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厚积而薄发

2012-12-12 05:18
书香两岸 2012年11期
关键词:纯文学畅销书虚构

九月书海潮汐幻变,拨云见日大潮仍然清晰可见。随着电影《白鹿原》在国内、国际影坛的走热,被吊足了胃口的观众早已迫不及待,电影未观,先看书解馋。这一波牵连,促使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汹涌返潮,纯文学借此正身归位,九月虚构榜上,《白鹿原》一书共有四个版本联手上榜,来势汹汹!

文学在传统阅读中生命力最强,也最不怕时间的考验,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总是能穿透时代和国界,长久流传。所以,《白鹿原》的强势回归虽说离不开同名电影的喧哗与骚动,但经典文学本身的魅力恒久则是最根本的原因:渭河平原上五十年争权夺利、风云变幻的家族史诗,英雄、亲族、爱情、战争、家仇与国恨等等,诸多元素轰然陈列出的故事画卷,散发着独特的、撼人的艺术感染力。虚构榜中另一本经典小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上市一年多来,一直在榜上驻留,而新引进的他的另一名作《霍乱时期的爱情》上市首月即跃升入榜单前五,再次证明了纯文学的深厚积淀:书中描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欲穷尽时光流逝中爱情的种种状态和可能,不愧“爱情百科全书”的大名。爱情,这一文学的根本主题再次给人们带来最纯粹的文学阅读体验。

通过九月书榜,我们再见到纯文学的持久生力,而对于中国文坛,莫言斩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也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一阵春风。目前从各个渠道可见,莫言的书,不论何种版本,定价几何,都四处断货。在下半年平淡的图书零售淡季中,文学类图书已然成为图书业最大的福音!

可以说,九月书市仍是变化之市。2012年9月,图书零售市场的开卷综合指数为392.69点,增加了62.89点,环比增长19.07%。与8月相比,本月9个主要细分市场中,有4个细分类表现为环比上涨。其中,教辅类环比上涨52.96%,涨幅最大,这也已是书市惯例;其次是英语类,环比上涨41.98%;少儿和经管类分别环比上涨6.79%和0.80%。表现为下降的细分类中,法律类环比下降18.02%,降幅最大;其次是生活类,环比下降10.58%;文学和医学类分别环比下降9.48%和7.23%;计算机环比下降2.06%,降幅最小。与8月相比,2012年9月全国五大地区的图书零售市场均表现为环比上涨,其中华东地区环比上涨25.85%,涨幅最大;其次是中南地区,环比上涨24.89%;西部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环比上涨16.58%和7.84%;东北地区环比上涨0.71%,涨幅最小。

和去年同期相比,2012年9月开卷指数同比下降2.11%。9个主要细分类中,2个细分类表现为同比上涨,7个细分类表现为同比下降。在表现上涨的细分类中,教辅类同比上涨了13.09%,少儿类同比上涨7.88%。表现为下降的细分类中,计算机和法律类分别同比下降22.09%和21.51%,是降幅最大的两个类别;经管类和医学类分别同比下降15.89%和13.71%;英语和生活类同比下降幅度均在6.0%~6.5%之间;文学类同比下降2.21%,降幅最小。同比显示书市的细分市场有涨有落,少儿和教辅类市场仍然生命力旺盛。与去年同期相比,五大地区的图书零售市场中,西部和中南地区表现为同比上涨,涨幅分别为3.65%和0.76%。其余三个地区均表现为同比下降,其中华北地区同比下降9.87%,降幅最大;其次是华东地区,同比下降2.69%;东北地区同比下降幅度相对最小,为1.09%。

虚构图书市场之变

9月的虚构类书榜Top30中,有10本书新上榜,变化幅度不可谓不大。

《白鹿原》一书有四个版本同时上榜,当然与同名电影的走热密不可分,高度市场化的电影事件对图书销售的带动效应早已不是偶然现象,行销相对落后的图书市场在享受这一惠及的同时,也应反思并提升自己的行销效率了。纯文学作品的自身魅力自然持久,但是要做到市场成功的持久,书业同行还需上下求索。

此外,《霍乱时期的爱情》、《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也同时在榜中“新鲜出现”,这些经典作品的入榜,无疑是在网络时代的有力呼喊。经典的魅力并不会消弭在时代的进阶中,或者换句话说,时代的进阶愈发增加经典作品的价值与魅力,我们完全可以对纯文学、对经典作品怀抱崇敬与希望。

郭敬明、张小娴的名字再次出现,我们看到青春文学或说年轻一代作家们越发成熟和稳定的表现。流行文学、偶像写作等等,仍是大众阅读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们也将继续存在下去、合理下去。

非虚构图书之不变

9月非虚构畅销书榜单的新上榜图书数量开始减少,本期只有两部新上榜图书,分别为排名第四位的《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和排名第三十位的《浴血荣光》。因此本期上榜书与上月重合度非常高,不过图书排名现象更迭依旧明显。《虚实之间》超越上期榜首书《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第三次成为月度非虚构类榜首书。第二名则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占据,《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位居第三。而《直到世界尽头》和《舌尖上的中国》两部作品热度有所下降,与上期相比排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近半年来,非虚构类榜单的第一名一直由《虚实之间》和《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轮流占据,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是长期盘踞前五名的畅销书,这反映出目前非虚构板块的市场热点比较稳定。

伴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国百姓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体验。在他国经济事件发生时,不管是美国的金融风暴还是欧盟的欧债危机,这些在以往看来与日常生活完全不相关的事件已经开始让普通百姓觉得不能置身事外了。但是,到底这些危机是怎么发生的,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又有什么影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庞杂的新闻报道以及艰深的专业知识面前拨云见日,更多的读者还是寄希望于通过专业人士的解读来理解这些现象本身以及现象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开卷畅销书榜单上诞生了一系列这一类型的畅销书。

最早上榜的此类图书是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该书2007年8月上市,当年年底开始进入畅销书榜单前列,此后近两年的时间一直在月度非虚构榜单中位居前列。在2008年前后新闻媒体大量报道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这本书成了众多读者了解危机来源的一本重要读物——姑且不论书中的内容是否足够专业和深刻,这本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开始爆发的此类读者需求。在《货币战争》之后,更多关于经济危机解读以及国人应对之道的图书开始热销,开卷畅销书榜单上也由此掀起了一股针对“金融”和“经济理论”通俗读物的热潮,韩秀云、郎咸平、时寒冰继宋鸿兵之后,成为这一时期的经管畅销书作家,相关上榜图书也达到十数种之多:《韩秀云经济丛书系列-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在2008年8月开始上榜;《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2008年12月开始上榜;《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2009年2月开始上榜…… 除了畅销书榜单可以呈现的图书以外,市场上关于此类话题的图书读物也越来越多。一波危机稍有缓解,另一波危机又可能到来。所以从2008年至今的五年间,经济现象解读类畅销书一直在榜单上盘桓,也因此成就了“货币战争”、“郎咸平说”、“时寒冰说”等多个畅销书系列,本月首次上榜的《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就是最新上市的一本。

时至今日,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淡去,关于中国经济将如何前进的探讨也还不时见诸报端,由此我们相信,读者对于经济和金融知识的需求必将持续,而不断跟上经济的发展,解读新的经济现象的“与时俱进”也正是此类图书持续畅销的重要原因。

少儿图书市场之换

9月,少儿书市依例大变,一方面,经过了暑期的休整,重新回到校园,孩子们的阅读也会随之改变;另一方面,新学年升入新的年级也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在阅读上也会开始进行新的选择。在2012年9月全国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Top30中,与8月相比有20本书发生了变化,其中4本是首次上榜图书,16种是返榜图书。

在本月的4本首次上榜图书中,有两种为连载的漫画图书,分别是《知音动漫-偷星九月天28》和《爆笑校园29》。这两本书都是在8月上市,9月上榜,分别排在第13名和第20名。每年的暑期是少儿类图书销售的高峰,也是这些连续漫画系列出版频率较快的一个时期,这些图书从创作到出版、发行、零售、购买,乃至读者阅读,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周期,从上市到上榜也是意料之中。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也是在本月首次上榜,这是一本2008年8月就已经上市的图书。对于绘本的阅读,中国读者从认识到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窗边的小豆豆》还是《夏洛的网》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这也是《爷爷一定有办法》上市四年后首次上榜的一个原因。如今,绘本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少儿书榜单中,可以看到,中国读者对这种新阅读类别的接受度日趋稳定并有所提高,可以预见,还会有更多非新出版的图画书进入销售榜单,这也是经典作品魅力的生动体现。

本月首次上榜图书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伊索寓言精选》,位居第十位。近十年来,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共有20次进入过开卷少儿榜Top30,其中17次在9月,另外3次在10月。作为中小学生的经典课外推荐读物,每年开学的时候也是众多版本《伊索寓言》销售的高峰。

猜你喜欢
纯文学畅销书虚构
虚构
虚构的钥匙
为什么当代人都不喜欢看纯文学?
虚构
英国畅销书排行榜(2018年4月17日)
接受理论与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
英国畅销书排行榜(2017年9月23日)
英国畅销书排行榜
纯文学杂志的读者呢
畅销书为何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