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区丛刺治疗脑卒中后强哭强笑症15例

2013-01-21 19:30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饮水针刺

姜 磊

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武汉 430014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脑卒中有着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与家属造成很大的经济、生理及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二便失禁、或逐渐痴呆、或抑郁、或精神失常等都属于脑卒中后遗症。但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也有表现为情感异常,部分患者以强哭强笑症为主。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针对脑卒中后强哭强笑症运用“额区丛刺”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一科住院部,共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47岁,平均年龄(60.7±2.5)岁;脑梗死10例,脑出血5例;病程最长为60 d,病程最短为7 d,平均(23.9±6.4)d。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1],并经头颅CT或MIR确诊为脑卒中,并伴有强哭强笑症状。

1.3 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排除以下情况:①非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精神失常;②脑血管病急性期;③合并严重的心、肺原发性疾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降血压、脑保护等对症处理。此外,所有患者均进行一般脑卒中后康复的针刺治疗及康复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取于氏头针分区的额区,神庭透囟会、与其平行的曲差、本神向上透刺,共5个区,每个区可丛刺3针,留针2 h,开始每隔30 min捻转行针1次,捻转频率100转/min左右。重复捻转2次后,直至出针。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拟定:痊愈:强哭强笑消失;显效:强哭强笑偶尔或时有发作;好转:强哭强笑次数比针刺前减少一半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15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

2.2 典型病例

患者,朱某,男,57岁,退休。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间断强哭强笑1月余”入院。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强哭强笑,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护脑,降压等治疗,治疗后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较前好转,但仍有强哭强笑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脑梗死病史3年。症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饮水稍呛,强哭强笑,夜寐难安,大便干结,小便色黄。查体:BP 150/87 mm Hg,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额纹对称,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双掌颌反射(+),左上、下肢肌力4级,左半身痛温觉减退,左巴氏征(+),饮水试验4级。辅检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并给予针刺治疗,取于氏头针分区的额区丛刺方法,配外金精玉液、廉泉、双风池、完骨、左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阳陵泉、太冲。每日1次,额区丛刺每次2 h,其他穴位每次30 min。治疗第5天强哭强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好转,治疗2周后强哭强笑症状消失,饮水试验1级。2月随诊,未出现强哭强笑症状。

3 讨论

强哭强笑症多与额颞叶区及海马区等部位损害有关,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情绪异常症状。患者在大多数时间内情绪正常,但在不经意间或者与之相关的刺激下,患者可以出现不能自主控制和调节的哭笑,患者每次哭笑比较刻板或固定,不能反映出患者当时的心情,但几分钟可恢复至正常情绪[3]。它是脑卒中后遗症的常见症状。

于致顺教授[4]将头部分为额区、枕区、枕下区、顶区、顶前区、项区、颞区等7个治疗区,并提出额区主要治疗精神症状,可包括痴呆和人格改变,表现为记忆力特别是近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自知力和判断力下降;人格改变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行为幼稚,也可表现为易怒、欣快、睡眠障碍等症状。额区对应的是大脑的额叶,其主要机能有运动机能,智力、情感及语言的机能,可以调控认知、记忆和情绪等精神活动,针刺该区域的腧穴可以刺激额叶表面的头皮层,兴奋额叶,改善其临床症状。现代研究[5-6]表明,在头部分区丛刺可以增加脑组织血流容积和血流量,使可逆神经元细胞复活或被抑制的神经细胞觉醒,提高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发被抑制的神经元觉醒,有助于整合大脑皮层的电生理机能。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王永悦,杉本一男,程为平.程为平教授额顶区倒丁字丛刺法治疗强哭强笑症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59-60.

[4] 于致顺.头穴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5] 程为平,原田俊英,王庆武,等.头部分区丛刺法的特点及临床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0):34-35.

[6] 肖晓华.头针治疗中风病的机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56-57.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饮水针刺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清明的雨
简易饮水鸟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饮水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