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2-12-17 05:43张永森王玉峰赵家鹏杨卫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脑梗塞基底溶栓

张永森 王玉峰 赵家鹏 杨卫泷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新乡 453000

近几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且表现为低龄化趋势。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成为一种较为多见的疾病,它发病急且病情转变快[1]。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由于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一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壁会产生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各种炎性物质,这些炎性物质均会进一步加重脑梗症状[2]。为此尽可能地稳定动脉斑块,减少血管内凝血及降低脑组织炎性物质发生率,可有效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本组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门诊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的78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2009-02—2011-10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其女32例,男46例,年龄46~71岁,平均49.3岁。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颁布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休克及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有心房纤颤、风心病等心源性脑梗死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持续不降的高血压者。椎基底动脉系统患者40例,颈内动脉系统患者38例。78例中有脑梗死病史者6例,合并有心房纤颤者20例,合并有糖尿病史者28例,合并有高血压者24例。

1.2 方法 术前做好注射苯巴比妥钠,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备皮等准备工作,然后送入导管室给予脑血管造影及动脉溶栓治疗。若造影显示堵塞血管已顺利再通,则停止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若造影显示堵塞血管仍然未通则继续给予国产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术中及术后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进行持续监测。术后进行头颅CT 扫描,以查看颅内有无出血。溶栓24h后给予拜阿斯匹林片(300mg/d)与波利维(75mg/d),口服,连服三个月后每天只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并长期坚持服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治疗转归情况及NIHSS评分变化。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4]根据影像学显示结果将溶栓结果分为以下3种:完全再通:全部血管显示完整;部分再通:仅有部分血管显示;未通:血管未见任何显影。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术后平均NIHSS评分改善程度 椎基底动脉系统组平均NIHSS评分为6.8分,颈内动脉系统组平均NIHSS评分为3.5分,椎基底动脉系统组明显优于颈内动脉系统且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

2.2 全部病例治疗转归情况 78例患者经过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后,其中再通44例,部分性再通21例,未通7例。6例经抢救无效死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组再通率明显高于颈内动脉系统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术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脑梗死发病率每年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变化过程复杂,致残、致死率很高[4],多数患者病发后均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其家庭与心理造成沉重负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而病发后必须及时治疗并做好早期预防再复发,而治疗的关键是挽救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以降低脑部缺氧、缺血程度,同时还需抑制脂质、神经细胞及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防止脑水肿,尽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方法,但是缺血后的再灌注损害几乎是不可避免的[5-6]。对于脑梗死特别是急性脑梗死,缺血坏死的脑组织属不可逆性损害。因而对于已经超过了最佳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患者,尽可能的抢救功能已受损但是还未完全梗死的脑组织是根本目的。

而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的目的就是尽快使得病变血管的血流通畅,尽可能挽救尚未梗死的部位[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时间窗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在起病72h内,颈动脉系统在起病后6h以内。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早期3~6h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最为良好,且局部动脉溶栓显著优于颈内动脉系统给药,而颈内动脉系统给药又显著优于静脉滴注法[8]。动脉内接触溶栓注药不仅便于直接观察血栓溶解,减少用药剂量,增加局部药物深度,而且一旦再通即停止用药,极易掌握剂量。因而,发病12h内,特别对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只要经脑CT 检查患者尚未出现梗死病灶,且无颅内压增高,动脉内接触溶栓给药依然可以缩小梗死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9]。本组研究中,与38例颈动脉系统患者相比较而言,4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溶栓术治疗后距发病时间明显延长,但是手术前、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及未通例数则显著优于颈动脉系统。综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接触溶栓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但需注意的是手术方案的个体化,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1]艾克拜尔,加吗力,李慎茂.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0):1 454-1 455.

[2]尤丛笑,陈安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10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8,32(5):450-452.

[3]郑伟,徐云宏.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128-128.

[4]吴建英.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8:24-24.

[5]施永辉.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溶栓决策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 082-1 083.

[6]徐莹.浅谈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10):68.

[7]张锐锋,赵学锋,符振宇.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26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356-356.

[8]颜博,庞明武,何超明.超早期动脉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脑梗塞1例的报告[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0):391-391.

[9]李学彬.急性脑梗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8):74-76.

猜你喜欢
脑梗塞基底溶栓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