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疗效观察

2012-12-03 02:34吕少诚史宪杰梁雨荣纪文斌陈永卫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北京10085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2年1期
关键词:磺酸蛋氨酸腺苷

吕少诚,史宪杰,梁雨荣,芦 芳,纪文斌,陈永卫,罗 英,刘 洋(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853)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多种严重肝脏疾病的有效措施[1],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都有一过性受损,移植肝的功能处于逐渐恢复阶段。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的治疗,常规给予静脉营养、抗炎、抗凝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促进移植术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我们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10年1月– 2011年3月共行肝移植术患者123例,包括28例亲体肝移植以及95例尸体肝移植。其中,围手术期因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7例,生存期超过1个月患者106例。回顾性分析10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38例,年龄18 ~ 67岁,平均42岁。原发病分别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61例,原发性肝癌32例,肝门部胆管癌10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药物性肝坏死1例。

1.2 给药方法

将106例患者按照应用保肝药物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术后应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 +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抗排斥治疗,同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以及抗凝药、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56例,除给予我院常规肝移植术后治疗方案外,同时于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具体用药方法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加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g,每日1次,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3、7天复查肝功能,比较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资料

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肝脏功能等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经过复查腹部超声、化验引流液等检查均未发生胆瘘、胆道狭窄等胆管并发症。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完善相关化验检查,术前组间比较,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资料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in two groups

2.2 移植术后肝功能比较

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肝功能异常,通过常规治疗,移植肝的功能逐渐恢复,基本于一周左右恢复正常,而加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浅表性静脉炎、恶心、短暂失眠、出汗、头痛及腹泻等不适症状。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比较见表2 ~ 5。

表2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的总胆红素(TBIL)变化. μmol·L-1Tab 2 Change of total bilirubin under the therapy of ademetionine 1,4-butanedisulfonat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μmol·L-1

表3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 IU·L-1Tab 3 Change of alanine transarninase under the therapy of ademetionine 1,4-butanedisulfonat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IU·L-1

表4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变化. IU·L-1Tab 4 Change of aspartate transaminase under the therapy of ademetionine 1,4-butanedisulfonat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IU·L-1

表5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的碱性磷酸酶(ALP)变化. IU·L-1Tab 5 Change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under the therapy of ademetionine 1,4-butanedisulfonat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IU·L-1

3 讨论

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术前一般都合并有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术后虽然移植肝已开始发挥作用,但需要一段时间逐渐恢复正常功能,热缺血、冷缺血、缺血再灌注等原因可使术后早期肝功能受损,酶学升高[2];加之术前患者存在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从而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3]。因此,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实行保肝药物治疗,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移植肝的损伤,对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保肝药物种类繁多,用法用量尚无统一定论,而关于保肝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也多有报道[4]。我院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规给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抗排斥治疗,同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以及抗凝药、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方案,而在保肝药物的选择上,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对部分肝移植患者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本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 2011年3月期间10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移植术后患者,其术后三天以及术后一周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各项肝脏功能指标相对于常规治疗患者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以明显改善肝移植患者的肝脏功能,减轻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对移植肝的损害[5]。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活性成分为S-腺苷-L-蛋氨酸,是蛋氨酸和三磷酸腺苷(ATP)在腺苷蛋氨酸酶作用下产生的化合物。如果体内腺苷蛋氨酸缺乏,转甲基作用受到限制,可导致肝细胞内胆汁淤积[6],致肝细胞损伤。研究表明,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可减少体内TNF-α等炎性介质合成、释放,促进术后肝细胞再生,促进白蛋白合成,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7]。肝硬化时肝内腺苷蛋氨酸的合成明显下降,适当补充外源性腺苷蛋氨酸将有助于促使黄疸消退和肝功能的恢复[8]。

临床上将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9]、酒精性肝硬化及各种肝内胆汁淤积症[10]已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组资料表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用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对于促进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磺酸蛋氨酸腺苷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基于蛋氨酸代谢调控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机制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为什么越喝咖啡越困
蛋氨酸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腺苷受体对视网膜疾病的作用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
蛋白质腺苷化修饰研究进展
基于氟—氟相互作用的上转换荧光法快速测定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