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2013-01-10 07:39高建伟于台飞
关键词:室管膜星形实质

高建伟 于台飞 刘 霞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山东 泰安 271026;2.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济南 250021)

室管膜瘤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男多于女,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在胶质瘤中占18.2%,约75%位于幕下,幕上仅占25%。肿瘤大多位于脑室内,少数瘤主体在脑组织内。笔者收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8例,结合文献着重分析其临床表现和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例脑实质室管膜瘤为经过MRI影像学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男5例,女3例;年龄4.5~52岁,平均21.6岁,病史半个月~1年,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耳鸣、视物模糊及癫痫发作。8例均做了MR平扫和增强检查。

1.2检查方法

MRI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nata 1.5T及美国GE公司生产的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颅脑MR平扫:SE序列T1WI 500ms/15ms,FSE序列T2WI(3000~4600)ms/(100~105)ms横轴和矢状位,矩阵256×256或256×160,视野(FOV)22 cm×22 cm,层厚8 mm,间隔2 mm,激励次数(Nex)1; MR增强:按0.1 mmol/kg经左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12-15 ml行增强扫描。

2 结 果

8例室管膜瘤,全部病例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位于左侧顶叶2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位于左侧顶枕叶2例,位于右侧顶枕叶2例,位于右侧枕叶1例,室管膜瘤瘤体最大径在2.5~7.5cm之间,5例实性病变伴有囊变,肿瘤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异常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瘤周见轻度脑水肿改变,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3)。 3例基本为实性,肿瘤呈不均匀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瘤周见轻度脑水肿改变,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图4~6)。病变可造成脑干、脑室受压移位及幕上脑积水表现。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1~3为同一病例,MRI显示肿瘤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呈囊实性肿块,可见多发囊变区,大囊变区位于肿瘤边缘,实性成分内见多发小囊变区,囊变区与实性成分交界区边缘清晰,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肿瘤周围可见轻度脑水肿改变,侧脑室受压变形。

图4~6为同一病例,MRI显示肿瘤位于小脑蚓部,呈实性肿块,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可见脑干、四脑室受压移位及幕上脑积水征象,同时显示肿瘤周围脑水肿较轻。

3 讨 论

3.1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 幕下室管膜瘤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恶心、呕吐与头痛,病程进展可出现走路不稳、眩晕与言语障碍。体征主要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视盘水肿、脑神经障碍与腱反射异常。幕上室管膜瘤以头痛、呕吐、嗜睡、厌食及复视等颅高压症状为主,并可有癫痫发作。位于小脑脑桥角的室管膜瘤可有耳鸣、耳聋及后组脑神经症状。2岁以下的儿童症状特殊,主要为激惹、嗜睡、食欲不振、头围增大、前囟饱满、颈项硬、发育迟缓及体重不增。间变性室管膜瘤由于肿瘤生长较为迅速,患者病程较短,颅高压症状明显,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走路不稳、记忆力减退、脑神经症状、眼球震颤、眩晕及恶心、呕吐。

3.2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征 室管膜瘤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男多于女,多见于儿童及青年。脑实质室管膜瘤MR表现:鱼博浪等[1-2]将脑实质室管膜瘤分为部分囊性型和完全实质型两种类型,①幕上脑实质好发,且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较幕下实质室管膜瘤更多见钙化和囊变。 ②肿瘤实性部分肿瘤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异常信号,囊变区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瘤周见轻度脑水肿改变,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③幕下肿瘤常压迫第四脑室,继发幕上脑积水。

总结本组病例的MRI表现如下:

3.2.1脑实质内实质型室管膜瘤:①肿瘤好发生于脑表面;②肿瘤边缘较清晰,瘤周水肿较轻;③肿瘤平扫信号不均匀,呈等T1等长T2异常信号;④肿瘤血供多较丰富,注射Dd-DTPA后病灶呈轻度到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⑤幕下肿瘤常伴有第四脑室、脑干受压移位,继发幕上脑积水。

3.2.2脑实质内部分囊性型室管膜瘤:①肿瘤好发生于脑深部,侧脑室受压变形;②肿瘤可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大囊变区一般位于肿瘤边缘,病灶内部可见多发小囊变区,囊内信号与脑脊液相似,呈长T1长T2信号;③肿瘤边缘较清晰,瘤周水肿较轻;④注射Dd-DTPA后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到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囊壁可见均匀明显强化。

3.3鉴别诊断

肿瘤的准确定位,对肿瘤的诊断有很好的提示作用,肿瘤位于脑实质,结合患者年龄,就要考虑室管膜瘤的可能。实质型室管膜瘤在鉴别诊断中要和发生于以下几种肿瘤鉴别: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部分囊性型室管膜瘤在鉴别诊断中要和发生于以下几种肿瘤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大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数先出现由于肿瘤直接破坏所造成的定位体征和症状,随后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小脑星形细胞瘤多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脑干的星形细胞瘤进展较快,病程较短,早期出现脑神经损害和锥体束征,而晚期常见颅内压增高的症状。MRI可清楚显示肿瘤浸润脑组织的程度,星形细胞瘤在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少数肿瘤有周边斑点状轻度强化影,瘤周水肿轻微。

少突胶质细胞瘤:位于脑表面的脑实质内实质型室管膜瘤需要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鉴别,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生于成人,高峰年龄为50~60 岁。常见首发症状为局灶性癫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则取决于病变部位。晚期常出现颅内高压,还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大多数肿瘤轮廓可见,水肿轻微;肿瘤内部T1WI、T2WI可见不规则低信号钙化影;大多数肿瘤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微强化。

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累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肿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的边界不清,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多数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内有较大的坏死区,呈更低信号。注射 Gd-DTPA 后肿瘤实性成分呈十分显著的强化,肿瘤呈明显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3],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位于大脑表浅部位,多数患者有长期癫痫病史,位于小脑和脊髓肿瘤则会引起相应局灶症状。MRI可显示肿瘤和/或囊性变部分,其典型表现是脑膜下囊性病变伴壁结节,增强扫描可见壁结节明显强化[4-7],肿瘤生长缓慢,故瘤周水肿不明显。

3.4MRI诊断室管膜瘤的优势

MRI具有可任意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和无骨性伪影干扰等优点,在诊断室管膜瘤方面较CT优越。它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以及瘤体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尤其是MR增强扫描对病灶的诊断、鉴别诊断更具有重要价值。

[1] 鱼博浪,张明,罗琳,等.后颅窝非典型室管膜瘤的CT和MR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33-35.

[2] 鱼博浪,王世捷,张明,等.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和MR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11):765-769.

[3] 于台飞,高建伟,刘霞,等.胶质瘤的MRI环形强化特征与病理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5):696-698.

[4] WarmuthMetz M,Bison B,DannemannStern E,et al.CT and MR imaging in 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J].Neuroradiology,2008,50(2):447-452.

[5] 鱼博浪主编.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0-131.

[6] 赵艳娥,卢光明,李南云,等.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726.

[7] 杨天昊,崔世民,靳松,等.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60.

猜你喜欢
室管膜星形实质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带有未知内部扰动的星形Euler-Bernoulli梁网络的指数跟踪控制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一类强α次殆星形映照的增长和掩盖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