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基于日本京都的启示

2012-12-31 06:34姚如青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京都都市市民

□ 姚如青

曾经,通过“高新技术学深圳、对外开放学苏州、个私经济学温州、城建城管学大连”,杭州取得较为快速的发展。2012年,杭州着眼“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提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的发展目标,要求杭州须以全球视野审视杭州发展,瞄准先进、追赶先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彰显自身优势特色,优化园林城市形态,凸显东方文化品格。按照这一发展目标要求,杭州应以开阔的胸怀向世界先进城市学习,以国际化视野审视杭州城市发展。日本京都与杭州同为更具东方品质的城市,日本京都建设日本文化首都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一、京都和杭州同为更具东方品质的城市

由于受到中国影响,最初京都在仿照中国城市建设,分为东西两部分时,西侧的右京仿自长安,因此称为“长安”,东侧的左京仿自洛阳,故称为“洛阳”。然而,右京的“长安”地区由于多为沼泽地未能顺利开发,最后实际的市区只有左京的“洛阳”。所以京都也被称为“洛阳”,城市内各地区至今仍留存包括洛中、洛西、洛南、洛北在内的称呼。[1]杭州与京都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更具东方品质是两个城市共同的特征。

(一)区位特征相似。近畿圈是日本仅次于东京圈的第二大经济圈。关西地区处于前三位的城市是大阪、京都和神户,2002年三市人口分别达到262万人、147万人和151万人。大阪、神户和京都之间的区域位置与上海、宁波和杭州之间的区域位置非常相似。大阪与神户处在临海地区,具有优良的港口资源,大阪与神户之间的区域形成日本著名的制造业基地——阪神工业园区。京都则是处在内陆地区,缺乏港口资源,处在阪神工业园区的边缘地带。按照区域位置与经济实力之间的相似特征,上海可与大阪相比,宁波可与神户相比,杭州可与京都相比。

(二)行政层级相似。杭州是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所谓副省级城市就是仍受省级行政区管辖,但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行政级别相同。日本行政区划体制分为第一级行政和第二级行政,第一级行政包括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和京都府)和43县;第二级行政包括市、町和村。京都市占到京都府总面积的18%,是京都府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市,平成19年(2007年)人口占到京都府的60%。京都市属于日本的政令指定都市。所谓政令指定都市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但是原则上仍然隶属于上级道、府、县的管辖。

(三)教育资源相似。目前杭州已经建成下沙、滨江、小和山和浙大紫金港四大高教园区,拥有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30余所高校,25万在校大学生(研究生2万),专业研究机构80余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余万人。京都2003年拥有大学23所,教员数为7210人,大学生人数达到13余万人,占到全市人口10%左右。此外,还有短期大学13所,学生人数8千余人。京都最为著名的大学是京都大学,世界100所著名大学排行位居53名。两个城市大学生人数已占到城市人口的相当比重,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得到提高,特别是为知识型创业提供极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四)地貌特征相似。京都城市三面环山,分别为东山、北山和西山,处在京都盆地和丹波高原的东部山区,面积827.9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1770人/平方公里(2009年4月1日)。京都城市的地貌特征和杭州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城”的格局比较相似。同时,2010年杭州市区人口密度1417人,两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也算相当。

(五)历史沉淀相似。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的两代建都地,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所谓的“南宋遗风”无论是其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都与杭州发展紧密相连。京都则是日本的古都,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它千余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寺院神社为首,具有古代风格的建筑物成为历史的见证。此外,京都各种祭礼和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充分显示继承发展历史文化传统的意志。杭州与京都皆拥有作为古都的历史,使其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考虑传承的问题,不把历史沉淀当作包袱,而是当作促进发展的资源,走传统与创新相互融合互为促进的发展道路。

(六)宗教文化相似。杭州民间佛教信仰较为活跃,较为有名的寺院包括灵隐寺、净慈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灵顺寺、永福寺和韬光寺等。这些寺院成为杭州重要的风景旅游点之一,杭州号称“东南佛国”。日本佛教则从中国传入,至今兴盛不衰,民间祈佛之风盛行,寺院旅游成为京都旅游业的重要支撑。无论杭州,还是京都,佛教文化已经潜入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毫无疑问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产生意识层面的影响。

杭州与京都历史沉淀和宗教文化的两大相似特征,表明两个城市同为代表东方文化因而更具东方品质的城市。

三、京都和杭州的城市发展水平比较

同为更具东方品质的城市,从整体来看目前京都城市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杭州。综合根据5种数据指标的比照,可以说杭州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在京都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水平。

(一)基于恩格尔系数的判断。2010年杭州恩格尔系数为36.9%①2010年杭州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5%,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2.5%,课题按照城镇居住人口和农村居住人口的比重作为权重,得到2010年杭州全市的恩格尔系数28.2.。京都市从1982年到2001年恩格尔系数从33.5%下降到2001年的27.0%,年均下降0.342个百分点②日本京都市的指标数据均是来自http://www.city.kyoto.jp/koho/chi.。由于数据缺失,按照年均下降0.342个百分点的速率推算建构京都市从1967年到1981年的恩格尔系数数据系列。杭州2010年恩格尔系数处在京都市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水平。

表1 恩格尔系数数据变动表

(二)基于家庭轿车拥有量的判断。2010年杭州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62辆③根据杭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97.08万户,截止到2010年12月初,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83.25万辆,由此可得2010年杭州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1983年到1990年京都家用轿车数量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达到11166辆。按照年均增长11166辆的速度构建京都1965年到1982年的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根据表2,2008年杭州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的数量处在京都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水平。

表2 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辆变动表

(三)基于人均耗用电量的判断。2010年杭州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耗用电量达到7476千瓦时,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耗用电量达到6000千瓦时①根据201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杭州全市全年用电量达到521.93亿度,而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别为689.12万人和常住人口为870.04万人.。按照户籍人口标准,2010年杭州人均耗用电量已经处在京都市人均耗用水平的1995年到1996年之间;按照常住人口标准,2008年杭州人均耗用电量已处在京都市人均耗用1989年到1990年之间。

表3 京都市人均耗用电量表

(四)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判断。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之中65岁以上者达到78.44万人,占到9.0%。对照京都市65岁以上者比重变动表,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水平已处在京都20世界70年中后期。

表4 京都市65岁以上者比重变动表

(五)基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判断。2010年杭州劳动力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是13.5∶46.5∶40.0,其中制造业劳动力就业比重达到46.5%。京都市1972年的劳动力三次产业结构是0.2∶35.5∶64.3,制造业就业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走势,从1972年的35.5%下降到2001年的16.6,同时下降趋势趋于平缓。根据京都制造业就业比重从1972年的35.5%下降到1981年的23.7%,年均下降1.31个百分点;1981年到2001年均下降0.36个百分点,要比前阶段减少0.95个百分点。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假定1966年到1972年制造业就业比重按照2.26个百分点下降。对照表5,杭州制造业就业比重处在京都市20世纪60年代后期水平。

表5 制造业就业比重变动表

从指标的整体分析看,如果说杭州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京都70年代后期的水平。那么再以京都城市的发展作为参照,杭州部分指标的水平滞后于发展阶段,另外部分指标则是超越发展阶段。例如,制造业就业比重杭州是滞后于发展阶段的,因此杭州的产业转型空间还是比较大,但是人均耗电量和百户家庭拥有汽车量则是超越杭州的发展阶段,需要引起相应的重视。

表6 杭州与京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综合比较

四、京都推进东方品质之城建设的主要经验

京都始终是把挖掘和提升东方品质作为城市工作的主轴。1978年10月,京都市发表《世界文化自由城市宣言》,认为都市需要理想,而这一理想立足于正确把握世界的现状和深刻反省自己的传统。按照《宣言》的定义,所谓世界文化自由城市,意指全世界的人,无论其人种、宗教或社会体制的异同都能来和平地参加活动,自由地进行文化交流的都市。《宣言》认为京都是一个拥有古老的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千年古都,可是现在不能只自豪于光荣的过去,也不应孤立的维系下去;应该和世界各地广泛地开展文化交流,不断创造一个永远新鲜的优秀文化都市,把京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一)推进“繁荣的都市”建设的政策体系。第一,通过保护景观和绿地、支援地区居民的都市建设活动和美化活动,促进市民和企事业单位联成一体的都市美化,形成具有个性的美丽的景观,灵活应用水和绿色的都市建设,最终实现美丽的都市。第二,力争实现人们能够享受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精髓的文化首都,致力于面向文化的创造和发送的全方位努力,通过支援市民文化活动和建立市民文化活动的表彰制度振兴市民文化,振兴灵活应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的艺术文化,实现文化和观光、产业的共同振兴。第三,推进同国内外丰富多彩的交流的同时,促进灵活应用京都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创造性终生学习,建成一个充满魅力的都市。第四,充分发挥制造物品的传统,发展通过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的相互协作的京都特有的产业体系,扶植市民身边的利于环境的都市农林业,创造带动京都发展的观光资源,确立起热情对待游客的制度,推进整个京都的观光产业发展。第五,活用京都市大学集中的特点开展各类交流,通过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支援兴业和就业,支援对超越大学框架的共同研究,提高京都培育出来的“工匠”、“大胆尝试”、“追求顶点”等文化魅力,使得全国、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集中到京都,建设一个年轻人能够倾注全部精力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充满活力的都市。第六,以“保全、重现、创造”为基本,推进丰富多彩的、具有个性功能的、富有魅力的都市建设,保全自然、历史景观和居住环境,重现以调和为基础的都市,推进京都南部地区的建设,创造闹点和富有情趣的都市设施,完善面向散步都市发展的交通网,形成步行空间,促进自行车的利用,充实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打好立足于“散步的都市·京都”这一设想的公共交通优先的交通基础,支援丰富的市民生活和各种形式的都市活动。

(二)推进“舒适的生活”建设的政策体系。第一,争取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中重视人权、扎根于互相尊重的习惯的“人权文化”,建造使谁都希望继续居住下去的住房和都市,推进学校、家庭和地区的协作,推进为提高儿童们的社会性的教育,创建一个使所有人都能快快乐乐生活的都市:每天的生活之中使每个人作为个人受到季度尊重,是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机会找到一个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场所,在学校、家庭和地区社会的协作下,培养出精神世界丰富的具备社会性的儿童。第二,争取形成能在住惯了的地区相互帮助并悠然自得的生活的结构,充实为保护母子的生命和健康的保健医疗,促进每个市民的健康,推进坚定地维护市民健康的活动,创建一个每个人都能照顾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照顾的都市:通过充实保健、医疗、福利等构成生活基础的服务和支撑网络,使人们安心生育子女,使所有的人能够身心健康地生活在都市。第三,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协作解决环境问题,形成劝导市民进行环保的节省资源和能源的体系,建设考虑到京都市特点的对灾害有坚强防备的都市,推进以地区为主体的生活安全对策,建设具有散步魅力的都市,形成散步都市的步行空间,创建一个每个人都能安心度日的都市:建设一个对环境负荷较少的可持续发展的都市、一个能愉快散布的都市的同时,力争建成一个抗灾性强的、没有犯罪和事故的都市。

(三)推进“官民的互信”建设的政策体系。第一,作为与市民建立起深厚的信赖关系的前提,积极推进市政信息的提供和公开的同时,通过与市民之间的对话,准确把握市民的意见、建议和需求,与市民共向市政方面的信息;并以市民的眼光提供和公开市政信息,确立起推进透明的市政的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与市民之间的对话确保双向性,推进与市民的信息共享化,公开市民意见的提出情况及其反映情况。第二,制定活用市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政策,支持市民的策划和拟定,形成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市民能够参与的制度,培育能够策划具有个性的政策的职员,加强为执行具有个性的政策的税收和财政力量,创造制定出具有个性的政策的条件。第三,与市民一起执行政策,提高为支援政策实施的市民的实力,在与市民进行适当分工的同时,推进采纳了新的想法和手段的行政运作,形成为提高市民服务的行政的灵活制度,培育具备较高执行政策能力的职员。第四,与市民一起评价政策并活用于市政运作,不仅就构成行政活动的基本单位即每一个具体的“事务事业”,而且还将就明示包括这些“事务事业”的基本方针的“政策”本身,完善能市民一起进行评价的制度,对公共事业进行再评价。第五,推进灵活应用个性的具有魅力的地区建设,加强作为富有魅力的地区建设的区政府的功能,明确作为地区内的综合行政机构的区政府所占有的位置,加强为推进富有个性和魅力的地区建设的区政府功能。推进区政府的综合官厅化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市本级的新关厅整建工作。

五、京都经验之于杭州的主要启示

(一)文化建设:既要守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源,更要孕育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新兴文化。京都市具有包括神社佛阁和佛像画卷物在内的有形的文物和包括传统文艺和每季节的仪式在内的无形的文物,绿化自然和历史蕴含包围着魅力的家园和街道、创造性高的大学和研究机关和具有出色的技术力的企业群。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宗教文化深深浸透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工艺、茶道和插花工艺的传统文化,维持着高水准的艺术文化,甚至市民天生持有的独特的对美的感觉和生活的智慧。京都把培育良好的人作为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育儿和教育的重要作用,让京都市民具有看穿物体本质的“鉴定文化”、创造精巧物品的“精巧文化”、具有冒险精神的“尝试文化”、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的欲望的“探究文化”、具有热情热情好客的“接待文化”和具有节制生活态度的“节俭文化”。京都成为鼓励尝试、敢于冒险的创新平台的同时,提供安定的雇佣机会,热闹的城市之中年轻人进行学习劳动。杭州市需要发展自己的城市文化,要在已有“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新人文精神基础之上,探索弘扬杭州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渠道,重点培育让城市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让市民成为良好的人的文化。

(二)经济建设: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又要继承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京都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包括茶道、插花、舞伎在内的艺术源于京都。日本传统产业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之中,采用高超的手艺,表达出日本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同时,京都又拥有进行尖端科技研究的大学和具有创业精神的新企业,创造出众多的世界级技术、技能、研究成果和商务机遇。实现传统与尖端技术相互融合的今日之京都,开发出融企业、大学、政府为一体的振兴产业机构,探索新的事业和商机,传统产业走向新生。因此京都是发展高新技术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两者结合较好的城市,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京都陶瓷就是京都地区悠久的制陶业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杭州已经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产业调整的重要思路是不要切断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互动的良性联系,鼓励企业家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实现发展的提升,实现传统产业向新的领域或更高的品质发展。

(三)城市建设:既要保护古都景观,又要实现城市更新。京都面临保护老城和建设新城的问题。1967年,根据古都保护法指定历史性风土特别保存地区。根据京都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地形特征,城市南部区域日益成为接纳人口的主要地区,城市人口重心逐渐南移,形成“创造南部的都市建设地区”。对于城市中部的核心区块设定为“以调和为基本的都市重现地区”,对于城市北部区域设定为“自然、历史景观和居住环境的保全地区”。杭州城市建设可以借鉴日本京都的经验,依据资源和空间条件,统筹城镇、产业、居住、生态布局,以杭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城镇空间为基础,形成“拥江依湖、三区三态、一主三副、两翼三极、组团强镇、网络都市”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构建“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节约土地的网络化、组团式城镇规划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分别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推动空间拓展、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节约、生态优化。同时,确立品质导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品质城市”。

(四)政治建设:既要市民和政府的相互紧密协作,又要各自尽到各自的职责。京都政府鼓励市民参与市政,包括保健、福利、教育、体育、防灾、城市建设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领域,扩展市民参与市政的组织和渠道,鼓励社区居民协作组织尝试着解决居民遇到的共同问题,让市民能够适当的评价政策。创新市民参与的形式,让市民参与讨论方向性的问题,实现市民有序化参与,实现高品质的行政服务与市政运行具有效率的结合,构筑起市民与政府的合作关系,让京都的每个市民既能行使参加市政的权利,又能享受充分的行政服务。政府经常审查自己的行政财政方法,加大财政支出的约束力度,按照市民要求支援市民的社会行动,构建和谐行政。杭州可以借鉴京都市民参与市政的经验,推进实施“民主促民生”战略,满足市民当家作主的主体性要求,形成推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合力;探索把市民参与与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内在地结合在一起,调动政府官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市民的有序参与方式,发挥市民有序参与在评价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

(五)生态建设:通过推进都市建设实现生态自然环境更好的保护。京都促进市民和企事业单位联成一体的都市美化,通过保护自然和历史景观和营建市区内的耐人寻味的景观,形成具有个性的美丽的景观,灵活应用水和绿色的都市建设,着力在都市建设当中使得木文化生生不息。通过保全自然、历史景观和居住环境,重现以调和为基础的都市,推进京都南部地区的建设,创造闹点和富有情趣的都市设施,通过推进重现身边的都市空间的都市计划和确立起支援市民的都市建设活动的制度,最终确立起支援都市建设的制度。另外,还致力于通过对话和协作解决环境问题,形成劝导市民进行环保的节省资源和能源的体系,形成循环型的新的产业体系;扩大环境考虑性商品的市场,培养重视环境的消费者;建设利于环境的面貌焕然一新的观光都市;确立起利于环境的交通体系,建设活用地区的文化和环境的地区一体化博物馆。通过保护和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推进环境教育和学习,实现与环境共生的生活,建立起不扔掉废弃物的循环型社会。杭州可以借鉴京都生态建设的经验,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强化科技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彰显杭州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六)社会建设:创建一个每个人都能照顾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照顾的都市,一个使所有人都能快快乐乐生活的都市。京都通过充实保健、医疗、福利等构成生活基础的服务和支撑网络,力争使人们安心生育子女,力争使所有的人能够身心健康地生活在都市,形成能在住惯了的地区相互帮助并悠然自得的生活的结构,充实为保护母子的生命和健康的保健医疗;让每天的生活之中使每个人作为个人受到尊重,让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机会找到一个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场所,在学校、家庭和地区社会的协作下,培养出精神世界丰富的具备社会性的儿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中重视人权、扎根于互相尊重的习惯的“人权文化”,实现多元文化共生社会,建造使谁都希望继续居住下去的住房和都市,推进学校、家庭和地区的协作,推进为提高儿童们的社会性的教育;通过充实保健培养教育和整顿扎根于地区的保健学校,推进残疾儿童的教育;提高教职员工的能力和意识,营造宽松和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杭州可以借鉴京都的经验,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入实施“民主民生”战略,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层次丰富、发展均衡、配置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布局合理、城乡共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用设施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七)人才立市:既要发挥大学集聚优势培育人才,更要提升区域竞争力引进人才。日本经济起飞的前期是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工业化,包括大阪、京都和神户在内的京畿圈人口激增。京都共有36所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和专科院校为首的高度且有丰富的学术研究功能,占到全市人口10%的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等各类人才以及各个领域的“智慧”集聚,不断加深大学与地区社会的交流和产业界之间的协作,推进充满魅力的“大学都市·京都”,有力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但是,随着股市楼市的繁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信息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急剧变化的潮流之中,日本企业的总部功能和包括文化、学术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人才大量集中到东京,大东京圈接棒崛起,诞生日本人口占比最高的超级城市,京畿圈地位不断下降。2002年东京都人口达到830万人,大阪、京都和神户三市共有人口仅仅560万人。受到京畿圈地位下降的趋势影响,京都对人才吸引力也趋于减弱,1981年到2001年间京都市人口迁移仅有1年呈现净流入,这对京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杭州需要借鉴京都人力资源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着力发展教育产业,发挥大学集聚的优势培育人才。同时,更要抓住长三角地区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崛起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把区域中心城市——上海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带来的机遇,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

[1]日本 京 都[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0023.htm.

猜你喜欢
京都都市市民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京都好咖啡
穿越水上都市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京都访古记
“意义”的问题所在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