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群众文化管理的新理念

2012-11-22 05:39王欲明
剧影月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群众活动文化

■王欲明

人的心理发展需要情绪和情感的宣泄,人们在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情感宣泄的满足,并从中获得快乐情绪的体验。城市群众文化的产生正是为了满足活动主体——人的精神需要,它是活动主体在本身一定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趋势下,对某种精神表达方式的选择。

一.城市群众文化的概念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外,自我参与、组织、开发的社会性文化。人们在参与娱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种积极的休息。它通过调节参与者的意识和思维活动,使之获得积极的情绪,达到思想、文化、情感上的一致满足,具有群众性、多样性、自娱性等特征。它包括了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乃至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在内的具体概念。而城市群众文化则指的是在城市地域内形成的以适应非农业人口多层次文化消费需要的一种社会性文化。

群众文化源于人类的劳动创造,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渗透于各个时代世界各地民族的生活、生产活动之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人民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和审美趣味。群众文化的历史告诉我们,代表新兴生产力的群众文化的优秀成果,大都在城市得以产生、保存和传递,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城市群众文化的形成。而企业群众文化、家庭群众文化、社区群众文化则是在这一特殊的土壤中得以孕育的新型群众文化。

城市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社会整合的加强,使人类共同经营社会生活的能力得以提高,城市中各类物质和文化消费设备的齐全,为人类进行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而城市居民的高密度聚集又使模仿、示范、感染等心理效应得以增强,进一步促进文化活动规模的扩大和种类的增多。

二.城市群众文化管理的新理念

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大推进城市本身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带动周围城镇、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涉及范围广泛,凡生产、生活、历史、现实、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学等均有涉及。正因为其在内容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众文化内部机制的复杂性,这也造成了它在管理方面的困难。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我们应以新的眼光将精力投入到群众文化的管理工作中。具体谈谈以下几点:

1.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

服务群众是发展群众文化的第一要义。参与群众的素质、责任感,及其对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群众文化生活、办出精品、提高品位、增强权威的关键。现代社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人才的竞争,群众文化的主体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人才角色。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要要切实加强对群众队伍的人本关怀,要更新管理观念,创造、搭建有利于群众文化参与主体发展成长的环境和舞台,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依靠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办出精品群众文化。

城市的社会组成成员文化生活方式多样,居民在职业、收入、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城市中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居民的约束相对较小,这也使得城市居民有较强的求新心理,比较容易接收新鲜事物。群众文化工作要尊重群体成员的个性和意愿,要时刻不忘群众生活的存在依赖于每一个群众,因此要与群众时刻保持联系,尽量满足其合理的意见和要求。

要培养和指导群体中的向导人物,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成员,以确保群体文化活动的的发展方向正确,抑制其中的消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说服、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来处理文化工作中的矛盾,制止文化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蔓延。

2.依靠群众自发性开展文化活动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要确保群众文化的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改变“专业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化”活动,改变单纯依靠政府、专家团体为依靠群众自发性开展文化活动,改变老一套的活动内容,紧跟时代,以全新的、有趣的、有时代感的,为广大群众爱好的活动方式来吸引群众,提高活动品味。当然,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去努力,去探索。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和窗口的基层文化站,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办文化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要以文化站、文化大院及文化广场等为依托,形成社区、街道、区三位一体的文化网络。如今,群众文化活动已不是文化部门的专利,因此,文化部门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横向联合和凭借自身的业务去协调、支持推动社会办文化,做到合理布局。增创社会办文化共建共享的新优势,推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的繁荣发展。由此形成以农村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活动的普及,形成大家办、大家乐、大家受益,这是繁荣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好出路。

群众文化这一娱乐性的特征会作用于群众文化活动中作为主体参与者的每一个人,并结成一种审美关系,产生具有内容的审美情感,当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各个主体之间产生的共同的情感,团结凝聚力自然形成。

3.结合当地城市文化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城市文化、当地民俗其实就是地方传统的习惯。其中包括地方的传统集会,如庙会、踏青节等,这些都有很强的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群众文化活动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节日的形式,又可使两者相得益彰。地方文化与当地群众声息相通,群众熟悉它,也会自动的接近它,而每一座城市都有着代表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是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日积月累孕育而成。因此,城市文化是属于当地群众自己的文化,群众参与意识强、基础扎实,将群众文化工作与之充分结合,易组织、省钱,并且还经久不衰。

我们应在城市范围内贯彻国家文化方针、政策的指导;发展地方文化事业规范的指导;针对不同群体或个体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媒介,运用有效的辅助和引导,帮助提高辅导对象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活动机能。按照群众文化活动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业务辅导、专业培训、业务等级考试以及会演、评比等形式,从业务上对群众文化实施管理。

三.结论

总之,在我国,群众文化管理,既需要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统筹一致从纵向上综合实行宏观管理,也需要群众文化系统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从横向上联合进行微观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群文系统内在的潜力和活力,实现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整体目标。

猜你喜欢
群众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