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个案

2012-12-23 02:40杨文健康红梅
关键词:环卫工人困境农民工

杨文健,康红梅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个案

杨文健,康红梅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主要表现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而缺少休闲娱乐,薪酬待遇低而生活贫困,安全风险突出而缺乏社会保障,精神紧张而健康状况堪忧等方面。应该从完善制度保障其基本权利、规范管理提高其薪酬待遇、健全组织畅通其利益表达机制、培育维权意识、关注其身心健康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来帮助环卫业农民工摆脱生存困境。

环卫业农民工;生存困境;应对策略

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和环卫职业声望较低、环卫行业市场化转轨等影响,环卫行业正式职工队伍数量越来越少,难以满足环卫行业应对城市化发展的用人需求。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大量农民工加入环卫队伍,从事环卫工作。据资料统计,全国共110万环卫工人,其中农民工的人数达到80%以上。比如江苏南京市的12 000名环卫工人中,农民工的人数是8 000左右。虽然环卫职业在职业分层体系中处于较低的地位,但是它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其劳动成果表征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准,因此,当今中国社会,环卫部门以“事业单位”的属性获得众多择业者的青睐,正式的环卫工人也享有事业单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在于环卫业农民工却享受不了上述的荣誉、权利和保障,因为他们是“临时工人”,是“农民工”,而非“正式工人”。由于环卫业农民工所归属单位的优越性掩盖了这个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转移了人们对其关注的视线,因此,本文强调“环卫业农民工”是为了“把工人带回分析的中心”[1],揭示出这个群体隐藏在“环卫工人”笼统的称呼背后真实的生存境遇,为已有的农民工问题研究添砖加瓦。

本文分析资料源自对江苏南京市的环卫业农民工群体的实地调查成果。这个调查是在2007年“农民工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中的差异性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追踪调查的成果之一。调查主要采取质性研究方法,讲究在调查过程中与调查对象进行有效互动,力求达到对调查对象的行为和意义进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2],力图获得关于环卫业农民工生存状态的真实而详细的资料。调查时间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的12月历经一年,共获得35个环卫业农民工个案材料。这些环卫业农民工的流出地主要是南京市周边省市的农村地区。其中男性农民工20人,女性农民工15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8人;访谈对象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是32岁,平均年龄是45.5岁;28人来自外省,7人来自本省郊区;除了务农技能和经验外,没有其他的专业特长。

一、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可以得知环卫业农民工群体在共享城市社会发展成果时与城镇职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农民工是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而环卫职业在职业分层系统中也处于较低位置,因此环卫业农民工处于户籍身份和职业身份双重弱势的地位。从总体上看,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劳动强度较大而缺少休闲娱乐,薪酬待遇低、安全风险突出而缺少社会保障等。

(一)环卫业农民工生存困境之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而缺少休闲娱乐

环卫业农民工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缺少休息、休闲、娱乐的时间。首先是劳动时间过长,其基本的休息权利没有得到保证。《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指出农民工月实际劳动时间超过了城镇职工的50%,但月平均收入不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实际劳动小时工资只相当于城镇职工的1/4。农民工日工作时间11个小时,每月工作时间超过26天,76%的农民工在节假日加班未享受过加班工资[3]。南京市的环卫业农民工日平均劳动时间达到12个小时,有的达到15个小时,除去劳动、吃饭,睡觉、做家务外,几乎没有时间去从事其他休闲、娱乐活动。从被访者LJI一天的时间安排中可以粗略了解这个群体的劳动时间和工作强度,见表1。

表1 环卫业农民工人LJI(冬季)一天24小时的安排情况

LJI的情况在南京市环卫业农民工队伍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点,这种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几乎占去了他们大部分时间,他们就是通过这种长时间劳动来赚取维持生存所需的微薄工资。

环卫业农民工的劳动时间长还表现在一年时间里除去农历春节三天算加班外,其他节假日都算正常工作时间。一般来说,节假日与他们无缘。在实地访谈时笔者常问的一句话是:“有节假日吗?”而他们通常是不约而同地回答道:“我们哪里有什么节假日呢,天天上班。不敢休息,休息一天就没钱,要生活嘛。”正是因为“休息就没钱”这个理由使环卫业农民工不敢请假,不敢休息,因为“休息”意味着没有了一天的生活来源,意味着要吃自己的“老本”。正是这种生存至上的伦理使环卫业农民工在没有其他生活保障的情况下接受这种长时间的劳动,也正是这种生存逻辑削弱了他们进行劳资谈判、缩减劳动时间、争取休息权的能力。正如环卫业农民工WSQ说的:“干这么长,谁不累呢?但有什么法子?你总得吃饭,你除了干这个还能够干什么别的呢!”

其次,环卫业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大。南京市2004年的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66万吨,粪便清运量为175.2万吨,这意味着7 000多名环卫业农民工每天要清运垃圾和粪便约9 348吨。清扫保洁工作虽然不是重体力活,但是却费时费神,加上环卫劳动工具还停留在初级简单的阶段,环卫工人靠一个扫把、一个撮箕、一辆清洁车完成清扫保洁工作,这种原始简单的工具不能减轻劳动强度、不能提高劳动效率,因此其劳动强度还是比较大的。环卫业农民工LJI说他干一天下来,腿又酸又僵,走路都走不稳了。对于整天忙碌在作业区的环卫工人,一天10多个小时的超长劳动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一位刚从事环卫工作的女工LIU向笔者诉说:“扫一天马路下来,腿疼、头昏、四肢无力,回家脸都不想洗就睡了,看电视的劲都没有,就是想躺着不动。”环卫业农民工的这种情况在全国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存在。如长春市的保洁员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名保洁员一天的清扫面积从4 500到5 000平方米不等[4],远远超过了建设部颁布的3 800平方米的人均作业面积标准[5]。在成都市中心城区15 000余名环卫工人全天动态保洁110余公里市政道路护栏;冲洗保洁1 352公里市政道路;清扫保洁4 000多万平方米市政公共区域;清运5 000余吨生活垃圾到距离成都市区33公里处的固体废弃物处置场[6]。此外,在很多城市,由于公众的环卫意识不是很强,随地丢弃果皮、纸屑、饮料瓶、废弃食品等不良现象比较普遍,于是,“假日黄金周”变成了“环境污染周”,风景名胜区成为垃圾展览区,生活休闲广场成为垃圾堆积场,这样无形之中加重了环卫业农民工的工作任务、增强了环卫业农民工的劳动强度。

总之,在这样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环卫业农民工跟休闲、娱乐等活动几乎无缘。很多农民工下班回家后惟一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报纸,或者找几个同事、老乡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就是这种最简单最单调的休闲方式也不是很常见的,大多数农民工回家后感到非常劳累,睡觉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据实地调查资料显示,95%的环卫农民工都没去看过南京市的任何景点,从没去超市购物。大部分环卫农民工为了赚取尽可能多的钱,牺牲了所有的休息、空闲和娱乐的时间。

(二)环卫业农民工生存困境之二——薪酬待遇低而生活贫困

从对环卫业农民工LJI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南京市环卫业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情况。LJI所归属的区域,保洁员的工资按不同的班次计算。班次分为白班和晚班。白班的日平均工资为每天40元,实际上包括了晨班、上午班和下午班。晚班从下午六点到下午十点,每晚的平均工资约为13.3元。工资的计算是以实际上岗的情况来计算的,如果一个环卫业农民工连续上白班30天,则他的月收入为1 200元;如果连续上一个月的晚班,则月收入为400元,也就是说请假休息是没有工资的。就LJI来说,他既上了白班又上了晚班,所以他的月收入为1 600元。由于LJI一月内上够了30天的白班加夜班,则他的日平均工资约为53.3元,而他每天工作时间约为15.5个小时,所以他每小时平均工资收入为3.4元。一般情况下,只有繁华路段人流量大的地方才需要晚上保洁清扫,能够得到上夜晚班机会的环卫业农民工数量极少。大多数环卫业农民工只有白班上,工资待遇为每月1 200元,这点说明大部分环卫业农民工的工资情况要比LJI低。偶尔的加班工资只是在上级领导来检查卫生时候才有,碰上全市举行卫生大检查或是卫生大评比等活动,这些环卫业农民工就必须整天上岗,中午都没有时间休息,在这种情况下,超出平时作业时间时才算每小时5元的加班费。

从统计资料来看,2008年江苏省的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 667元,而环卫业农民工的年平均工资刚好是他们的一半。此外,在津贴、补贴和加班工资方面,环卫业农民工的待遇和城镇职工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正式职工的工作标准,工资、津贴、补贴和加班工资的发放都严格按照劳动法来实行。就福利待遇来说,正式职工也要比农民工要高很多。据被访者介绍,过去的一年中,环卫正式职工过农历年时发放的福利是一箱(内含六瓶)金龙鱼植物油,而农民工的福利是一瓶“豆维家”的植物油。这些农民工总是反复说,“俺们干的活跟那些正式工干的一样,有时只有多的没有少的,但是发起东西来却反过来了,这真让我们不好想,真不公平!”

环卫业农民工的消费支出包括基本生活费、租房开支、子女教育、人情开支、建房和赡养老人等。环卫业农民工KJN说他一个人每月生活开支不会少于900元,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费和房租两大部分。前者大约600元,包括大米100元,80元的面条,油30元,猪肉40元(每月大约4次),水电费52元(电饭煲、照明、电视机的用电费用40元,每度0.55元;水费12元,每吨3元),米酒48元(为了马路作业安全,一般喝得少),吸烟30元(两天一包2元钱的香烟),其他费用大约(包括牙膏、洗发精和洗衣粉等用品)30元;蔬菜100元,液化气90元。就房租来说,最便宜的月租也要300元(面积8个平方米,与其他房客共用厨房,没有卫生间)。这样KJN每月的余额约为300元,这300元还要应付各种人情开支、看病和其他意外风险。KJN对笔者所说:“俺们病不起,病了一天赚不到几十元,还要倒贴,穷嘛。”所以身体健康是这些环卫业农民工赚钱的惟一资本,他们怕出事,更怕生病,极微小的风险都足以使他们陷入赤贫之中。

(三)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之三——工作条件艰苦、安全风险突出而社会保障缺失

环卫工作是公认的又苦、又累、又脏的职业。环卫工作对改变城市污秽、肮脏、恶臭的环境,保持城市清新、整洁、优美、文明的面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维持城市文明的形象,提升城市品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环卫工人工作环境的改善。首先,环卫农民工的工作条件艰苦。环卫工作机械化程度和机扫比率还比较低,大部分区域保洁工作的完成还主要靠环卫工人的体力劳动。那些在一线工作的环卫工人,尤其是在主干车道上工作的环卫工人的劳动条件最艰苦,车道上没有设立让他们休息、遮风、避雨的地方,长时间的露天作业,经常的风吹日晒雨淋便是他们的生活特征。其次,环卫业农民工面临的工作风险逐渐增大,他们在作业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自己摔伤或是被人打伤的事例屡见不鲜。据媒体报道在江苏,一个夏天下来,一个环卫所就有10多名工人中暑,2003—2006年间,南京市发生的环卫工人被打事件多达百起[7]。环卫工人发生交通事故的频数随着城市交通事故的增加而增多,环卫工作的风险逐渐加大。就全国情况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环卫工人遭遇交通事故情况:济南市42起,死亡5人;长沙市165起,死亡5人,伤182人;2006年唐山市48起,重伤6起;山东临沂市30多起[8]。湖南长沙市在2007—2010年全市1万多名环卫工人中,因工作非正常死亡的就有18人,平均每年至少有5名环卫工人在路面保洁时殉职,200人以上受伤[9]。

尽管环卫业农民工面临恶劣的工作条件和日益增大的工作风险,但其社会保障却处于缺失状态。这突出表现在环卫业农民工缺少劳动保障、没有社会保险,缺乏住房保障。环卫业农民工缺少劳动保障集中体现为劳动合同的缺失。在调查中问及他们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他们都是回答“没有”或是“不知道”。由于正式的劳动合同是享受权益保障的前提条件,没有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也就没有“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而环卫工作的风险也增大,车祸成为威胁环卫业农民工的主要因素。缺乏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使这个群体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据资料显示,在南京市,由于环卫改制未果,该市的环卫业农民工没有签订用工合同,也没有办理“五险一金”,导致很多环卫业农民工在养老、医疗和工伤等方面缺少保护。南京市从2003年至今,每年都有3~5名环卫业农民工在工作时遭遇车祸身亡,但由于没有上保险,只能被认定为交通事故[10]。

环卫业农民工除了缺少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外,其住房保障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环卫业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和卫生条件总体说来比较差。这个群体的住房大都阴暗狭小,缺少厨房和卫生间。其住房来源主要分为两种:自己租房子和单位分房子。一般是在环卫行业干的时间长且夫妻双方都从事环卫,或是单位部门有熟人的员工才能分到单位的廉租房。环卫部门为了解决环卫业农民工的住房,在一些街头角落、小巷深处建立了一些廉租房。这些廉租房一般是平房、单间,最大房间的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最少的只有6个平方米,房租是每月30元。而环卫业农民工数量多,廉租房不够,很多环卫业农民工都是租房子居住。在南京市,房价和房租都是比较贵的,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铁皮围成的临时房间,仅容摆放一张简单的双人床,房租都是每月300元。由于环卫业农民工的收入比较低,一般租不起厨卫齐全的房子,大都租住市民临时搭建的铁皮房、木板房,或是杂物间、楼梯间和地下室等。这些房间的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缺少厨卫间,他们煮饭睡觉就挤在一间屋,上厕所必须去离居住地较远的公共厕所。

(四)环卫业农民工生存困境之五——精神紧张而健康状况堪忧

首先,环卫业农民工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由于劳动条件差、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过早和长时间的户外作业等造成了环卫工人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强迫症、焦虑、恐怖等方面的症状[11]。翟敏、张申等随机调查了环卫清扫和清除两个工种86名环卫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环卫工人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症状都高于国内常模[12]。环卫业农民工劳动在环卫工作的第一线,尽管没有针对他们精神状况调查的详细统计数据,但他们这种精神上的紧张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个群体除了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外,其心理健康也受到部分公众的伤害。主要表现在部分城市市民蔑视环卫工作,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甚至侮辱他们的人格,诋毁他们的尊严。新闻媒体报道各个城市所发生的歧视、侮辱、骚扰、谩骂环卫工人的事件不胜枚举。此次实地调查资料显示,仅有5.4%的环卫业农民工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被人看不起,有31.3%认为偶尔被人看不起,高达63.4%的人认为经常被看不起,这给环卫业农民工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其次,环卫业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容易受工作环境的损害。环卫工人从事道路清扫、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和粪便的清运、公厕的清洗保洁等工作,工作条件较差,臭味气体成分复杂、空气中的尘粒和病原体都超过卫生标准,加上其卫生防护措施简单,环卫工人呼吸道、眼、皮肤等器官的慢性病发生率都要比正常人高,极易感染上各种传染疾病[13]。部分环卫工人容易受清扫地面扬起的浮尘的危害,经常接触扬尘的环卫工人会出现咽痛、肺纹紊乱等症状并导致呼吸道及肺部病患的发生[14]。其次出于工作需要,环卫工人早上四点就开始工作,有些需要进行轮班,由于轮班制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导致休息时间不规律,多数男性工人有吸烟、酗酒、打牌、晚睡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是造成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再有是长期户外且主要在交通公路上工作造成的精神紧张,饮食缺乏卫生及规律性是造成环卫业工人血压异常的重要原因。最后,露天作业的环卫工人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严寒酷暑、暴雨狂风年复一年地摧残着他们的身体,关节炎、中暑在环卫工人中十分常见,长时间户外工作,饮水不足大大提高了环卫工人患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尽管对环卫业农民工的身体状况和职业病还缺乏常规检查和详细的统计数据,但环卫业农民工患职业病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总之,由于环卫职业的特殊性,这个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综上所述,中国大多数城市的环卫业农民工在工作、生活、社会保障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面临困境,这些严重影响了环卫业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挫伤了其融入城市社会的积极性,不利于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城市社会的和谐建设,因此帮助环卫业农民工摆脱生存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应对环卫业农民工生存困境的策略

从对环卫业农民工生存困境现状的分析中可以得知,要帮助环卫业农民工摆脱生存困境可以从制度、政府、组织、环卫农民工主体性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制度来保障其基本权利,借助规范管理来提高其薪酬待遇,凭借健全组织来畅通其利益表达机制,强调其主体性来培育维权意识和关注其身心健康,从而最终解决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问题。

1.制度的完善是环卫业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前提条件 由于制度形成的刚性结构壁垒阻碍了环卫业农民工融入城市。对当前的制度尤其是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和矫正,为环卫业农民工更好地工作和融入城市提供较好的制度环境。首先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应该全面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的制度基础,打破以户口区分身份的现有格局。其次是对就业制度进行完善。消除就业劳动力市场对流动人口的限制,实现就业机会平等。第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展社会福利对流动人口的覆盖面。对生活陷入困境的和一时间需要社会救济的人提供帮助。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环卫农民工健康档案的建设,所有用工企业,对进入本企业的农民工要有健康档案;农民工的流动除了要带有身份证等合法证件外,还必须带有健康档案[15]。第四是实行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廉租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使环卫业农民工在住房方面享有跟市民一样的待遇。最后是进一步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保障环卫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

2.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规范对环卫事业的管理,促进环卫部门转制 这是提高环卫业农民工薪酬待遇的关键。环卫行业属于事业性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因此环卫部门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是环卫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环卫业农民工摆脱生存困境的关键。目前很多城市都在探讨环卫市场化的道路和途径,但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城市还停留在原来机制状态或是处于改制不彻底的阶段。管理上的混乱不仅造成环卫部门归属的两难问题,而且造成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状况陷入困境。如江苏南京市的环卫改制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为止7年了,其改制还没有彻底完成,造成了现在环卫部门“非企业非事业”身份的尴尬处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跟政府的管理职能模糊不清造成管理混乱有关,因此政府应该加快自身服务型政府建设,规范对环卫事业的管理,促进环卫部门尽快完成转制,发挥自身在环卫事业中制定政策规章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监督企业服务质量的作用。

3.健全工会组织,加强组织干预,畅通环卫业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 全国总工会在2003年时召开的第十次大会上提出了“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农民工加入工会得到了组织的认可。而在2004年政府部门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际的身份转变并未跟政策转变同步,因此建立农民工工会,完善农民工工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工会“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具有行政职别的行政机构,成为地方政府和国营企业配合政府、企业工作的工具,而忽视了其维权职能,忽视了这个组织在维护劳动者权益、避免阶层之间的对抗,保持社会动态平衡的作用”[16],因此,应该重新定位工会角色,重申工会职能,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使工会真正成为农民工表达利益诉求,争取自身权益的有效渠道和途径,只有这样,环卫业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4.强调环卫业农民工的主体意识,培育这个群体的维权意识,鼓励其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这是解决环卫业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核心内容。首先对环卫业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和科学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加环卫业农民工的主体意识,提高其维权能力。环卫业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甚至不识字,这样造成很多环卫业农民工对政策法规看不懂、不了解,这样无形中削弱了这个群体的维权意识。因此经常性地对环卫业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能够提高这个群体的素质,唤醒他们的维权意识,增强他们的维权能力,最终达到摆脱其生产困境的目标。其次增加环卫业农民工自我的阶层认同意识。学者坎贝尔分析了个体如何去感知自己的所属群体时提到“共同做事的人们或发生相似事件(共同命运)的人们,更可能被感知为一个群体”[17]12。经常在一起干着最累最苦最危险工作的环卫业农民工面临着相同的劳动环境,经历着共同的劳动过程,得到同样微薄的劳动报酬,由于“与频繁被激活的范畴相关的社会知识通常都拥有可及性、可用性和情景显著性三个特点”[17]23,环卫业农民工的相近的和相似的经验在他们劳动过程中不断地被复制和再生产出来,有利于环卫业农民工培养自己的阶层意识。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措施,还要注意从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为环卫业农民工摆脱生存困境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城市社会中倡导建立开放包容性文化,使城市居民能够正视差异,尊重多元,求同存异,克服自己盲目自大的心理,消除对不同文化的偏见和歧视,帮助环卫业农民工消除农民工的自卑心理,正视自己与城市文化的距离和差别,能以正确的心态去和城市居民和平共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给环卫业农民工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环卫业农民工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最终保障环卫业农民工体面劳动的实现。

三、结语

概而论之,由于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的特点,环卫行业职业声望不高,资金缺乏等原因和环卫行业转轨改制、环卫用工不规范等现状决定了环卫业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出现困境。这种困境具体表现在劳动强度大而缺少休息娱乐、薪酬待遇低而生活贫困、安全风险凸现而社会保障缺失、精神紧张而身心健康堪忧等方面。环卫业农民工的这种生存状况影响了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阻碍了其城市融入,不利于实现其体面劳动,有损于城市社会的和谐建设。因此,应该从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组织健全、主体性强调等方面着手来保障环卫业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提高其薪酬待遇、健全其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其维权意识,关注其身心健康,最终解决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问题。

[1]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2):13-36.

[2]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1-43.

[3]国务院研究室调研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2-13.

[4]海洋,王玉几.撞车挨打谁给环卫工人上份“安全险”[EB/OL].[2010 -02 -22].http:∥env.people.com.cn/GB/106985/6550089.html.

[5]皇甫秀玲.首府环卫工人月工资将增至900元[N].内蒙古日报,2009-01-18(1).

[6]张峥.成都环卫工人节:环卫工每天清运垃圾5千吨[N].成都晚报,2008-10-26(1).

[7]杭春燕.吁请全社会关注尊重环卫工人[N].新化日报,2006-10-25(21).

[8]刘红升,闫一凡.城市环卫工人的作业安全保障问题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4):67-70.

[9]李国平.长沙环卫工非正常死亡调查·上篇:4年,18名长沙环卫殒命街头[N].三湘都市报,2010-11-2(4).

[10]孙西娇,刘海涛.环卫工人处境尴尬——专家:环卫所改制迫在眉睫[EB/OL].[2010-03-23].http:∥www.cnr.cn/china/newszh/yaowen/200910/t20091028_505547869.html.

[11]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

[12]翟敏,张申.环卫工人心理状况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4):435-437.

[13]尹先仁,秦钰慧.环卫工人的健康状况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2(6):252.

[14]蒋祥文.环卫工人接尘情况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8):10-11.

[15]柳思维.特别关注维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J].消费经济,2005(2):6-7.

[16]雷颐.工会角色的历史追溯[EB/OL].[2010 -09 -14].http:∥www.socihust.cn/xueshu/onews.asp?id=751.

[17]布朗.群体过程[M].胡鑫,庆小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A Study on the Living Predicament of Sanitation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The Case in the City of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YANG Wen-jian,KANG Hong-m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The living predicaments of sanitation migrant workers mainly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long working hours and heavy labour intensity short of entertainment;poverty with low salary;high risk without social security;mental tension and poor health,etc.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like consummating the system to guarantee their basic rights,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ir salary,perfecting organization to smooth their interest expression mechanism,cultivating right consciousness,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etc.,should be put forward to help the sanitation workers out of living predicaments.

sanitation migrant worker;living predicament;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C 912.82

A

1004-1710(2011)05-0119-06

2011-01-17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A-07-42)

杨文健(1964-),男,安徽桐城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社会保障、项目社会评价、移民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研究。

康红梅(1974-),女,湖南娄底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研究。

[责任编辑靳香玲]

猜你喜欢
环卫工人困境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困境
呈贡区总工会: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慰问
跟踪导练(五)(4)
暖心!环卫工人收集50多把弃伞送给路人
我们是城乡的美容师
——献给第二十六个环卫工人节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