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12-12-14 06:32孙英杰申雨璇臧传芹荣誉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资格证导游基础

孙英杰,申雨璇,臧传芹,荣誉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高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孙英杰,申雨璇,臧传芹,荣誉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以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为参考,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繁杂、识记困难等问题,从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征出发,提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就业驱动、多媒体手段、现场展示、案例分析、校外实践、网络化教学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导游基础》;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方法

《导游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同时,它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而导游资格证是学生毕业后进入旅游行业的敲门砖,是顺利就业的有利保证。因此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其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1 课程的特点

《导游基础》课程不同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1 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此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包含历史、天文、文学、绘画、艺术、自然、地理、建筑、宗教、民族、民俗、饮食、土特产、中医等多领域的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然而,该课程内容繁杂,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给学生从整体轮廓上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带来了困难。

1.2 考核方式单一,强调记忆

《导游基础》是获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的考试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课程内容,还要对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求的重要考点进行识记。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强调记忆。[1]导游基础知识内容繁杂,识记起来难度较大,加之历年《导游基础》的考试试题灵活多变、涉及广泛、数量和难度逐年增加、通过率较低等,这些不利因素使学生在繁杂又略显枯燥的导游基础知识的海洋里渐渐失去了考试信心,考试压力巨大。

1.3 课程教材更新快

《导游基础》课程的动态性体现在教材的动态更新和旅游业的动态发展。导游基础课程的应试性要求学生所学教材与各省导游资格证考试用教材接轨,导考教材会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需要,增加或者修改教材内容。这就要求师生密切关注教材内容的变动,不断更新教材,而有些教材中没有更新的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向需要老师和学生及时捕捉。比如:2011年1月14日,河北省涞水野三坡成为全国第二批五A级旅游景区;我国2010年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而河北省导考教材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还停留在4个。类似情况在其他领域中也有出现。

2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200份关于《导游基础》课程学习的有效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容易、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易,内容理解容易、识记不易,课堂上明白容易、实践中辨析不易等问题。

究其原因,除了《导游基础》课程本身内容综合性强、考核强调识记、教材更新快的特点外,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对与以后就业有关的课程比较重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强一些;第二,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表现;第三,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要差一些,学习的耐力不足。

3 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导游基础》课程特点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征分析,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此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通过学习,奠定并且拓宽学生的导游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知识素养和旅游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证的考试。[2]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以就业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职教育中职业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此课程与就业的关系。根据对学生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1),58%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大动力是为导游资格证考试做准备,以利于以后就业;30%的学生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职业素养。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课程与就业的关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心理基础。[3]

图1 对《旅游基础》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结果

3.2 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的持久性不足、自觉性差、活泼好动等特点,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3.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在,高职教学基本摆脱“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和精力,更大的优势是它可以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和视频等方式将其清晰、准确、生动地呈现。生动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而且丰富了课堂内容。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记忆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38%,教学时间节省31%,教学成本降低了72%。[4]《导游基础》课程中有关自然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族服饰、饮食、酒文化、茶文化、土特产等章节内容都能很好地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2.2 穿插与知识点有关的故事、传说、时事和影视等

教师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可以穿插一些风物传说、历史典故、时事影视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话题。这既能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又能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讲到清明节,可以介绍一下寒食节的来历;讲到京剧艺术,可以讲讲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的故事以及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梅兰芳》;讲到长城,可以介绍一下孟姜女哭长城、文姬归汉和昭君出塞的故事;讲到八大菜系,可以介绍一下佛跳墙、宫保鸡丁等代表名菜名字的由来等。《导游基础》课程的魅力就在于它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3.2.3 现场展示

《导游基础》中有些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如一些宗教礼仪、民族的礼仪和礼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边讲解边让学生跟着做。这样一来,枯燥的礼仪礼节的知识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非常适合高职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个性特征,从而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4 自制作品

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旅游过程中,通过相机等摄影设备将自己看到的感兴趣内容拍摄下来,作为学习《导游基础》课程的辅助材料。作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摄影作品(建筑、花鸟、自然奇观、民族服饰等)、写实DV(茶艺表演、民俗表演)、艺人访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录)、绘画作品、自制模拟导游DV等。为了避免学生一开始出现畏难和懒惰情绪,教师可先以任务驱动,相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并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3.3 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由图2可知,66%的学生认为学习本课程的最大困难是内容繁杂、识记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使其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证的考试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重点讲解法。以导游资格证考试大纲为依据,对重要考点进行重点讲解,即在讲授过程中明确告知学生哪些知识点要求重点掌握,哪些知识点要求一般掌握,哪些知识点要求一般了解,让他们对各知识点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2)案例分析法。以历年导考真题为例讲解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考核方式的认知。(3)总结归纳法。每章讲授结束后辅以习题课,习题涉及各章内容的历年导考真题和归纳总结的可能考点,帮助学生复习总结每章内容,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4)外出实践法。通过校外实践,将所讲知识点与实物相联系,既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效果。当然,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通过开展导游基础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图2 学生学习《导游基础》课程的难点统计结果

3.4 通过校外实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对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导游服务中去,但是,很多学生即使通过了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在具体旅游景点的讲解中依然会出现概念不清、认识错误等问题,比如将庑殿顶说成是歇山顶,介绍长城时关城不分、匾额不分、罗城和瓮城不分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比如讲到屋顶的类型,可以到具体的景区以实物为例讲解各种类型屋顶的特点[5];讲到长城的基本结构,可以带领学生到长城上走一走,边讲边观察,及时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是课本上抽象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活生生的教材。学生也可以带着问题到各景区中进行实践学习。

3.5 开发网络化教学平台

《导游基础》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但是由于学时限制,对有些内容的讲解浮于表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深度的要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问卷结果显示,72%的学生会主动从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获取相关资源,并且95%的受访者会首选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期刊、杂志、报刊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信息。如果开发了网络化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相关章节知识点的资料(比如图片,纪录片《故宫》、《世界遗产在中国》、《钤记中华》、《丝绸之路》、《中华史话》等)集中投放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上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将各章习题、历年考试真题、模拟试题发到平台上供学生练习。同时,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可以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导游基础》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受益,还可以为更多致力于导游服务并且准备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的所有学生服务[6]。

[1]冯茂娥.《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消费导刊,2009(18):179.

[2]李志强.如何做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N].中国旅游报,2009-08-28(10).

[3]邱海蓉.提高《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254-255.

[4]孙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辽宁高职学报,2006,8(1):102-103.

[5]贺萍.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6):108-109.

[6]王芳,章柏平,张晓玲.《导游基础》课程网络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07,21.

Research on Tourist Guide Basis Teaching of Tourism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un Yingjie,Shen Yuxuan,Zang Chuanqin,Rong Yu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Based on questionnaire results,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tudents,the paper proposed some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to promote students’interes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hrough employment driven,multimedia,show,case study,outside practice and E-teaching.

Tourist Guide Basis;curriculum features;teaching targets;students’features;teaching method

F590

A

1008-813X(2012)04-0082-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2.04.024

2012-05-02

孙英杰(1978-),女,河北秦皇岛人,毕业于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和旅游景区管理。

猜你喜欢
资格证导游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网约导游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