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探讨

2012-12-06 17:41郝晓岑刘亚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政府改革

郝晓岑,刘亚林

(1.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部,北京 100088;2.朝阳市财经学校,辽宁朝阳 122000)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探讨

郝晓岑1,刘亚林2

(1.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部,北京 100088;2.朝阳市财经学校,辽宁朝阳 122000)

我国体育产业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运营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年限和改革路径有很大关系。本研究采用逻辑推理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态势,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学理探讨和实践发展,指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文章指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交替发挥作用的关系。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上的定位主要表现在提供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所保证的应该是大众体育权利分配上的程序平等,而并不保证结果的平等。

经验;实践;体育产业;政府行为

我国体育产业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运营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襁褓”阶段。这一方面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年限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从体育发展年限来看,在西方,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而萌芽和演进的,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历经数百年发展,它的体系已相当完备: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顺畅、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多、体育产业影响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民体育总产值”已成为西方各国衡量本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体育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此时正值阿迪达斯、耐克等跨国知名体育运动品牌享誉世界之时;20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产业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而呈现生机。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大体相同,但各国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却大不相同。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注重在宏观调控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依靠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特征的体育经营实体。我国由于忽视市场的自我调控力和能动性,在政府管理体制的束缚下,体育产业产、权、责难以真正落实,产业结构单一,政府治理的色彩浓厚。

本研究采用逻辑推理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态势,分析中国产业发展的学理探讨和实践发展,从政府行为角度探讨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出路。

1 用市场的精神改造国家体育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问题,体育的发展使这场讨论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当前国内外的体育产业发展已经使这一问题的探讨超越了纯理论的界限。体育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正在把更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带给大众,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成为最大的受惠者,政府在放权之时获得了更大的效益。体育一旦作为一种服务业进入市场时,体育服务的提供者就会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拓展体育服务项目,体育参与者就会有更大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在价格和服务水平上有更大的选择权。因此,体育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虽然一直争议不断,但更多地是各国体育改革的快速发生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1.1 面向市场的改革思路和别国经验

主张改革者认为,传统的公共体育管理体制尽管解决了体育的普及和发展问题,但这种体育管理体制建立在严格的规范要求之上,政府将这些僵化的规范要求强加于各体育组织,使体育成为政府的附属品,体育系统成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腐败丛生的机构。可以说,体育事业缺乏效率、质量低下成为公共体育管理体制的两个最严重的缺陷。因此,主张变革的改革者们提出,应该在新的市场制度基础上打破科层官僚体制的束缚,加强体育市场的自我培育,政府各级行政机构对体育的管理应从传统的直接办体育转化为间接调控,培育一种“体育产业自主权”。可以说,这是一种有关政府、市场与体育服务三者关系的理论雏形。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体育产业大国,它的体育改革发展思路具有代表性,政府体育改革直指公共体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其主要措施是将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引入体育,推行体育的产业化、市场化。典型特点:①美国体育产业规模大,发展迅速。美国体育产业的界定比较模糊,从统计上看,美国政府的有关经济部门把体育的商务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经营活动都列入体育产业统计的范畴,因此,体育产业成为“一个由许多特点各异的子系统构成的集合体”[1],目前,美国体育产业包括了职业体育产业、健身产业、体育休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特许纪念品销售、体育经纪人公司和体育赛事经营推广代理公司等。体育产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2007年它对美国GDP贡献排名第七[2],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②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立法和政策的有力扶持。美国政府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不直接提供经费,而是主要通过立法、税收方面政策,为体育发展提供间接的财政支持。如给予本国职业体育“反垄断豁免”;免除国家奥委会的纳税义务;对于各类体育组织以及向体育组织提供捐赠资金的公司和个人,政府也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开发体育无形资产。③美国体育主体产业地位突出,关联带动性强。在美国,大众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生产业、体育观赏业三方面收入在体育产值中位列榜首,同时,体育对服务、通讯、信息、金融等行业发展的联动效应也十分明显,在美国经济结构中现存的42个部门中,体育产业的产业关联强度为8[3]。④美国体育在增加就业、促进个人收入与社会经济增长方面成绩卓著。

1.2 政府职能的有效定位

从当前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分析,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应对和解决市场失灵,二是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这两方面具体表现为:提供纯公共物品、规范垄断企业行为、克服信息不对称、协调民间领域的各种活动、促进市场发展等。保护弱势群体、实施各种保障性计划、建立和提供社会福利制度、协调进行资产的再分配等。

在我国体育领域,政府的主要职能体现在:提供政策与法律服务,保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享有体育健身的权利,进一步深化现有体育体制改革,加大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2 体育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的理论与现实

2.1 灰色的理论和生动的实践

在我国,对体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是产业,完全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第二种观点认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某些领域、某些运动项目可以通过市场来运作;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虽然体育具有一定的产业属性,但就当前的国内环境,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争光计划》,应将其化为公共物品,是不能也不应该市场化的。因此,体育是否应该、是否能够产业化、市场化以及具体哪一领域应该、能够产业化、市场化远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体育领域的改革与实践中,创造性地出现了一些市场化运作形式,不同程度地将体育与市场结合了起来,从而使“是否应该”、“是否能够”市场化、产业化的理论讨论黯然失色。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由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在内的多元化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已经形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表现在近两年,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20%,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在2009年,体育产业在GDP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0.5%,展示了很大的潜力[4]。从各体育产业类别来看,表现在:①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多种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体育服务产品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②发展最早的体育用品市场持续活跃,各体育用品企业在产品品种、质量、价格和销售市场上竞争激烈。到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规模达到62亿美元,如李宁、安踏、361°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拥有了一席之地。③随着与商业化运作相适应的新赛制,如俱乐部联赛、巡回赛、分站赛、大奖赛等赛制的实施,各类运动项目的竞赛表演市场开始培育,乒乓球的职业联赛已形成了稳定市场,羽毛球也在酝酿联赛模式运作。同时,以竞赛表演市场为依托的球员转会市场和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市场也异常活跃起来。④由于部分项目职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一些著名的体育经纪公司进入中国竞赛市场,开展商业赛事的推广和营销,并带动了国内体育中介代理机构的繁荣和发展。⑤以体育彩票为龙头的体育博彩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大众体育的良性循环机制,拓展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

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尽管独具特色,但就其发展与改革的主要方面而言,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体制改革都有着共同的做法——即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方式改革现行的由政府垄断的体育运行体制。

2.2 公共体育体制重构中的改革伦理问题

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内的同类产业及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体育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未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体育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缺乏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体育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育市场不成熟,管理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手段和方法滞后;高素质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等[5]。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构成了中国体育事业改革的瓶颈。因此,深入理解当代体育的基本价值,把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复杂性,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分配关系,才能最终提升体育改革的质量。

2.2.1 体育改革与社会公平问题 在我国,体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看作是一种私人物品,排他性成为体育权利和体育资源紧缺博弈的产物,市场化成为解决矛盾的一剂良药。当然,市场导向的体育产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增强体育制度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扩大大众体育的选择权,满足不同健身需求者的不同需要,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市场自主配置体育资源,吸引各种民间资本进入体育领域,大大缓解政府的承重负担。但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改革又会扩大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产生体育权利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完全的市场化又与我国的“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实施“举国体制”有冲突。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体育改革必须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而事实证明,单纯地依赖政府,或单纯地依赖市场,都不足以平衡社会对体育的供求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体育的市场介入应当做出限制。

2.2.2 体育改革与体育腐败问题 体育腐败是社会腐败的一种,主要发生在竞技体育领域,它是指政府或体育组织中的官员或个人违反国家法律或组织规定的责任,利用其权力职位为个人目的服务和获取个人利益[6]。体育腐败已经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当前体育社会问题和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以市场为取向的体育改革是一种体制性的改革,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无论是市场化程度高的西方,还是逐步市场化的中国,这种制度的目的都在于通过引进市场激励机制,以取代对体育事业的随意的行政干预,从而改进国家的体育系统。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国家的腐败现象往往以改革伴生物的形式出现,以至于人们常常认为“腐败是改革的一种代价”。原因就在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构成竞技体育腐败滋生蔓延的客观条件;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是促使体育腐败滋生蔓延的主观条件;我国体育法制不健全;体育竞赛管理运作不科学,使体育腐败有机可乘。”[7]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相关利益人为了某些经济目的而背离其体育宗旨,模糊甚至抛弃体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试图变公利为私利,其结果必然会在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加大腐败的风险。

2.2.3 体育改革与坚守大众体育公益性的问题 体育的市场化蕴含着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作为体育资源配置机制的政府,政府之外的资源配置机制应该成为政府的必要补充。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直接目的,资本的寻利性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通过市场运作的规则,实现自己的私益。但是,体育产业具有较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混合。因此,它不可能像第三产业中一般的流通和服务部门那样完全市场化,不能只考虑其自身的赢利性,还要考虑其福利性和公益性,从而要求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供给和管理的责任[3]。在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一项国家健康计划——“活跃的澳大利亚”(ACTIVE AUSTRALIA)。这是一项于1996年底至1997年初由澳洲政府牵头制定,旨在动员澳大利亚国民参与身体活动的全国性计划纲要,计划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澳大利亚人都参与活动、社区体育休闲活动及室外消遣活动,政府每年用于运动和体育消闲方面的支出约有4 000万澳元。

3 我国体育产业改革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再界定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体育产业改革尤为突出。1995年原国家体委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中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深究体育产业的概念,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深究产业的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划分也并非泾渭分明。比如为实现《奥运争光计划》而进行的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以及与其相关的运动员三级训练网络无一不属于体育事业,属于公共产品,是政府应当提供的。有些体育项目已经实现职业化、半职业化,如足球、篮球等,主要靠社会力量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私人产品,属于体育产业,这无形中就形成了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二者之间的较量。因此,在我国体育产业改革中,应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行为需要进行更清晰的界定。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政府淡出对体育的直接管理和强制介入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政府对体育的作用不能因为市场的介入而完全退出,相反,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市场监管力度应该加大。第二,对体育产业的市场行为必须做出明确的价值定位,必须首先满足社会成员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实现社会的公益。第三,对政府和市场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功能领域应有明确的界定: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交替发挥作用的关系。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上的定位主要表现在提供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所保证的应该是大众体育权利分配上的程序平等,而并不保证结果的平等。

4 结论

1)我国体育产业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运营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与国内的同类产业及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一差距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年限和改革路径有很大关系。

2)在我国理论界,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体育作为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场持久的讨论并没有使体育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停滞不前,相反地,某些生动的体育产业发展实践为理论的探讨提供了新鲜的要素和案例。

3)体育改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正导致一系列改革伦理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体育改革与社会公平问题,如何处理体育改革与体育腐败问题,如何处理体育改革与坚守大众体育公益性的问题,等等。

4)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交替发挥作用的关系。

[1]徐 云,王德喜.美国体育产业特点给我们的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64.

[2]田 军.透视美国体育产业[J].体育博览,2004(2):30-31.

[3]谢 智.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3.

[4]刘 鹏.体育产业发展很迅猛体育部门要引导全社会力量[EB/OL].http://www.sport.org.cn/gasc/2010 - 09 - 28/328018.html.

[5]体育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EB/OL].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9/16/011133207.shtml.

[6]赵金岭,张淑香.经济学视角下体育腐败之研究——基于权力寻租理论的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1):16-18.

[7]陆亨伯.关于“体育腐败”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3):93 -95.

Chinese Government Action in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HAO Xiaocen1,LIU Yalin2
(1.Section of Theoretical Academic,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jing 100088,China;2.Chaoyang Finance and Economy Secondary School,Chaoyang 122000,Liaoning,China)

After two decades of development,China’s sports industry has built up a certai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ng operational system,and has achieved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rough two decades’development.But when it is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sports industry,there is still a gap.The ga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time and reform path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our governmental action in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article studie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and China’s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uch as in Americ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industry academic study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sports industry reli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The article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is not mutually exclusive relation,but a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e relationship.The government’s role is to provide 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Equal opportunity should guarantee the equality of the procedures of public sports’right distribution.Meanwhile,it guarantees the equality of results and program equality of public sports right distribution,but couldn’t quarantee results equality.

experience;practice;sports industry;government action

G80-05

A

1004-0560(2012)03-0038-03

2012-02-09;

2012-03-25

郝晓岑(1974-),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责任编辑:刘红霞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政府改革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改革备忘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