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

2013-01-21 19:30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生殖道支原体宫颈

石 慧

武汉市中医医院妇科,武汉 430014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脲原体属中唯一的一个种,因生长需要尿素而得名。解脲支原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是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体。女性发病率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感染UU后,常侵犯尿道、子宫颈管、子宫内膜、输卵管深处黏膜,寄生于柱状上皮细胞内并在其中繁殖而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不孕、不育、胎儿宫内感染、流产等不良后果[1]。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的治疗方法,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广泛应用,UU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中医认为其属于“带下病”、“阴痒”、“淋病”范畴,认为其病多与湿热虫毒有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采用中医药内服外洗的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更好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病例均系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纳入标准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岁,已婚25例,未婚有同居史5例;对照组30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9岁,已婚22例,未婚有同居史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2](第七版)教材关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制订内容如下:①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感染史或配偶感染史;②临床表现:白带增多,色淡黄或脓性,有异味,小便不适,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道灼热刺痛,外阴瘙痒或灼热,腰腹疼痛;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宫颈充血,水肿,接触性出血或有不同程度糜烂、肥大,宫颈举痛,或有下腹及附件区压痛;④实验室检查: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UU(+)。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订如下:湿热下注型:①带下量多,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腥秽或恶臭;②外阴灼热瘙痒,或有痛感;③小腹作胀或疼痛;④口苦咽干;⑤小便短少涩痛;⑥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腻;⑦脉濡细略数。以上各证除①项必须具备,兼具其余各证中3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育龄妇女,年龄在20~45岁;②符合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的西医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④不伴有其他性病及感染;⑤近1个月内未用相关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不适应治疗者,中途退出者;②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③仅有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UU阳性而无临床症状及体征者;泌尿生殖道合并有淋球菌、滴虫、念珠菌、尖锐湿疣的感染者,或慢性宫颈炎、盆腔炎者,或哺乳、妊娠期及有较明显全身消耗性疾病、肝肾功能不良者;④近期曾采用同类药物治疗,如服用过相关或相关拮抗作用的药物,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⑤不能按时复查者,治疗期间无法按要求禁止性生活者。

1.4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窥阴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清理阴道及宫颈外分泌物,用长细无菌拭子插入宫颈取宫颈分泌物,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月经期,从第1天开始,将阿奇霉素0.5 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5d;治疗组于非月经期口服中药龙胆泻肝汤(组方为:龙胆草6g,车前子9g,木通9g,黄芩9g,山栀9g,当归3g,生地9g,泽泻12g,柴胡6g,甘草6g),随证加减,煎药取汁200ml,早晚分服,并且月经干净3d开始采用自制中药外洗方(组方为:苦参20g,黄柏20g,苍术20g,蛇床子20g,白鲜皮15g,百部20 g,紫草25g,地肤子15g),外洗方煎药取汁100ml冲洗,并坐浴20min,每日1次。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中药外洗方均于月经前后治疗1周即可停药。停药1个月后随访,再次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

1.6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连续3次UU培养阴性(3个月经周期);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连续3次UU培养,转阴后再次出现阳性;无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2.1 两组之间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痊愈11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有效率70.0%,治疗组痊愈1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之间复发率的比较

对照组痊愈11例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27.3%,治疗组痊愈19例均无复发,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反应,如恶心、反酸、胃部灼热感,嘱患者饭后进行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有2例出现便溏、胃寒不适,通过加减处方,并佐以健脾胃药,使症状缓解。

3 讨论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在古典医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其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可归于“带下病”、“阴痒”、“淋证”等范畴。中医认为,其致病多与湿有关,现代医家任晋洪[4]通过论述总结,认为湿邪的致病特点与女性生殖道的解脲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主张从治湿的角度来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宋春花等[5]通过临床分析发现带下病脾虚湿困和湿毒蕴结型解脲支原体感染例数较多,认为湿困导致的带下病与解脲支原体感染有显著相关性。《傅青主女科》曰:“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沥,宜服消遥散、龙胆泻肝汤”。《外科正宗·杂疮毒门》曰:“一妇人肝经风湿下流阴器,浮肿痒甚,致抓出血不痛。以消风散加苦参、胆草、泽泻、木通、山栀,外以蛇床子汤熏洗,搽擦银杏散,十余日痒止肿消而愈”。《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妇人阴痒者,必有阴虫,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

本次临床研究中,收集的60例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带下量多,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腥秽或恶臭;伴或外阴灼热瘙痒,或有痛感;小腹作胀或疼痛;口苦咽干,小便短少涩痛;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腻;脉濡细略数。作者认为其发生多由湿热疫毒外侵下焦,或肝胆郁热,湿热下注,或外感湿邪入里化热,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或由不洁性接触而成。肝经湿热,随经脉下注于前阴,日久生虫,湿热熏蒸,虫毒侵蚀则瘙痒难忍,湿热秽液下泻则带下量多,色质味异常。热毒炽盛则如脓如酪,口苦咽干,小便短少涩痛,舌脉所见均为肝经湿热之征。因此,选方龙胆泻肝汤,此方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方中龙胆草除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山栀苦寒清热泻火为臣药;佐以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引火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养血益阴;柴胡舒畅肝胆;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清肝火,除湿热,正好与本病病机相吻合,治病求源,从而解除本病由湿热下注所致的阴痒、带下、尿频、尿急症状。

本研究通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湿热内蕴虫毒侵蚀”的发病机制,提出“清热利湿解毒杀虫”的治疗原则,自拟中药外洗方(苦参20g,黄柏20g,苍术20g,蛇床子20g,白鲜皮15g,百部20g,紫草25g,地肤子15g)解毒杀虫,清热利湿。方中用苦参、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百部、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燥湿杀虫止痒,紫草凉血活血、行瘀散邪。诸药合用活血散邪、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标本兼顾。另UU与柱状上皮细胞亲和力较强,易吸附和定殖于宫颈糜烂面、宫颈管,应用中药外洗方冲洗阴道可以增加药物接触面积,使局部有效浓度更高,更有利于杀死病原体。

顾氏等[6]对黄芩提取物黄芩甙进行了解脲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黄芩甙具有抑制解脲支原体生长的特性。吴庆四等[7]通过对栀子等中草药对解脲支原体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制试验研究,发现栀子对解脲支原体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625~5.000g/L,得出结论,栀子对UU临床分离株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黎莲裙[8]通过研究苍柏湿毒清组方、龙胆泻肝汤、八正散、萆薢分清饮及四妙丸五组不同组方对30例解脲支原体菌株的抑制作用及最低抑菌浓度,发现这五组中药组方均对解脲支原体有抑制作用,抑菌作用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龙胆泻肝汤组、八正散组、苍柏湿毒清组、萆薢分清饮组及四妙丸组。李元文等[9]在中药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对解脲支原体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对其组成中各单味药同样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单味药物中抑菌效果由高到低的是黄柏、白头翁、柴胡、土茯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柴胡对解脲支原体的抑菌作用。廖镜云等[10]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56种中草药对14株解脲支原体的体外抑制效应,发现解脲支原体对黄柏、白芷、地肤子和大黄等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甘草、板蓝根、黄连、穿心莲和鱼腥草等的敏感性次之。以上不同的实验研究,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龙胆泻肝汤复方及其组成各方药均对解脲支原体有抑制作用。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11-12]表明,解脲支原体对黄柏、地肤子有较高的敏感性,紫草有杀灭支原体的功效。

综上所述,认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属于祖国医学“带下病”、“阴痒”、“淋证”范畴,认为其发生多由湿热疫毒外侵下焦,或肝胆郁热,湿热下注,或外感湿邪入里化热,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或由不洁性接触而成,辨其证属湿热下注,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清肝火,除湿热,并根据患者个人体质不同,进行加减,使本病个体化,从而从整体调整,改善体质,扶助正气,从而缓解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复发率,耐药率。另外结合中药外洗,采用局部用药,解毒杀虫,清热燥湿止痒,彻底减轻患者局部不适症状,并使局部用药浓度提高,更有效杀死病原体。并且彻底杜绝使用阿奇霉素,避免了阿奇霉素使用时可出现的诸多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负担,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本文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毒副作用较西医治疗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现阶段,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仍遇到众多问题,解脲支原体在人体中是一种寄生状态,许多正常女性阴道内可检测出UU,其无相关症状,即非都有致病性,王丽琼等[13]认为UU感染致病可能只有某些血清型感染且在达到一定浓度以上同时宿主处于多种病原体感染或免疫机制紊乱时,UU才能致病,但目前尚无一个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点,所以造成了临床上西医学者对UU感染阳性的患者均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其治疗费用高,疗效差。另外,中医各学者对UU所致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医者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致力于UU感染所致女性疾病的事业中,为妇女疾病带来更大的福音。

[1] 朱习平,高思娥,钱纪银.中西医联合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7,5(10):171-172.

[2] 乐杰,谢幸,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任晋洪.从湿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4):4-5.

[5] 宋春花,常欣峰,韩立民.带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2):260.

[6] 顾红缨,罗晶.黄芩甙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4):44.

[7] 吴庆四,朱长太,徐东芳,等.中药对解脲支原体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制试验研究[J].安徽医药,2006,10(5):332-333.

[8] 黎莲裙.不同中药组方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9] 李元文,孙占学,张丰川,等.中药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对解脲支原体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8,17(10):10-12,17.

[10]廖镜云,郭汉香.解脲支原体中药药敏试验[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3):56-57.

[11]刘忠义,张国威,何云志.解脲支原体中药药敏试验[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5):349-351.

[12]樊小玲.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2,24(6):427.

[13]王丽琼,张洪文,朱付凡,等.解脲支原体致病性认识的矛盾运动[J].医学与哲学,2006,4(10B):67-68.

猜你喜欢
生殖道支原体宫颈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支原体属感染分析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