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

  • 媒介下沉与纯文学的发展
    语言文字为主的纯文学开始被动边缘化,从而形成了纯文学圈化的现象,纯文学发展似乎走向了死胡同。面对纯文学的圈化,“媒介下沉”无法再作为传播学的一个新名词而独善其身,它带来的大众文化泛滥和读者群主导文化生产的不良现象都冲击着纯文学发展。纯文学要在新时代的进程中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关键词:媒介下沉;纯文学;纯文学圈化时代发展的步调,总是伴随着新事物的迭代。互联网带来了网络传播,同时促成了现代传媒艺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的传播媒介将影像视为传播宠儿,各种视频资源抢占互联

    雨露风 2022年8期2022-05-30

  • 纯文学的机遇挑战与未来出路
    这次想討论一下纯文学的现状、机遇、挑战和未来。对于新时期文学来说,纯文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贯穿当代文学几十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样,我们看到纯文学面临很多困境,一方面我们的文学缺乏生猛的东西,过于注重文学技巧、文学语言;另一方面是文学本身和现实的关系较为疏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钱理群先生提到文学要重建与乡土、政治、经济社会的血肉关系。这是20世纪末或者21世纪初,中国文学思想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路径。文学要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22年5期2022-05-30

  • 林海音捐书
    湾,要寄一套“纯文学”的书来送给文学馆。果不其然,一个多月后,中国现代文学馆收到了林海音寄来的四大箱赠书,一共202本,“纯文学”的书一本也没少。后来她又寄来了早已绝版的全套《纯文学月刊》。《纯文学月刊》1967年1月由林海音创办,她担任发行人及主编。她办了54期后于1971年6月将《纯文学月刊》交还学生书局,学生书局接办8期后于1972年2月停刊。林海音捐赠的这套《纯文学月刊》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套。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收到的第一批数量多、质量高的台湾当代

    阅读时代 2022年2期2022-02-23

  • 纯文学”概念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以纯文学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现身为例
    维是最早使用“纯文学”概念的人。王国维第一次使用“纯文学”这一概念时,谈到“甚至戏曲小说之纯文学,亦往往以惩劝为恉。”[1]即明确指出戏曲、小说两种文体归属于“纯文学”。也就是说,中国第一次出现“纯文学”这一概念,并未给“纯文学”下一个定义,而是使用其文体意义。无独有偶,周作人在 《人的文学》中“从纯文学上举例”,列出的都是诸如《封神榜》《西游记》这样的小说或旧戏曲。[2]1935年刘经庵的《中国纯文学史纲》一书,更是明显地侧重“纯文学”的文体意义,这本书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2021-11-26

  • 我是如何从网络作家成为纯文学作家的
    我现在主要从事纯文学创作,但曾经也是一名网络作家,在网络上连载过长篇小说,那是2008年到2011年,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正是网络小说火爆的时候,《杜拉拉升职记》《侯卫东官场笔记》《明朝那些事儿》就是在这个时期火起来的。我当时写网络小说并没有太多的规划,那时的网站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并没有打赏这种说法,我们一般都是在“天涯社区”发帖,主要是拼点击率,点击率高了就会被出版社看中。由于连载,并没有整体的故事构思,动笔之后只能想到哪就写到哪,这是很考验写作

    广西文学 2021年8期2021-08-23

  • 反思视域下的中国“纯文学精神” ——评《纯文学的历史批判》
    、姜岚二人的《纯文学的历史批判》①参见毕光明、姜岚:《纯文学的历史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下文简称《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两位作者投身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30余年,虽不能说是“著作等身”,但亦屡屡有令人耳目一新、读来如醍醐灌顶之作面世。无论是在被众多权威选刊转载的频率上,还是被学界同侪引用借鉴的次数上,都堪称“笑傲江湖”。这部二人多年来文学研究与评论文章的结集,出版后即在现当代文学界获得好评。读《山乡巨变》,读《红豆》,读《回答》,

    东吴学术 2021年6期2021-04-15

  • 纯文学杂志铺重现带来多重福音
    旁,一家名为“纯文学杂志铺”的门店正式开启,这是四川省作协委托《星星》诗刊杂志社的全国第一家纯文学期刊展示、销售平台。杂志铺的门面不大,三面落地书架上放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期刊。拿起一本杂志,再叫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能让纯文学爱好者在这里呆上一天。如果喜欢杂志,也可以购买回家慢慢阅读。(2021年1月26日《成都商報》)在互联网还不发达与未普及的时代,尤其是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杂志铺其实是寻常事物,无论是专门的杂志铺还是报刊亭,都是各个城市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3期2021-03-25

  • 中国古代文学的国家政治属性探析
    代以来确立的“纯文学”观重视其表情达意和艺术技巧等特征。然而,中国古代文论十分重视文学的实用性功能:文学能力被视为参政能力,文学在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古今“文学”概念实有巨大差异,今天我们应超越“纯文学”的范围,以深厚宏大的国家视野传承中华文脉,并认真思考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关键词】 文学  纯文学  古代文论  国家事务  社会教化【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20期2020-12-28

  • 田中禾的“纯文学
    想就是田中禾的纯文学。我们这里涉及到很多文学理论的概念和术语,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纯文学,等等。但我们不能以文学理论教科书中的解释去解释田中禾所说的这些词汇,因为田中禾并不信服文学理论教科书,当年他上大学,就是对大学讲坛上所宣讲的一套文学理论极度失望了而愤而退学的。显然,田中禾建构起了一套自己的文学理论,我们必须进入到田中禾的文学理论视域里去理解田中禾所追求的纯文学纯文学在田中禾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说:“纯文学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理性水准,

    南腔北调 2020年2期2020-10-21

  • 日本“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的消失
    代表高雅艺术的纯文学相对立的文学倾向之一。大众文学最初的代表体裁是时代小说,区别于当时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吉屋信子等以家庭小说和恋爱小说为主的“通俗小说”。侦探小说也是直到1930年左右才被列入大众文学的范畴,到了二战之后,侦探小说被改名为“推理小说”。针对通俗的大众的文学,“纯文学”则是指不讨好读者,以追求纯粹艺术兴趣为基础而创作的文学。1935年,横光利一在《纯粹小说论》中提到“所谓的纯文学,缺少了通俗小说所具备的偶然性和感伤性”,并大力提倡纯粹小说。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2020-07-12

  • 从后文学到新人文
    一吧。摘要:“纯文学”以强调审美自律、形式自足、观念自立、人性自由与个体表达本位为宗,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演进,文学如何应对现实、创造出自己的形式与话语,无疑需要纵深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全球视野,综合现代中国、革命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不同语境生成差异性文学形态与观念。此际的文学研究再也无法回到此前的范式之中,“后文学”时代确乎已然来临,自足、自律、独立的“纯文学”话语逐渐在丧失它的普遍合法性。“纯文学”既有呈现形态与批评研究方式的瓦解,也预示了新的人文方式的可能性。

    当代文坛 2020年3期2020-05-14

  • 文学/社会关系的讨论
    了80年代的“纯文学”创作后,90年代中国学界对文学的讨论又重新放置在了对“文学性”问题的回顾和思考之上。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文学创作更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向,文学/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呈现,文学可以如何干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利用笛安的新作《景恒街》来进行讨论,并把其看作在当下试图描述文学/社会关系的一次尝试。关键词:文学性;意识形态;纯文学作者简介:赖睿(1993-),女,汉族,四川人,海南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2019-12-23

  • 从诺贝尔文学奖看 全球“纯文学”的审美趣味
    两位作家在国际纯文学领域中,都成名已久,具有相当的影响。都已经得过许多不同的国际性文学奖,这次得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托卡尔丘克的作品不仅在波兰极有影响,也是全球性的重要作家。彼得·汉德克的声望更高,可以说是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代表。这两位作家可以说完全是按照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一直持续的选择标准选出的代表作家,很典型地反映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趣味和审美要求,同时也展现了这些年来国际“纯文学”领域中的审美标准。诺贝尔文学奖典型的选择路子和趣味,大概有三个

    中关村 2019年11期2019-11-20

  • 为什么当代人都不喜欢看纯文学
    代人都不喜欢看纯文学?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纯文学有一个定义。但这显然并不容易。和纯文学相对立的是通俗文学,而通俗文学的定义也是不好归纳的。一般来说,通俗文学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但通俗文学作品一旦成为了经典名著,也就往往被归类到纯文学的范畴了。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托尔金的奇幻小说,都是通俗的,但如果他们活到了今天,即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足为奇。就像前不久仙逝的金庸先生,也有很多国人认为他足以获此荣誉。也许,我们不必过于纠结纯文学的概念。简单点来理解,就是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5期2019-11-19

  • 解构与重构,失落与回归
    自身经历了从“纯文学—通俗文学—纯文学”的失落与复归之路。关键词:爱伦·坡;余华;纯文学;通俗文学“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曾经不无感慨地说:‘七个侦探小说家只能沿这条狭窄的小路步行,而他总会看到前面有坡的脚印。”[1]柯南·道尔口中的前辈便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的埃德加·爱伦·坡。坡一生创作出大量精彩的诗歌、小说,开哥特、科幻、浪漫等各种小说题材与门类先河。其中,以最小的篇幅产生最长远影响的莫过于他的推理小说,坡的短篇小说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11-05

  • 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选人的
    这些年来国际“纯文学”领域审美标准的展现。诺贝尔文学奖典型的选择路子和趣味,大概是三个方面。首先,作家已经在纯文学领域中有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很高的声誉,同时还在保持不断的写作,不断有新的作品出版。其次,一定要有现代主义及其之后发展起来的复杂叙述技巧和独特语言表现,这是纯文学区隔于通俗文学最重要的标记,也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必须具备的。最后,要对人性有相当深入和复杂的理解与变现,能够有多重的阐释空间。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作家才是诺贝尔文学奖选择视野中的典型的

    环球时报 2019-10-112019-10-11

  • 阮元“沉思翰藻”说献疑
    人们普遍呼吁“纯文学”的热望,相沿既久,习焉不察,反而使得萧统选文标准的多样性趋于模糊,对《文选》审美接受的丰富性形成了一定阻力。关键词: 文选序;沉思翰藻;阮元;骈散之争;纯文学引 言《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唐宋以来,局部评判《文选》选文水准的言论不烦缕举,但正如朱自清所说,第一个从全书入手、抽绎《文选》择录规律的是清代阮元。[1]37检视阮元著述,可知他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文选》唯一的选录标准,不仅包含应然

    克拉玛依学刊 2019年3期2019-10-08

  • 文学在艰难中选择:大众文化与纯文学的较量
    和高涨,进而与纯文学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和碰撞。其中,大众文化以其世俗化、人性化、功利化、实用化等诸多特点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由于其具有无形的消遣和解压功能,很快占据了原来纯文学地盘的报刊、书刊、图书馆。本文着眼于文学在选择过程中的艰难,力图从不同角度,探究大众文化与纯文学之间的较量与争锋。 关键词:大众文化 纯文学 艰难选择 新时期以来,小说和诗大多走向了随意与自由书写的道路,走向了更贴近世俗生活的经验叙事和个人化人生体验与感悟的叙述。这一时期的作家也相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09-10

  • 每个作者都是不同形态的纳博科夫
    文学不再先锋,纯文学走向一条愈加孤独的路。如今,不说写纯文学的作家,只怕能静下心好好阅读纯文学的读者也愈来愈少了。纯文学像孤军奋战的勇士,残阳如血,英雄挽歌。于是,纯文学在叙述形式上悄然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不是穷途末路,而应该是曲线救国。毫无疑问,《咱那个》是一部实打实的纯文学作品。但作者着实在叙述和结构上动了一番心思,把原本可以写成煽情的,旖旎的故事,写成了悬念的,有趣的故事。纳博科夫曾表示,不应该按照机械的原则硬将作家套进某某主义的模子,过分依赖现成的

    作品 2019年1期2019-09-10

  • “后先锋”与当下
    年代转变为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分化。而这种分化最终导致了一种和原来的“后先锋”不同的对于“后先锋”的理解。二实际上,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文学有两个“分化”的进程对于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作用。一是九十年代出现了纯文学和以类型为中心的通俗文学的分化,二是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又出现了全新的分化,也就是出现了网络文学和纸质文学的分化。这两个分化一个是纸质文学的新的格局的出现,另一个就是随着作为新的媒介和载体的网络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之中,“后先锋”的性

    山花 2018年11期2018-11-20

  • “90后”作家创作研究述评
    关键词:身份;纯文学;不足;前景“90后”这个充满争议且无法回避的概念,随着“80后”的日益成熟,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根据2010年至2017年“90后”作家网络排名,可统计出“90后”较为知名作家有余幼幼、林为攀、张悉妮、张皓宸、吴子尤、陈少侠、张牧笛、张晓晗等100多位。他们的作品囊括小说、诗歌、散文、随笔,创作量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张皓宸的故事集《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余幼幼的诗集《7年》、苑子文的成長励志小说《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等。作为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2018-11-10

  • 评对夏志清“纯文学”研究观念的误读
    国学者解读为“纯文学”立场。但细究会发现,夏志清的文学批评观念与“纯文学”观和中国式的马列主义文学观的距离同样遥远。本文要挖掘出夏志清“唯美纯文学”立场背后的“为人生”内质,使得其文学批评内涵在接受中得到相应的澄清。关键词:夏志清;“纯文学”;误读;为人生;文学批评观长久以来,我们对夏志清的理解中过多强调其反对沦为政治附庸的一面而简约化地认为夏志清秉持唯美“纯文学”观念。1978年《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序言中,夏志清再次重申其作为文学史家的首要任务就是“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关于《摩罗诗力说》之批判性解读
    是在文学上肯定纯文学的观点,重视审美的作用。三则是在政治上推崇革命,呼吁精神界之战士。值得肯定的是,《摩罗诗力说》对待旧文学以及当时的社会状态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性。但同时,文本背后也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本文则通过对文本的深层次分析,对《摩罗诗力说》进行批判性解读。关键词:鲁迅;诗;纯文学;精英文学作者简介:毕佳玉(1992-),女,河北省廊坊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文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2018-06-22

  • 金宇澄称网络文学和纯文学是殊途同归
    部作品。然而在纯文学奖项中,《繁花》早已获奖无数,包括茅盾文学奖等等。“我也觉得意外,其实我对网络文学不了解。《繁花》作者金宇澄就《繁花》获得“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推选接受采访时说,“不过当年的《繁花》,确实先是在网上发表的。”严格说来,《繁花》只是纸书的名字,2011年5月,金宇澄署名“独上阁楼”,在弄堂网开帖《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基本每天创作一段贴出,直到那年11月进入尾声阶段,才依依不舍地截止。金宇澄称:“从严格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

    文学教育 2018年5期2018-05-26

  • 纯文学、杂文学观念与中国文学批评史
    香港)一、 “纯文学”、“杂文学”的提出与输入朱自清《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1934)说:“纯文学”、“杂文学”是日本的名词,大约从De Quincey的“力的文学”与“知的文学”而来,前者的作用在“感”,后者的作用在“教”。①《朱自清全集》第8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97页。其《什么是文学》(1946)亦云:英国德来登早就有知的文学和力的文学的分别,似乎是日本人根据了他的说法而仿造了“纯文学”和“杂文学”的名目。②《朱自清全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30

  • 《奔流》复刊:潮起中原,奔流不息
    年、几经起落的纯文学刊物《奔流》在我省复刊。在纯文学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与经济效益均日渐式微的当下,此举在全国文坛激起一片涟漪。再次擎起纯文学大旗的《奔流》能否如众人期待般引领纯文学“潮起中原,奔流不息”?曾经的梦:培养文学大家的沃土捧着由鲁迅题写刊物名的《奔流》(复刊号),省内外众多作家唏嘘不已。作为一本发现和培养一大批河南文学名家的杂志,它的重生勾起了很多人的青春梦想。1957年1月,《奔流》在省文联诞生,成为我省创办最早的文学期刊。如今蜚声省内外的作家李

    时代报告 2017年12期2018-01-15

  • 从石黑一雄得奖谈诺贝尔文学奖和“纯文学
    学奖是公众和“纯文学”重合的切点,也给全球的阅读生活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参照。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总是舆论和公众关注的中心,也会引发人们的热烈的讨论。最近几年的有趣之处在于,中国的媒体和公众非常关心村上春树总是“陪跑”而不能得奖。这变成了公众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焦点所在。2017年石黑一雄得奖,在和纯文学相关的人们中间都不以为奇,他的名声在国际纯文学圈子里是极大的。这个奖也就是实至名归的肯定。这个英国作家,虽然是日本裔,但所写作品却是非常英国风的,没有

    中关村 2017年11期2017-12-11

  • 接受理论与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
    村上春树被称为纯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不仅风靡日本文坛,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捧。村上春树从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且听风吟》以后一举成名,其对中国的影响也从20世纪80年代起绵延至今。其散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游记、随笔等作品译本多次再版,一时洛阳纸贵,形成文学史上的“村上春树热”现象。文章从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入、小说中都市背景的设置、叙事方式三方面,以接受美学的视角关注村上村树的文学创作。【关键词】接受美学;读者;市场经济;纯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

    戏剧之家 2017年20期2017-11-21

  • 中国台湾作家眼中的新文学
    学观念,包括“纯文学”的观念、对于人性的探索以及“国际化时代”概念的提出等等。时至今日,这些观点仍旧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这部文学史所具有的价值也应进一步得到重视。关键词:叶荣钟 《中国新文学概观》 纯文学 新文学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070-02一、被忽略的文学史叶荣钟的《中国新文学概观》是中国台湾地区较早论及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部作品。然而这部作品却常常被海峡两岸学界所忽略,不论是对叶荣钟

    现代交际 2017年21期2017-11-14

  • 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纯文学”问题
    新世纪以来的“纯文学”论争并清理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是目前学界切实而必要的工作。“纯文学”论争起于李陀2001年刊出的访谈录《漫谈“纯文学”》。在该文中,李陀对改革开放以来居于“主流”位置的“纯文学”概念深表不满,认为“由于对‘纯文学’的坚持,作家和批评家们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使得文学很难适应今天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不能建立文学和社会的新的关系”,不能“以文学独有的方式对正在进行的巨大社会变革进行干预”。[注]李陀、李静:《漫谈“纯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14

  • 再改版,再出发
    我们从之前的“纯文学半月刊”变成了“真文学半月刊”。这变化看似很小,实则巨大。标志着我们和“纯文学”分道扬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界制造出“纯文学”概念。于是,中国文学走出只为政治服务的误区,却一头拐进鲁迅先生所反对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胡同。作为“纯文学”的始作俑者,李陀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对“纯文学”进行反思,他在和李静的对话中说,“总的来说,我认为纯文学在这十年里对文学写作的影响不是很好,有很多问题。”并说:“在80年代末期,如果文学界能及时地反省纯

    作品 2017年1期2017-02-23

  • 重启“纯文学”的社会属性 ——论作为观念的“纯文学”及其可能出路
    龚自强重启“纯文学”的社会属性 ——论作为观念的“纯文学”及其可能出路◎ 龚自强对新世纪以来的“纯文学”讨论的反思,热度不减。这股反思潮流以80年代竭力为“新潮小说”、“先锋小说”等纯文学实践摇旗呐喊的李陀为发端,让人感慨良多。在《漫说“纯文学”》这篇访谈中,李陀并不否认纯文学观念及其实践曾经对中国文学冲出以“文革”为典型表征的极左文艺的政治性藩篱,从而在“文学/政治”的二元对立之中以排斥、驱逐、否定“政治”的方式确立其文学相对自主性、自律性规范的功绩,

    长江文艺评论 2016年1期2016-11-25

  • 又吉直树与第153届芥川奖作品《火花》
    火花;芥川奖;纯文学;搞笑日本文坛纯文学最高奖——第153届芥川奖获奖作品已经揭晓,日本搞笑艺人又吉直树的处女作——中篇小说《火花》荣获该奖项。《火花》最初发表在文艺春秋社旗下的纯文学杂志《文学界》2015年2月号上。又吉直树凭借其著作《火花》成为日本史上首位荣获芥川奖的搞笑艺人,打破了历年来只有作家入选的记录。获奖作品与作家身份的独特性令日本社会为之沸腾。那么,又吉直树是谁?为什么《火花》会荣获芥川奖?这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关于作者又吉直树又吉直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8期2016-10-21

  • 孙频称纯文学不被太多人接受是因为它有一个门槛
    贴”。身为一名纯文学作家,对于写作以及文学创作的意义,孙频有着独特的感受。她觉得,之所以有纯文学或者严肃文学的划分,是因为这类作品基本都是经过读者严密思考的,都蕴含着艺术形式、实验手法,这都是与通俗文学的差距所在。孙频说,纯文学不会被太多人接受是因为它有一个门槛,也要求读者有一定文学修养,“需要读者热爱它,才能进入纯文学的天地”。

    文学教育 2016年12期2016-09-10

  • 新媒体语境下的当下文学:变动、危机及前景
    守文学性追求的纯文学都在经历某种巨大的裂变,也在诉说着文学在当下的喜乐参半的生存事实。杂文学正在重新回归,互联网文学日渐为金钱驱力和娱乐至上的游戏精神所裹挟,纯文学的生存日益艰难却也难得能够获得一片碎片化的生存空间……一切的迹象表明,文学正在某种变动之中,文学的前景也因此扑朔迷离。本文以中国网络文学为案例的讲述只不过是试图切近这一文明转换的内部,去看待我们的文学的生死爱欲、可能与不能。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文学;网络文学;纯文学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文学之变动

    东吴学术 2016年3期2016-03-18

  • 传统与惯例的延伸:从纯文学到文学性
    惯例的延伸:从纯文学到文学性修雪枫20世纪初,雅各布森从语言入手来研究文学如何成为一门科学,这种本体论的文学思想源于那个时代对文学采用社会学、历史学研究的反驳。而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性是对传统文学理论领域中这一名词的借用,众多的电子文化模式分享了文学属性的一个或几个,这种分享打开了文学性的概念,视文学性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文学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传承性,因为文学性是文学的灵魂。从文学传统与惯例的延伸角度看,从纯文学到文学性的理论探讨具有历史的有效性。坚守文学

    关东学刊 2016年4期2016-03-16

  • 作家的纯文学观念与小说创作 ——以残雪、张炜为例
    ○修雪枫作家的纯文学观念与小说创作 ——以残雪、张炜为例○修雪枫作家的知识结构和个性体验赋予文学作品以特点,作家的文学观念虽不能等同于作品全部内涵,但可以视为作家写作的基本态度。在当代作家中,残雪、张炜都对纯文学观念有着专门的讲述,残雪的《究竟什么是纯文学》、张炜的《纯文学的当代境遇》都是理解作家创作的一种独特的视角,也是感受纯文学观念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实践的不同呈现,同时开启了认识一个文化时代的重要维度。一、作家的纯文学观念表述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在

    文艺评论 2015年3期2015-09-29

  • 日本文学评奖一瞥
    ”为的是奖励“纯文学”;“直木赏”则针对“大众文学”。因为这一区别,囿于传统偏见,华文读者往往把“芥川赏”看得比“直木赏”高级一些:“文学、艺术就是要纯,不能受污染。写武侠、写侦探,为了钱而写,怎么行?!”关于“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区别,菊池宽也曾说过:作家“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思)而写,就是纯文学;为了“娱人”而写,乃是大众文学。换言之,纯文学作家眼里少有读者,只有自己;大众文学才是真正把读者摆在第一位的。至少菊池宽如此认定。因为有此区别,两大奖虽然

    读书 2015年11期2015-09-10

  • 纯文学”反思之“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
    10420)“纯文学”反思之“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胡安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510420)80年代提出的“纯文学”观念,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的繁荣,消费文化的大潮逐渐淹没了“纯文学”的阵地,繁华过后,人们纷纷开始对“纯文学”进行反思,寻找“纯文学”新的发展可能性。本文旨在梳理“纯文学”在发生、发展前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分析“文学政治化”的历史合理性、“文学去政治化”的历史必要性以及“文学回归政治”的时代新要求,以期探求“纯文学”未来发展之出路

    大众文艺 2015年21期2015-07-12

  • 浅析摄影和文学的互动与联系
    互动与联系  纯文学引言当前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社会大众更加追求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性,摄影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艺术,通过将图像和文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满足了当前人们对于图像文化的需求。摄影文学既包含了耐人寻味的魅力语言文字,又包含了具备深层意蕴的真实图像,让阅读者的审美理念得到了最大化的增强。一  摄影和文学相结合的特点1  摄影文学的文学性从摄影文学的外在形式来看即为照片与文字的组合,但是摄影文学并不是照片与文学的死板的

    作家·下半月 2015年7期2015-05-30

  • 多维视野下的纯文学谱系建构——论毕光明《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的三种研究维度
    0072)作为纯文学的卫道者,毕光明先生一直在捍卫纯文学的学术之路上执着前行,与夫人姜岚合著的《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以及《纯文学的历史批判》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纯文学的批判观念,而新著《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一如既往地以纯文学的价值立场来关注中国80年代以后的文学现象,追溯了纯文学在新时期如何与政治意识形态剥离又抵御住商品经济浪潮的巨大冲击的发展过程,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了纯文学的非凡魅力,可谓是对纯文学追求的坚守。一、以纯文学为焦点的批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7期2015-03-29

  • 纯文学作品消费趋势研究
    师范大学 王悦纯文学作品消费趋势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王悦摘要:在商品经济为主导的文学市场,消费文化和文学传播媒介的更新使文学消费出现了新变化。这使纯文学的阅读量下降,但这是否代表纯文学的衰微,会不会影响其价值和地位呢?从历时性角度看,社会稳定发展是纯文学消费降低的深层原因。从共时性角度看,纯文学消费量将和社会教育水平提升、社会中产阶层人数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关键词:文学消费;纯文学;社会稳定;教育水平中图分类号:I20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人间 2015年12期2015-02-19

  • 纯文学”界定及其混用现象分析
    55049)“纯文学”界定及其混用现象分析岳庆云(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跨入新千年之后,学界关于“纯文学”的论争,让“纯文学”一词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所谓“纯文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于对立物的关系中存在意义;是一种文学策略,它是通过对“文学性”及“审美”的强调,达到回归文学本真的有效手段;“纯文学”的本质是对“文学性”及“审美”的强调,其内在指向仍然是文学自身。“纯文学”定义的模糊不清,致使学界在描述和使用“纯文学”一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9期2015-02-13

  • 一直在文学梦的路上
    ,不要再搞什么纯文学,不要再背那些骂名,不要再坚守你的什么纯文学梦想,还是实际一些,世俗一点吧。说实话,我有时也很绝望,也真是觉得坚守这块纯文学阵地,究竟还有什么意义?也多次想过要放弃。特别是付不上印刷费,付不起高昂的杂志邮寄费时,真的想放弃坚守纯文学阵地的梦想。但是,这些困难,我又都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中想办法克服并解决了,这不仅靠我们编辑部全体员工的努力,还有诸多文友的帮助和支持。说到帮助和支持,有广大文友的支持,也有企业家和领导的支持。长春净月旅游发展

    参花(上) 2014年12期2014-12-12

  • 阅读的悲哀
    许多人不爱阅读纯文学作品。问他们为什么?回答往往是:看这类书没有用。说得具体一些,很多人觉得读纯文学作品纯粹是浪费时间,不能帮助晋升,更不能使资产增值。殊不知,如此一来,持这种看法的人往往就此丧失了体验文学之美的机会。如果一个人一直以“有用”或“无用”的标准去评判文学与艺术,那他很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感受到它们的美。一般认为,“纯文学”是指没有实用目的和科学目的的文学作品。文学可有广告宣传、思想教育、增进知识、提供信息等实用目的。但纯文学并不重在追求这些。当然

    环球人物 2014年28期2014-09-10

  • 纯文学的追求和坚守
    周年纪念特稿】纯文学的追求和坚守□李博李博,杂文作家,曾在本刊发表旧体诗歌作品。综合性文学月刊《海燕》创刊六十周年了。在作者和编辑共同用汗水和辛勤浸润过的文学年轮上,作为读者,我分明看到了“纯文学”三个大字。正是这一以贯之的对纯文学的追求和坚守,让我们大连作者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广。并能使这面大旗,历久常新,经六十个春秋而不倒伏。现代文学与其他人文类学科一样,总免不了有时前行无阻有时步履蹒跚,这与文学自身和社会思潮的内在原因有关,《海燕》创刊的1954年是一

    海燕 2014年9期2014-07-02

  • 纯文学杂志的读者呢
    魏英杰纯文学杂志《天南》因经营压力停刊,引起了各方一片唏嘘。于是,又有人感慨纯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不幸。这本杂志的编辑阿乙认为,杂志停刊是“一个社会性的悲剧”。我没读过这本杂志,无从判断其好坏。从刊物介绍看,这本杂志口气不小,宣称要在“最喧嚣的时代”做“最沉着的文学”。但似乎杂志的这份“沉着”,最终还是抵抗不住时代的“喧嚣”,缴械投降了。据介绍,这本杂志的操作还是非常市场化的,“顺应商业社会的所有事情,《天南》能做的都做了”。既是如此,这本杂志要么没有找到属于

    商周刊 2014年6期2014-04-28

  • 文学的保暖内衣
    象的比喻。对于纯文学期刊,上世纪90年代虽已不是最好的年代,但还不算太坏。那时候,出版物的数量还没有浩如烟海,网络的冲击波也尚未到来,读者还延续着80年代以来由传统期刊培养出来的阅读习惯。但时至21世纪,读图取代读字,阅读日渐碎片化、浅层化、即时化,传统纸媒的地盘正迅速被新媒体侵占,即便是一些发行量很大的通俗读物,也深受冲击。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学期刊即便愿意“拳头加枕头”,也很难干得过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近几年,纯文学刊物的发行量加速萎缩。能靠发行养活自身

    作品 2013年9期2013-11-14

  • 人工合成的“纯文学”*——重返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
    观。一些倡导“纯文学”新潮批评家们开始意识到,此前的“意识流小说”、“现代派小说”、“女性小说”等依然停留在对“社会内容”的讲述上,而对“文学本体”的自觉关注还不够强烈。这些“社会小说”在文学渊源上与“伤痕”、“反思”小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出于对这种文学现状的不满,上海的李劼、吴亮、程德培等一批激进的先锋批评家有意识地要把“内容小说”推到“形式小说”的对立面,他们认为:“当内容不再单向度地决定着形式,形式也向内容出示了它的决定权的时候,它就会因为叙述形式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纯文学的诱惑与苏童小说创作
    代方兴未艾的“纯文学”在商业浪潮的冲击下,也一度在艰难中缓慢前行,于此一些作家不再坚守文学的净土,转而投身到商业文化的洪流中,热衷于商业炒作的金钱交换。而苏童是为数不多并一直坚持守着个人文学立场的纯文学写作者之一,他的一些中长篇小说《妻妾成群》、《米》、《我的帝王生涯》等相继被改编成电影。同时就文学对影视的影响来看,苏童也是80、90年代以后,在文学为整个文艺创作提供资源方面的重要作家之一。显然他所取得的这些优异成绩与他自身的独立创作是分不开的。一、纯文学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1-31

  • 纯文学意识形态”与“茅奖”的转型及其隐忧
    ◆ 刘复生“纯文学意识形态”与“茅奖”的转型及其隐忧◆ 刘复生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已经落幕,民间虽有争议,但争议主要集中在外围问题上,如获奖者身份或评委身份(他们是否在作协体制内有职位);大评委制、实名制投票等程序设计是否有问题,比如评委们是否有可能读完全部近180部参评作品(对于以最高票数当选的张炜的《你在高原》质疑之声更多,投票评委是否都读过或读完了这部长达10部的系列长篇小说?);或者网络文学是否仅仅是陪衬?这些基本上是在细枝末节上挑毛病。其实,按照某种

    新文学评论 2012年1期2012-12-18

  • 雅俗之我见
    俗文学,什么是纯文学,整体划分还是清楚的。比如在美国,福克纳是纯文学的,谢尔顿是通俗文学的,这似乎没有异议。而在我们国家,却没有清楚的分野,也没有清楚的代表作,我们许多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对此都是含糊的,往往是混成一谈,所以怎么也谈不清。什么是通俗文学,什么是纯文学?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很简单的,偏偏和所有简单的问题一样,一旦复杂起来,一旦被流行所混淆,便玄乎了,便在云里雾里了。给这个问题简单下一个定义,比较难,肯定会有异议的。也许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要下定义都是

    扬子江评论 2012年6期2012-08-15

  • 从 “茅盾文学奖 ”反思文学
    居文化边缘的“纯文学”几乎唯一的成为公众议题的机会,也是公众期望通过这个奖来接触和了解“纯文学”的愿望的表现,也凸显了长篇小说在今天“纯文学”领域的关键性位置。作为文学界的同人,其实应该珍惜这个与公众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也珍视公众的讨论所表现出的关切和抬爱,因为文学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当下的文化的一个部分。“茅盾文学奖”其实是“纯文学”和公众可以交汇和沟通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没有这个“节点”,公众的阅读和“纯文学”之间早已存在

    艺术评论 2011年10期2011-08-02

  • 关于纯文学的论纲
    绪源一、什么是纯文学1.凡文学作品都须有一定的文学性,而纯文学是文学性最强、最集中的品种,是宝塔尖上的作品。在商业社会中,其商品性往往不如大众文学。所以,真正应该保护和扶持的,恰恰是为数不多的优秀的纯文学作品。 2.大众文学追求的是“好看”,纯文学追求的是“好”。“好看”是一目了然的,“好”则惟有审美的眼光和耳朵(还有心灵)才能接受。审美能力的提高,要靠审美经验的积累,所以纯文学的接受对象相对就要少些。也因此,纯文学是脆弱的,在商业社会更易被扼杀。但只有纯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6期2009-07-01

  • 对中国当代文学期刊转型的思考
    域 文学期刊 纯文学著名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他的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了“文学公共领域”的概念。在这里,他对“公共领域”做出了规范的定义:“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是指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共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在每一次私人聚会、形成公共团体的谈话中都有一部分公共领域生成。”[1] “文学公共领域”是在十七、十八世纪随着市民社会的壮大不断兴起的一股力量,他们借助报纸杂志、沙龙、咖

    消费导刊 2009年9期2009-06-20

  • 浅说古今小说的叙事语言
    恰恰是不足的。纯文学是文学发展的方向。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至今没有可与《红楼梦》比美的文学作品问世。但以故事为情节线索来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创作方法,一直为纯文学作家们所继承,并作为文学主流被文学理论家在研究、在提倡、在推广,大学讲台上所讲的文学,就是被作为文学主流的作家文学。但纯文学的存在是很艰难的。近些年来,纯文学作家之所以还在坚守着自己的创作原则,是因为国家花钱来为纯文学作家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由国家养着一批纯文学作家。国家养作家,花钱为作家提

    小小说月刊 2007年1期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