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2013-01-23 03:20刘洋彭玉清葛辛杨婷张燕赵敏春曹蕾
中医药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肝血肝郁肝气

刘洋,彭玉清,葛辛,杨婷,张燕,赵敏春,曹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或僵硬、咽喉疼痛、淋巴结触痛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中医在该病的治疗上有独特优势,根据其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我们提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肝体失养是其主要病机,在临床中从肝论治本病获得较好疗效,现阐述如下。

1 理论依据

疲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常被描述成“懈怠”、“周身乏力”、“虚劳”、“虚损”、“四肢沉重”、“四肢劳倦”等,历代医家对此有相关的论述。如《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云:“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景岳全书·虚损》谓:“病之虚损,变态不同,因有五劳七伤,证有营卫脏腑。”究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伤及五脏;禀赋薄弱,素质不强;大病久病,失于调理等,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按中医藏象学说,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主藏血,血舍魂;肝主筋,调节肢体运动。肝的生理功能正常是维持机体健康状态的基础。肝失疏泄,轻则引起心情抑郁,肢体倦怠,进而影响其生活、社会各方面适应能力,形成慢性疲劳综合征。

1.1 肝主藏血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肝主藏血,主筋,筋具有“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明确指出肝血充盈,筋脉得以濡养,则肢体筋脉活动柔韧有力。反之,若肝血不足,筋脉失养,筋疲无力,则易出现肢体懒动,倦怠乏力。《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此外,肝血不足不能充养脏腑、孔窍、经络,使其失于滋养,可见精力不足,视物模糊,头晕头痛,关节或肌肉麻木僵硬,形体活动不利,女子月经不调等;或进一步出现肝肾不足之证,因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肝血不足日久肾精亦空虚,常可出现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无力;亦可出现心肝血虚之证,表现为健忘,失眠,多梦。《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论述了肝血不足导致不寐的观点。”

1.2 肝主疏泄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主要是通过调畅周身气机,推动气血运行,从而维持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正常。正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谓“木之性主于疏泄,水谷入胃,胃土得其疏达而水谷化”。若肝气充足,升发调达,敷布气血,脾升胃降,肺气畅达,心平气和,肾精充足,精神情志得以调畅。如周学海《读医随笔》中“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朱丹溪曰:“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精神恍惚,抑郁寡欢,喜怒无常,倦怠乏力,身心疲惫。或进一步出现肝郁脾虚之候,因肝郁日久横逆犯脾,脾虚无以运化气血,不能充养肌肉,表现为全身倦怠乏力,关节僵硬麻木。

2 从肝论治的现代依据

现代医学认为[1],高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过度的情志刺激,超过机体的调节适应能力等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功能失常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的重要病因。严氏等[2]用调肝方治疗慢性束缚大鼠,观察到慢性束缚激怒应激使大鼠血浆CORT、ACTH以及下丘脑CRH含量升高,同时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提示应激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采用调肝方治疗后,可提高大鼠的免疫功能。马氏等[3]采用养血柔筋方治疗运动性疲劳大鼠。结果发现,治疗后大鼠运动状态下血清和股四头肌中AChE活性显著提高。现代研究肝郁造模大鼠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的紊乱[4]。

3 从肝论治的用药特点

肝气郁结,肝血不足在CFS发病和演变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疏肝理气、养血柔肝法在CF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疏肝理气可使肝气条畅,气血冲和,有利于情绪平稳,情志刺激的耐受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还可保证肝脏发挥主生发的功能,维持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疏肝理气法主要适用于神疲乏力,精神抑郁,嗳气叹息,头晕目眩,胸胁作胀,少腹胀痛等。以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味乌药汤为代表方。常用方药有香橼、佛手、合欢皮、薄荷、玫瑰花等[5]。养血柔肝法主要适用于肝血不足,肝失柔润,筋脉失养,以致肢体疲劳无力,头晕目眩,胁部隐痛,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双目干涩为主的肝阴血不足之证,方以一贯煎、四物汤为主方化裁。常用方药有当归、白芍、生地黄、阿胶、熟地黄等。

4 从肝论治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学者广泛开展调肝法治疗CFS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疗效。金氏等[6]用疏肝健脾汤(柴胡、升麻、枳实、陈皮、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石菖蒲、郁金、合欢皮、远志)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为91.67%。时氏[7]采用逍遥散治疗CFS,结果表明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CFS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彭氏[8]采用疏肝解郁汤治疗CFS,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提高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肝血不足,形体失养是导致CFS的主要病机,临证之时从肝论治,疏肝解郁,疏畅气机,养血柔肝,滋养肝体以期肝疏气调,肝血充足,气血平和而愈。同时注重适度劳作,调节饮食,调畅情志,起居有常等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袁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心理影响因素[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5):375 -376.

[2]严灿,邓中炎,王剑.调肝方药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20(16):488 -490.

[3]马玉兰,胡利民,史丽萍,等.“养肝柔筋方”对大鼠耐运动性疲劳能力和血清、股四头肌AChE活性的影响[J].天津中医,2002,19(2):46.

[4]李艳彦,谢鸣,陈禹,等.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变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12.

[5]赵志纯.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肝论治的中医理论依据[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78 -779.

[6]金香淑,金松春,崔香玉.疏肝健脾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0例[J].四川中医,2002,20(11):36.

[7]时学英.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7):394.

[8]彭玉清,刘洋,葛辛,等.疏肝解郁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6):436.

猜你喜欢
肝血肝郁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这些信号提示肝不好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