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

2012-12-19 08:31翟新献郭文兵
关键词:采矿工程理工大学学科

翟新献,周 英,郭文兵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建设的快速进展,资源和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相关企业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矿山地质环境灾害、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矿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在此背景下,原矿业院校的采矿工程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部分院校(如新疆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甚至恢复采矿工程专业,近年来重新开始招收学生。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改变。采矿工程专业是矿业工程学科的主干专业之一,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是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煤炭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向煤炭工业培养人才的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病甚多,如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适应发展的创新能力差,课程设置低水平重复,内容陈旧,基础知识面窄,特别是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低,已难以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国煤炭资源开发普遍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对煤矿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国内部分矿业院校已经进行了成功实践[1-2]。

2010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认证工作,认证结论有效期是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文针对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进行探讨。

一、采矿工程学科现状

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成立于1909年。学校始终坚持地矿特色,采矿工程专业隶属于矿业工程二级学科,一直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主要研究固体矿床开采理论和技术。学校矿业工程学科如安全技术及工程、煤与煤层气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专业基础。

采矿工程学科1986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矿业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采矿工程专业2007年被遴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矿业工程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采矿工程教学团队被遴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目前学科建有《采煤概论》、《开采损害与保护》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矿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共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10人。学科拥有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近年来,采矿工程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大中型集团公司或企业委托项目;获得省 (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上述科研平台和研究成果为采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百余年来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明显的办学优势。表1是近年来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状况。据不完全统计,采矿工程学科共为社会培养了8000余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吃苦肯干、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绝大多数毕业生成长为煤炭企业的矿长和总工程师或煤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或者相关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

二、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完善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总体定位,采矿工程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加强学生在综合研究与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3-4]。按照课程知识结构将课程设置为5类,即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采用平台加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按照普通工科教育要求进行培养,按照通识教育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设置课程;大三年级起按照专业教育平台设置课程,如表 2 所示[5]。

表1 近3年采矿工程毕业生就业状况Tab.1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with mining engineering in recent three years

表2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Tab.2 Courses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s education with mining engineering specialty

第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工程基础类课程。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该类课程总学分22.5,总学时370。

第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建设是一个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整合教学资源、规范知识体系的过程。该类课程主要为:现代企业管理、矿山经济学、矿山地质学、矿山测量学、机械设计基础、采掘机械、矿山电工等。该类课程总学分27.5,总学时448。

第三,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应是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所规定的主要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是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矿井安全技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该类课程总学分26.5,总学时424。

第四,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设置这一平台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和环节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等。

第五,素质拓展平台。以学术讲座、社会活动(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取得4个素质拓展创新学分。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

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途径实现的,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因此每两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次修订、补充,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科前沿,增加新课程,淘汰老课程。每年安排有煤矿发展新技术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采矿界知名专家和学者到学校就锚杆支护理论及技术、煤矿瓦斯抽采现状、科学采矿和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等方面作专题讲座,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煤炭行业发展的要求。近三年来,采矿工程专业先后开设采矿新技术、生活中的力学、瓦斯地质和瓦斯治理等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展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使学生较快地适应了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21世纪以来,采矿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分别于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进行了4次大的修订。2010年的修订和完善,加强了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倡开放性和国际化教育,将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作为新开设的选修课,调整和优化少数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设置、学分,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加强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和创新试验区建设。采矿学科一直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撑。该专业先后建成了采煤概论、开采损害与保护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采矿工程专业目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创新试验区建设点,建成了采矿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3)加大师资队伍引进和培训力度。采矿工程学科对专业教师制订了专门的发展计划和研究方向。依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制订了专业教师引进和培训计划。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化水平较低的现实,近年来每年选派1—2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西弗尼基亚大学或其他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2009年利用采矿学科优势组建河南理工大学科技服务团,深入河南登封煤炭工业局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采矿学科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该合作模式得到了煤炭行业有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中国煤炭报上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河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先后发布了《201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原则》、《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课程一览表》等文件和资料。2010年新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和《采矿工程专业补充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已经在2010级采矿工程专业开始实施,受到了有关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课程体系按“平台+模块”的方式构建,优化了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按照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五大平台课程,综合素质课程贯穿整个培养方案。

第二,加强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提倡开放性和国际化教育。新开设专业英语、信息检索与利用等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第三,调整和优化部分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将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程中的岩石力学内容,调整到岩体力学与工程课程中,同时补充矿压测试技术的内容。井巷工程课程由原来的36学时增加到48学时,增加爆炸理论和爆炸试验内容,以适应金属矿井建设和生产的要求,为毕业生到金属矿山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

第四,强化安全意识,增设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课程。将矿井安全技术课程从原矿井通风与安全主干课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矿井通风和矿井安全技术两门主干课程。为适应深部开采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开采的需要,将瓦斯地质和瓦斯治理课程列为选修课,以强化学生的矿井安全技术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使毕业生尽快掌握煤矿生产和管理对安全知识的基本要求。

三、结 语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煤炭企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历年来毕业生以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吃苦肯干、能力强而供不应求。2010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2010级采矿工程专业中实施,效果明显。该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加强了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调整和优化部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强化安全意识,增设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课程。2010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认证工作,采矿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了专家委员会的充分肯定,认证有效期为3年。

[1] 张东升,屠世浩,张利先,等.基于学科优势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全过程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105-107.

[2] 赵光明,孟祥瑞,华心祝,等.采矿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一些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3-24.

[3] 张东升,屠世浩,万志军,等.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10-113.

[4] 秦忠诚,蒋国安.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1):116-118.

[5]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R].2010.

猜你喜欢
采矿工程理工大学学科
昆明理工大学
【学科新书导览】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