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艾灸治疗子宫腺肌症1例

2013-01-21 19:30徐如意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洛芬血海腺肌症

徐如意

武汉市中医医院二桥分院,武汉 430051

子宫腺肌症属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为8.8%~31.0%[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的特点[2]。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方法也变得多元化,包括中医药、性激素治疗等,子宫切除可达到最终治愈目的。其中医中药治疗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性激素治疗毒副作用较大,而很多患者鉴于生育要求及心理因素等原因拒绝子宫切除术,故而临床医师也在积极致力于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科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1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烟厂职工。2001年左右开始出现轻微痛经,每次月经均提前约5d来潮。痛经逐年加重,经量逐渐增多,并夹有血块。2009年患者痛经较剧烈,遂行B超检查发现患有子宫腺肌症。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服用桂枝茯苓胶囊,一段时间后痛经未见明显缓解,后改经前服用散结镇痛胶囊,疼痛略缓解,遂改每日服用,但疼痛仍有逐渐加重趋势,经期仍需服用洛芬待因片止痛。上述治疗坚持3个月后,患者感疗效不理想,转服中药汤剂,早期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一年左右后患者感疼痛再次有所加重,且因长时间服药导致胃部不适而终止治疗,改不定期服用散结镇痛胶囊。2011年底患者痛经加剧,每逢经期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伴呕吐,无法进食,上肢发麻,下腹坠胀,有里急后重感,疼痛沿双侧大腿内侧向下放射,服用洛芬待因片已不能有效抑制疼痛。2012年8月患者于本院就诊,舌象表现为舌淡,胖大水润,苔白腻,脉弦滑。患者希望采用非药物途径治疗,遂建议患者停服所有药物,隔日来院行穴位针刺加红外线治疗,取穴关元、气海、水道、大横、三阴交、足三里、血海、太冲,留针同时予以红外线下腹部及双下肢照射。每日行穴位艾灸,取穴八髎、命门、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及脐下距耻骨联合间小腹区域。不间断治疗一月后(含经期),患者经期未再提前,按月而至,自觉血块减少,疼痛明显缓解,里急后重感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减轻,经期配合服用洛芬待因片能有效抑制疼痛。两月后复诊,患者诉经期疼痛明显减轻,已无需服用止痛片,疼痛可耐受,但仍伴有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可少量进食,偶有呕吐现象。四月后复诊,痛经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缓解,未诉呕吐症状。

2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及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本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中医古代文献里并无“子宫腺肌病”的确切描述,根据其主要症状、体征,可将其归在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徵瘕”、“不孕”等疾病的范畴。其发病是由于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即所谓“离经之血”、“络脉瘀结”、“气血阻滞”,治则以活血行气、消瘕化瘀止痛为主[3]。《素问·标本病传论篇》[4]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凡刺之方,必别阴阳……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

就此病例,经四诊合参,辨病辨证,患者病程日久,五脏六腑俱已受损,脾肾阳虚,无以温化水湿,致使痰湿内停,阻碍气机,气行不畅,瘀血停滞,病属本虚标实。医圣张仲景指出,治病需“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故从本治之,需培本益肾、温阳健脾,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命门、肾俞、脾俞;从标治之,以利水渗湿、理气活血,穴取水道、大横、血海、三阴交、太冲、八髎。取水道、大横之意在于取其利水渗湿之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在本穴交会,该穴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的气血交会于此,既可健脾益血,也可调肝补肾。太冲穴“肾脉与冲脉合而盛火,故名太冲”(《素问·阴阳离合论》),古今论述皆认为太冲具有平肝潜阳、行气解郁之功。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针灸甲乙经》云:“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多外在表现于八髎穴区域,八髎穴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之气血的总开关,保证气血务必畅达无阻。

王永炎院士[5]指出:“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学存在的底线,也是中医药能够发展的根本所在”。在药物对该疾病无显著疗效,或患者因长期服药而出现排斥心理的情况下,选择非药物治疗未尝不是一种创新而有效的途径。中医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新一辈的中医药学子们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渐领会,“读经典、勤思考、重实践”——秉承这样一个理念,我相信中医药的前景会更宽阔,中医药人才会更加辈出。

[1] KIM MD,WON JW,LEE DY,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adenomayosis without fibroids[J].Clin Radiol,2004,59(6):520-526.

[2] 颜培凤.子宫腺肌症1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论坛,2007,5(4):68.

[3] 王红新,叶青.活血消症化瘀止痛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5-747.

[4]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王永炎.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J].江苏中医药,2006,27(4):15.

猜你喜欢
洛芬血海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臭氧/过硫酸氢钾体系降解酮洛芬的动力学研究*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新兽药酮洛芬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进展
普拉洛芬和中药汤剂抑制轻度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人工流产术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关联的探讨分析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腺肌症一定要切子宫吗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