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

2013-01-23 17:21,,,
浙江畜牧兽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鸡体亚油酸周龄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赤峰 024031)

蛋鸡按生长和生产阶段大致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产蛋前期、中期和后期)。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其营养需求变化很大,养殖场(户)应严格按照蛋鸡不同时期不同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日粮配比,以求达到高效益养殖的目的。

1 育雏期饲养

蛋鸡0~6周龄为育雏期,为快速生长阶段,采食的营养主要用于肌肉、骨骼的快速生长,但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胃容积小,肌胃研磨饲料能力差,消化酶系发育不全,消化力低。

据测定,蛋雏2周龄时体重约为出壳时体重的2倍,6周龄时为10倍,生长较快,代谢旺盛,安静时单位体重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均比其他家畜高出1倍以上。因此,蛋鸡在育雏阶段宜采用自由采食方式,要有足够数量的食槽。一般每羽雏鸡平均应有食槽位置2.5 cm,饮水位置1.5 cm,并随雏鸡生长增加食槽和水槽的长度和高度,以免影响鸡群采食和饮水。

实际生产中,育雏末期应随机抽测雏鸡体重50~100羽,以判断鸡群是否整齐,体重是否达标。随着雏鸡生长要及时进行强弱雏分群饲养,加强弱雏护理,以提高育雏存活率。

据生产实践,在整个育雏期间,光照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鸡群的性成熟。育雏期的前3 d宜采用23~24 h光照,以利雏鸡适应环境、认食和饮水。此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

综上所述,育雏期蛋鸡营养要求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含量的优质饲料,补充适量矿物质和维生素,一般可使用玉米、鱼粉、豆粕等优质原料。

2 育成期饲养

育成期蛋鸡(7~20周龄)的饲养管理应以奠定产蛋时应具备的体型及骨架为目标,并在开产时达到该品种应有的标准体重。体重不达标的蛋鸡很难成为高产蛋鸡。

2.1能量与蛋白质 育成期蛋鸡的生长与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前半期,鸡体生长快、体重小,营养物质用于维持需要的少,用于增重的比例高,对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较为敏感,所以应适当提高日粮的养分浓度,充分发挥早期生长优势。后半期,鸡体脂肪细胞的容积开始增大,干物质增多,因此对能量较为敏感。生长后期则体重增加,维持需要的净能增加,日粮能量不足则生长受阻。

2.2氨基酸与矿物质 赖氨酸是蛋鸡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与增重速度直接有关,蛋氨酸虽与鸡体增重的关系不如赖氨酸呈线性关系,但对蛋鸡的生长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矿物质则主要是钙与磷,缺乏时生长受阻。B族维生素则初期需要量较高,后期较低。

2.3饲料配方的科学性 育成期蛋鸡生长发育快,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增强,采食量增多,尤其是骨骼、肌肉生长迅速,故应适当增喂蛋白质、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饲料,为提高产蛋性能打下良好基础。育雏后期蛋鸡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减慢,且体内脂肪沉积随日龄增加而逐渐积累,尤其是开产前的14 d内,大量钙质沉积于骨骼中。因此钙的摄入量增加,应特别注意钙的供给。蛋壳形成时约有25%的钙质来自于骨钙,其余75%由日粮提供。因此,18周龄至开产可以使用过渡性的高钙饲料,以加快骨钙储备。日粮蛋白质含量则应随体重增加而减少,主要保证氨基酸的供给和平衡,适当控制采食量,以防脂肪积累,保证育成鸡具有良好的体况和鸡群体重均匀。如过量喂给高蛋白高能量日粮,则可引起蛋鸡性成熟提前,脂肪积累过量,体重过大,蛋重减小并影响终生产蛋性能,降低蛋鸡养殖效益。蛋鸡育成期通常采用限制饲喂法,一般限制在自由采食量的70%~80%;也可采用限质饲喂法,如对蛋白质、氨基酸、能量、维生素或矿物质进行适当限制。使用部分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如糠麸、草粉等。

3 产蛋期饲养

蛋鸡20周龄至淘汰为产蛋期。产蛋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产蛋早期:从产第一枚蛋开始到产蛋高峰(20周~32周);产蛋高峰维持期:产蛋率大于90%(33周~44周);产蛋高峰后期:产蛋率达90%~80%(44~55周);产蛋末期:产蛋率小于80%(55周~淘汰)。

3.1产蛋早期饲养 据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产蛋早期蛋鸡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迅速变粗变长、重量增加,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满足生殖系统的发育。因此,产蛋初期蛋鸡的营养需要应高于产蛋高峰期,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则会明显影响到蛋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从而影响蛋鸡一生的产蛋性能。尤其是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指标应适量提高,含钙原料应选用颗粒较大的贝壳粉和粗石粉为佳,便于挑食。尽可能少用玉米蛋白粉等过细饲料原料,以免影响采食。

3.2产蛋高峰维持期饲养 产蛋鸡到达产蛋高峰期生长发育已基本成熟,营养需要主要是维持自身的基本代谢和高强度的产蛋需要,如果营养不足,则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短,蛋重小,鸡体质差,导致死淘率高。饲养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保证充足饮水对维持高产性能和蛋形大小极为重要,鸡蛋含水分65%左右,每生产一枚鸡蛋,需水340 mL左右,饮水量的微小变化,对产蛋性能和蛋的重量将产生很大影响。据生产实践,在不降低产蛋性能的前提下,添加亚油酸是控制蛋重的有效方法之一。产蛋初期,添加亚油酸可增加蛋重。据试验,亚油酸的摄入量每羽每天1.68 g和2.75 g,蛋重相差可达0.4 g。饲料中亚油酸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红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棉籽油)。黄玉米是大多数日粮中亚油酸的主要来源,以小麦、大麦为主谷物来源的日粮,其亚油酸含量可能低于最适水平。

3.3产蛋高峰后期饲养 产蛋性能的生理性下降,产蛋高峰后期的蛋鸡很容易沉积脂肪,加速产蛋性能的下降。因此,要及时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水平。但因该阶段鸡体钙的消耗量已经很大,且鸡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已经下降,因此应适当提高日粮中钙的水平(提高到3.8%),也可采取限饲法,饲喂量比自由采食时减少6%~7%,以防止脂肪的过多沉积。

3.4产蛋末期饲养 产蛋末期蛋鸡的产蛋率降至70%以下。随着鸡龄的增加,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随之下降,蛋壳质量变差,因此日粮中应适当增加矿物质饲料的用量,以提高钙的水平。产蛋后期随产蛋量下降,蛋鸡对能量的需要相应减少,在降低粗蛋白水平的同时也应适当降低能量水平,以免使鸡体变肥而影响生产性能。

猜你喜欢
鸡体亚油酸周龄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高温高湿条件下鸡舍的通风管理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4种槭树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
浅析植物油在婴儿配方乳粉中的应用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褐壳蛋鸡
怎样预防转群后肉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