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文化建设新的起点上优化艺术档案的管理

2012-11-22 03:17庄国芳
剧影月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淮剧艺术建设

庄国芳

每当我站立橱前,轻轻地打开那内存“艺档”的一扇扇橱门时,似在一次次地开启我心中之门,一遍遍地重新审读淮剧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那每一个卷本里的字里行间,贯穿着一条特定的文化血脉,并渗满着一个剧种厚重的历史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面对这份平淡而又决非平凡的工作,一种温暖、一种感动、一种责任,在深深地激励着我,驱使我需用百倍的真情去呵护“艺档“,更好地服务于艺术生产建设。

在当今全国掀起文化建设高潮的背景下,艺术需要精神支撑,艺档工作同样需要有不断向上追求的动力。没有对艺档工作重要性的思考,就难以有艺档工作进一步探索创新的内在动因。因此,我深切地体悟到,在人们或因资历阅历浅薄而对一个剧种的历史知之甚少,或是审美记忆有所淡化的今天,若能把艺术档案看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来理解,那你必会从中洞察出作为一个形态完整的艺术品种——淮剧,在江苏戏曲文化精神档案里,是有着如何从单一的 [门叹词]起步,进而延续了长达200多年历史的生存状态。我,即是从这承载着淮剧艺术生命轨迹的点点滴滴的史记中,获得了对淮剧的真知,从而增进了对搞好淮剧艺档工作的自觉与自信。

艺术档案的建设,尤其是用现代化的手段,保存已历经沧桑的珍贵史(资)料上,是项十分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如何完善自我构建,关键在于理念的创新和管理的优化。实践中,我越发感受到艺术档案的积累和形成,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而包含着一定的认识、鉴别和选择、建设的过程。因此,在今秋第六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刚刚结束不久,我便在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组织人力对室藏的数十卷、近千件艺术档案,进行逐一甄别和鉴定,以求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将已归档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通过再次梳理与重建,形成起一个对历史诠释准确、对资源含括全面、且又能确保艺档的质量体现在每一件档案的真正价值上。在组织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从总结以往工作得失入手,提出分解 “混杂档案”,充实“不全档案”,剔除“过时、重复档案”,杜绝“问题档案”,追寻“流失档案”,抢救濒临消失的“危重档案”的发展思路,经过此番由一般性的收存到管理上的优化转换,使得我单位的室藏档案,趋于更加的规范和清晰。

艺术档案的建设,力在保存,重在利用。不要单单把它紧锁在橱柜里,或只停留在人们的记忆及史料的记载里,而要尽可能地发挥艺术档案在活态传承中的作用。在这方面,我曾竭力做过一些尝试性的创新探索:

1.借助淮剧博物馆这个传播平台,将艺术资源中经过筛选的数百件文字、图片、音带、像带、脸谱、服饰、导具、实物等,给予全新的整合、展出,以翔实的史料、新颖的画面、生动的讲解,唤起了更多的人们对淮剧艺术的关注和喜爱。仅半年的时间,就迎来参观的人数多达千余人次。获得了来自北京、上海及江苏各地领导、专家、学者及淮剧爱好者的盛情赞许。回望此番盛况,既是一种易地的保存和展示,又得以更加广泛的弘扬了淮剧文化。

2.用新的文化思路,满足艺术家们对淮剧文化的诉求,拓展了可利用的淮剧文化资源。如:给予《盐城文化志》等编史修志人员提供史料查阅;给予筹划淮剧节、戏剧节参赛剧团的编剧作家们提供剧本参照;给予正在编纂中的《中国淮剧艺术》、《淮剧经典唱段选编》的执编者提供照片和音像资料核选,等等,均从同一个基点上,做到藏以致用,提高艺档的利用率。

3.采用多种形式,建立多个宣传基地,立体地、形象地诠释淮剧文化:汇同盐城电视台和江苏省淮剧团,于水街露天舞台开辟每周一次纯系由群众参与演唱的“唱响淮剧”专场晚会,并邀请马秀英、陈德林、黄素萍、裔小萍、陈澄、王萍、陈明矿、凌顺武等淮剧名家现场点评,示范表演、亲授唱腔、传授知识,从而掀起了一股淮剧旋风,在更大地范围内营造了利于淮剧传承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使成千上万的淮剧爱好者陶醉其中,并从“艺档”的另一个层面,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到淮剧文化传统的杰出价值。除此,我们还利用淮剧博物馆内设的茶社和小舞台,不定期地组织带有示范性的演出,精选出淮剧传统剧目“九莲十三英七十二记”中最为经典的折子戏片断,供人赏听解读。如此展示,恰是把握了艺术档案需有活态传承的一面,既发挥了淮剧艺术本身的教化示范功能,又施展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

艺术档案的建设,还需要有畅通的信息资源渠道,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存。针对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是淮剧事业的研究中心,承担着科研开发和传承创新的双重使命,因而我们便试行上下联动和分数与统一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以淮剧研究会为轴心,带动全省十二个市县级淮剧团互动。本着信息沟通、档案交流、资源共享的共建原则开展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显然在更大的范围内搜集和整合了淮剧艺术资料,为规范全省淮剧团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淮剧艺术资料库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淮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践还表明,通过这样的齐抓共管,一则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档案资源优势,一则又对各淮剧团的文化艺术档案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两者兼得,必将有望建立起一个真正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淮剧艺术信息资源中心。

在努力于艺术档案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急切地意识到,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戏曲文化生态也会以同样的速度发生变化,那么,作为戏曲文化中不可忽视的艺术档案工作,也得要与时俱进,也得要不断地更新、充实自身的艺术信息资源。且以淮剧的发展现状而言,我们清楚地看到,出人、出戏、出品牌、出效益的发展格局再度形成,因改革创新而带动艺术生产方面包括剧目、表演、唱腔、流派等等新的文化积淀,又在日渐增多,这高速的发展态势,昭示着我们的艺档工作,必需要及时而敏锐的进行文化资源的重组和再建。因此,面对艺档,梳理古今,着眼未来,勇于创新,便成了我们今后一个阶段所要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事实上,一个新一轮的采集淮剧艺术新资源的工作,正在悄然中有序的展开。

回首看,些许成绩聊以自慰,望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不经意间,我在单位守住艺档这份“家业”已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的历练,磨练了我的意志,铸就了我的“忠魂”。尽管我身兼双职、尽管没有额外的报酬、尽管难以参评高级职称,但我却用心融入、潜心钻研,甘愿担当,乐在其中。之所以有这份“坚守”,就在于艺档工作事情虽小,能量重大,份量虽轻,意义深远。正由于此,我对今后如何优化艺档管理,全力为艺术生产建设服务,又有了自己新的构想:

1.呼吁举办有艺术档案从业人员、淮剧博物馆讲解人员、淮剧“非遗”传承人共同参加的培训班,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让大家都能熟悉建档业务、收集范围、整理要求、管理方法,以及了解淮剧剧种艺术的历史及其本体属性。

2.以丰富室藏档案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储存和处理数字化,及收集、传递网络化的发展进程。

3.努力把艺档工作纳入正常工作的议事日程和年度计划;尽力争取财政支持,把艺档所需要的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行。

4.进一步加大档案收集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艺术档案的收集,求得从“大海捞针”里淘出精品,填补空白。诸如:淮剧形成年代及源头的再考证;西路淮剧、海派淮剧文化身份、文化价值、文化地位的认定;改革发展中所形成的新的传统的梳理与评估,淮剧“九莲十三英七十二记”传统老戏的原始台本,及孤本绝唱文本的补正,等等这些触接到淮剧历史细部的问题,均是摆在我们艺档工作者面前须从深处探寻的重大课题。

工作满负荷,艺档快建设。我决心站在文化建设崭新的起点上,努力奋进,以自信而从容的坚定步伐,为加速艺术档案的建设再作贡献。

猜你喜欢
淮剧艺术建设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纸的艺术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关于淮剧进校园工作的几点做法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