国防生招生选拔宣传动员工作纳入国防动员体系,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将宣传触角延伸到校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要加大国防生生源基地建设的力度,打破目前“挂挂牌”、 “做做样”、 “过过场”的局面,融合军分区(警备区)、 教育局、 高级中学等多方积极力量齐抓共建,健全生源基地教育训练制度、 考评制度、 奖惩制度等,同时稳步推进生源基地规模。

3. 紧贴部队需求,以科学的理念主导国防生教育管理。从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国防生培养既不同于传统军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培养。必须着眼新时期部队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融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军事人才成长特点,以部队需求为导向,按照“订单式”培养思路,促进国防生素质孵化,着重培养和强化国防生核心竞争力,力避“校中军校”和“放任自流”两个极端。要坚持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首要任务,确保国防生政治上可靠、 思想上纯洁、 人格上健全; 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主要抓手,鼓励国防生进行兴趣型、 研究型、 创新型学习,推动国防生专业优势向素质优势转变,力避“同质化”; 以第一任职能力提高为最终目标,打牢军事素质基础,增强组织领导、 宣传策划、 团队协作、 管理沟通、 心理调适等综合素质,力避“长短腿”。

4. 创新教育方式,以积极的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创新史。对军队和高校而言,国防生培养是一项全新的战略性人才工程,必须跳出传统圈子,打破思维定势,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大胆融合公民教育和专业教育,发挥网络、 家庭、 社会各方优势,转变说教式、 口号式、 强迫式教育方法,大力发展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突出激发内动力和自觉性。在能力素质孵化上,要紧跟全球新军事变革形势和我军转型发展要求,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如试行“2+2”模式,即提高大一、 大二国防生淘汰率,大三、 大四国防生办理入伍手续,享受部分军官待遇,强化精英教育; “3.5+0.5”模式,即在保证完成所修专业教学目标的同时,组织国防生在第八学期到部队当兵锻炼和见习代职,进一步推动国防生从大学生向合格军官的转变。在培养阵地建设上,要着眼长远谋发展,整合军地优势资源,建立国防生实体学院,发挥“主阵地”作用,凝聚军队院校专家学者、 基层部队优秀军官、 返校读研干部、 院系领导、 辅导员等“编外”力量,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育管理队伍。

四、 结语

美国后备军官教育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建设一流的军队,必先培养一流的军事人才;培养一流的人才,必先建立一流的培养体系。和为一项关乎军队建设和发展命脉的系统工程,国防生培养任重而道远。尽管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国防生培养工作发展迅速,势头良好,毕业国防生普遍胜任部队岗位,成长较快,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国防生培养事业起步晚,底子薄,各种困难此起彼伏,复杂矛盾碰头叠加,积极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后备军官培养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部队新时期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军事人才成长特点,创新培养思路,完善培养模式,健全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无疑是推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Population Representation 2004_Active Component Officer [EB/OL].[2011-4-15]( 2008-12-02) http: //www.defenselink.mil/ phrone/poprep2004/officers/commission.html.

[2] University of Oregon ROTC History. University of Oregon Army ROTC [EB/OL]. [2011-4-15](2006-11-20) http: //www. vmikeydets.com/section front.asp .

[3] ROTC Participation.About the Corps [EB/OL].[2011-4-15](2006-11-20) http://www.uoregon.edu/army/MainPages/History. php,.

[4] 张学林. 国防生培养问题研究[M].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6.

[5] 杨明佳,邹军娥. 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的政治教育及启示[J]. 学习月刊: 2008(8): 8-9.

[6] 张国刚,朱文强. 美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后备军官的主要做法[J]. 国防: 2007(10): 54-55.

[7] 徐德胜,许从年. 美国后备军官训练团的发展及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11): 188-191.

[8] 张海兵,陈东伟,韩东吴. 美军战斗精神软实力建设评述[J]. 军事史林: 2010(11): 26-30.

[9] 潘毅,曾明. 美国陆军ROTC奖学金计划的改革发展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3), 11-14.

[10] 江前明. 美军利用高校后备军官训练团培养军官给我们的启示[G].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国防生体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