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晕止定眩丸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研究

2012-12-04 10:30隋术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0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复发率疗效

隋术强

眩晕病以头晕为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机体与空间相对的定向感觉障碍及平衡障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症状为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1-3]。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诊308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探讨自制中药晕止定眩丸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经中医诊断确定为眩晕病。30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184例,其中男40例,女144例,平均年龄(42.2±10.5)岁,其中初发164例,复发20例。B组124例,男44例,女80例,平均年龄(41.5±11.3)岁,其中初发88例,复发36例。两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1)风阳上扰:舌红,苔黄,脉弦滑;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5]诊断标准:(1)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与椎-基底动脉TIA相似,但每次发作时间往往不超过24 h,伴有耳鸣、耳阻塞感;(2)反复发作后听力减退,除眼球震颤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测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

1.2.2 纳入标准 (1)症状表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伴有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2)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A组):晕止定眩丸治疗,组方:山萸肉43 g、 熟地86 g、天麻65 g、川牛膝54 g、地龙(炒)43 g、山药65 g、牡丹皮43 g、石菖蒲43 g、半夏(制)86 g、陈皮 36 g、木香36 g、茯苓54 g、白芍(炒)65 g、当归54 g、黄芪65 g、黄芩54 g、泽泻(炒)36 g、菊花54 g、川芎86 g共制成1000 g,以上十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以水泛丸,干燥,打光,分装60 g/瓶。由诸城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批准文号:鲁药制字Z07080002口服,9 g/次,3次/d。

对照组(B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迪沙药业,国药准字H37023012)口服,qd;安定2.5 mg(山东平原药厂,国药准字号H37023039)口服,qd;尼莫地平60 mg(济南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7022796)口服Tid;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青州尧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7021073)加川芎嗪120 mg(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553)静滴,qd。

观察疗程:两组观察周期均为15 d,观察期间停用能影响本观察效果的中、西药。

1.4 观察指标 对308例患者采用ACUPSON12xp/10c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仪检查,将探头置于枕骨大孔窗,枕窗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血流阻力指数(RI),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对比。通过观察不同年龄阶段VA、BA的Vmax及RI值,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疗效判定[6]。

1.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7]:(1)临床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VA、BA的Vmax及RI恢复正常;(2)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VA、BA的Vmax及RI有较明显改善;(3)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VA、BA的Vmax及RI稍有改善;(4)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VA、BA的max及RI无改变。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分析比较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1.0%,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10.9%,对照组复发率为2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率比较

从临床观察结果来看,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晕止定眩丸治疗眩晕病疗效显著,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3 讨论

眩晕是一个甚为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机体与空间相对的定向感觉障碍及平衡障碍。病因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钙离子拮抗剂、镇静剂、脱水剂及血管扩张剂。川芎嗪为活血化瘀药物,有抗血小板凝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报道称,该药对眩晕有较好疗效,本研究以此作为对照,旨在证明晕止定眩丸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一方面是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另一方面是由于肝阳旺盛,反克脾土,肝脾不和导致气血运化失常,脾虚生痰,痰浊内生,瘀血阻络,风邪夹痰夹瘀上扰清窍而发病;以虚证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晕。因此治疗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四方面入手,故自拟方以“六味地黄汤”合“二陈汤”加减,合泻肝明目之药物,对肾虚、痰浊、肝火所致的眩晕起健脾补肾、祛痰、清肝明目的作用,对眩晕不止、虚实兼加、各种证型之眩晕均起晕止眩定之作用[8]。

晕止定眩丸以经典古方“二陈汤”和“六味地黄汤”为基础化裁而成,具有平肝潜阳,燥湿祛痰之功效。本方中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肝肾不足、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熟地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治疗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山药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半夏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木香行气止痛,理气疏肝,健脾消滞;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为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本方用药精悍,配伍合理,不分性别,用之立效,且标本兼治,重在调整脏器功能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临床观察疗效尚好。

本研究结果证明,晕止定眩丸对治疗眩晕病,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耳聋目眩、失眠多梦、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疗效好,复发率低,疗程短,明显优于对照组,是目前有效的中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72-1073.

[2]王鹏.眩晕证防治方药的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48-4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4,2(6):20-2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4-117.

[5]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3-174.

[6]杨楠.离子导入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9(2):9.

[7]龚志刚.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的初步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1(8):95-97.

[8]张雅萍,席书贤,来进华.二陈汤临床应用举隅[J].新中医,2007,1(5):107-110.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复发率疗效
更正声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