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词选版本叙录

2013-01-23 01:01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刊本中州抄本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元代词选[注]按,萧鹏在《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第一章中将词选界定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要素;部分作品,部分词人。也就是说,词选必须既选人,又选词。”他更进一步解释说,“部分词人的全部作品、全部词人的部分作品、全部词人的全部作品,都不构成词选。”(萧鹏著,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这种界定是比较合理的。,其涵义当有二层:一为元人编选的词选本。二为元代之后的人编选的元人词选本。学界研究的对象,特指前者。而依据所选词人时代归属,元人编选的词选本亦可分为二种类型:一为元代编刊元代当时人的词选。如《乐府补题》、《天下同文》等。二为元代编刊唐宋以及唐宋以来人的词选。如《草堂诗馀》、《中州乐府》等。元人翻刻唐宋词的选本即属于第二个层面。纵观有元一代,出现的词选有《乐府补题》、《宋旧宫人赠汪水云南还词》、《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天下同文》、《鸣鹤馀音》、《中州乐府》等以下数种,今将其流传后世的各个版本情况叙录如下:

一、元代编刊元代当时人的词选

1.《乐府补题》十七种

(1)元刊本

是编乃宋末元初一批南宋遗民词人所创作的咏物词之合集,录宋末元初遗民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张炎、王英孙、仇远等十四人词。元陈旅《安雅堂集》有《陈行之墓志铭》谓此编乃陈恕可编,因此知元代已流传。今未见。

(2)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刊本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本)《乐府补题序》云:“《乐府补题》一卷,常熟吴氏钞白本,休宁汪氏购之长兴藏书家,予爱而亟录之,携之京师。宜兴蒋京少好倚声,为长短匀,读之激赏不已,遂镂板以传。”[1]吴讷(1368—1454),字敏德,常熟人。朱氏所云疑即吴讷此本。吴讷《百家词》本抄于明正统年间,不分卷,无撰人,无序跋,目录于词牌下分列词人姓氏。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今有三版本:津抄本(天津图书馆藏明抄本)、梁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梁启超传抄本)以及林校本(林大椿勘铅印本)。

(3)明末毛晋汲古阁抄本

一卷,此本与元《天下同文》合抄为一册。《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著录,今藏北京图书馆。

(4)清朱氏抄本

朱彝尊《乐府补题序》云:“休宁汪氏购之长兴藏书家,予爱而亟录之”,知有过录本。

(5)清康熙蒋景祁刊本

朱彝尊所云宜兴蒋京少,即此人也。蒋景祁(1646—1695),字京少,一字荆少,宜兴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著录。

(6)清黄虞稷藏本

一卷,题仇远撰,见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7)清四库全书本

一卷,有朱彝尊序,当据蒋景祁本刻。

(8)清乾隆郁陛宣刊本

黄裳著《梦雨斋读书记》载此本云:“此《乐府补题》一卷,南宋遗民卷怀故国,借咏物发之,汇为一编,清初曾两刻之。蒋京少本未之见,此为郁氏陛宣所刻。亦杭人藏书之有名者。所据原本大佳,流传甚罕。清初浙人数数刻此,其意可知,三年前杭古携此见售,重展记之。戊戌四月什三日。……《乐府补题》,乾隆刻,八行,十七字。上下黑口,左右双边。前有乾隆二十五年暮春之初仁和倪一擎书于有真意斋序,次目次。”[2](P133)另,《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有乾隆刊本[3],疑即此本。

(9)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一卷,清乾隆、道光间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知不足斋丛书》(30集)本,据明抄本等刊。

(10)清道光王氏刊本

一卷,清道光二十年(1840)仁和王氏刻,《漱六编》丛书本(五种第一册)据此本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有藏本。

(11)《漱六编》本

此本据道光王氏本刊,《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

(12)清杭州顾氏本

一卷,见张德瀛《词徵》卷四,《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

(13)铁琴铜剑楼藏本

一卷,旧抄本。见《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四:“一卷,旧抄本。不著编辑姓氏。……旧为汲古毛氏钞本。卷首有汲古主人毛子晋氏‘毛晋之印’、‘黄丕烈印’、 ‘荛圃’诸朱记。”[4]

(14)清《缰弓村丛书》本

一卷,归安朱氏刻,用《知不足斋丛书》本。目录仅列词牌及首数,卷中有双行夹注校语。末附归安王树荣庚申岁跋。

(15)《天苏阁丛刊》本

一集,铅印本,1914杭县徐珂校订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16)《丛书集成》本

一卷,见《丛书集成初编》本。

(17)两汇陈氏本

一册,铅印本,与《湖船录》合订为一册,题宋无名氏撰,1930年两汇陈氏刊,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2.《宋旧宫人赠汪水云南还词》三种

至元二十五年(1288),汪元量自元大都南归,宋旧宫人分别赋诗问为之送行。是编便是辑录金德淑、连妙淑、黄静淑,陶明淑、柳华淑、杨慧淑、华清淑、梅顺淑、吴昭淑、周溶淑、吴淑真、章丽真、袁正真等十三人赠别词十三首的选本。流传有:

(1)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

十三首,附汪元量《水云词集》后。

(2)清乾隆间鲍廷博刊《湖山类稿》附录本

十三首,见汪元量《湖山类稿》附录。

(3)孔凡礼辑校《增订湖山类稿》附录本

十三首,见孔凡礼辑校《增订湖山类稿》附录一,1984年中华书局排印。

3.《精选名儒草堂诗馀》二十四种

三卷,是书又名《凤林书院草堂诗馀》、《元草堂诗馀》、《续草堂诗馀》。是书以人编次,选录宋、元间词人63家,词作203首[注]清人厉鹗据《翰墨大全》、《天下同文》等书补选,元刻旧抄原为62人,词194首,厉鹗所补比元刻旧抄多出原来漏署名的高信卿1家,又补选9首词,故而凡源出厉鹗抄本的《名儒草堂诗馀》,共收词人63家,词作203首。学界如王兆鹏《词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4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次印刷)和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386页)等均用此数统计。。宋末元初词人词作,多赖此书以传。所谓“凤林书院辑”云云,当系宋遗民。厉鹗在《元草堂诗馀·跋》里说“无名氏选至元、大德间诸人所作,皆南宋遗民页。词多凄侧伤感,不忘故国。而于卷首冠以刘藏春、许鲁斋二家,厥有深意。”[5]

(1)凤林书院原刊元本

三卷,据傅增湘撰《藏园群书经眼录》云:“元凤林书院辑。元凤林书院刊本,九行十八字,黑口,左右双阑,书名大字占双行,目前有牌子。钤有‘姑苏吴岫尘外轩读过’、‘慎言’、‘玉屏珍赏’、‘上邮冯氏藏书’诸印。(余藏)”[6]以是知,傅增湘藏有此原刊元本,全。

(2)吴昌绶、陶湘《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

(3)清何元锡藏元刊抄本

据吴昌绶、陶湘《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叙录中有“湘案”:“江安傅沅叔有何梦华景钞本,行款正同,伯宛初据以上版。”何元锡(1766—1829),字梦华,又字敬祉,钱塘人。清嘉庆间藏书家、金石学家。以是知,傅增湘曾藏有何梦华影抄本。

(4)缪荃孙藏元刻藏本

(5)缪荃孙抄补元刊本

(6)明崇祯十二年叶氏朴学斋抄本

三卷,崇祯十二年(1639),叶石君借己苍冯氏所藏元凤林书院原刊本过录。所据原刊本即钤有“姑苏吴岫尘外轩读过”诸印,后为傅增湘著录者。过录本后有崇祯己卯冬十二月十二日叶石君抄跋。该本曾归铁琴铜剑楼收藏,《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今归北京图书馆。

(7)明抄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

(8)明朱睦楔藏本

二卷,见朱氏《万卷堂书目》卷四。

(9)清钱曾述古堂藏本

三卷,钱氏《述古堂藏书目》著录《元草堂诗馀》一本。又其《也是园藏书目》亦别著录一本《元人草堂诗馀》三卷,应系一书。因《也是园藏书目》又别著有《续草堂诗馀》二卷,此本非指凤林书院本也(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叙录一“版本叙录”将其列为一种,误)。可据王国维在《词录》中《续草堂诗馀》条注称:“《续草堂诗馀》二卷,失名编。见《也是园书目》。阮文达《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云:‘元凤林书院《草堂诗馀》,《千顷堂书目》著录始,一名《续草堂诗馀》。然卷数不同,必非凤林本也。”[8](P49)

(10)清曹溶手评抄本

三卷,《孝慈堂书目》著录,仅二十二家,尚不及原书之半。抄本一册凡百二十二番。

(11)清朱彝尊手抄本

见厉鹗抄本跋。上卷姓氏多遗落。

(12)朱竹君藏景元抄本

该本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有“邓邦述手校并题记称景元钞本,前有总目四页,有朱竹君藏印。”[9](P377)朱筠(1729—1781),字竹君,一字美叔,学者称笥河先生。以是知此为朱筠藏,非如学者所误认该印为朱竹地宅也[注]刘荣平《〈名儒草堂诗馀〉析论》(《集美大学学报》,2003/01)一文即持此论,赵玉琦《〈精选名儒草堂诗馀〉研究》(2006年福建师大硕士论文)已作辩驳。。该钞本卷首还有“翁之润藏”、“泽芝秘笈”印,泽芝为翁之润字。

(13)清吴尺凫绣谷亭藏本

见厉鹗抄本跋。厉鹗称该本“颇多颠倒残缺”。

(14)佳趣堂书目著录本

三卷,题作《元草堂诗馀》。

(15)清孙星衍家藏本

三卷,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著录,题作《名儒草堂诗馀》。

(16)清厉鹗所购元刻本

雍正十一年,厉鹗于扬州购得,凡三册,见厉鹗抄本跋。

(17)清厉鹗抄校本

三卷,厉鹗跋云:“(雍正)甲辰春晚,读书于外家蒋氏之水轩,凡十日,录成此本。”雍正庚戌岁再跋云:“此本借抄于吴尺凫绣谷亭所藏,颇多颠倒残缺,略为校定。”其后又得朱彝尊本、扬州所购元刻本参校。复据《翰墨大全》、《天下同文集》补选若干首。抄本有厉氏五跋。

(18)清陈皋过录厉鹗抄本

三卷,雍正庚戌冬,陈氏客扬州日,借厉鹗抄本过录,有抄跋。

(19)清读画斋丛书本

三卷,据厉鹗抄本刻入《读画斋丛书》丙集。前有厉鹗五跋,总目下为凤林书院原跋。卷首“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上”之下,有“仿元本重雕”字样。目录分卷上、卷中和卷下。篇目与卷内实际篇目往往不吻合。

(20)旧抄本

三卷,一册,见藏南京图书馆。

(21)秦恩复《词学丛书》本

三卷,嘉庆十六年辛未用《读画斋丛书》本刊刻。秦氏刻跋称赞读画斋本“鱼鲁颇多,暇日以樊榭手校本更加厘正。”刻本附厉氏五跋、陈皋跋、严长明跋,以及嘉庆辛未岁自跋二则。光绪年间有重修本。

(22)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

三卷,据秦恩复本,亦源自厉鹗抄本。

(23)清内府刊宛委别藏本

三卷,据厉鹗抄校本。

(24)《丛书集成》本

三卷,据秦恩复《词学丛书》本。

4.《天下同文》三种

《天下同文》一卷,佚名编。乃从元周南瑞《天下同文》甲集中辑出。原书共五十卷,卷一至卷四十七为诗,卷四十八至卷五十收有元人卢挚、姚云、王梦应、颜奎、罗志可、詹玉、李琳7家词作29首,其中10首已见《元草堂诗馀》。明初《文渊阁书目》曾著于录。名曰“天下同文”者,盖取《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四库全书》著录为四十四卷,无词。

(1)元大德刊本

元周南瑞编《天下同文集》原本五十卷,今佚六卷。有麻沙元板。题“天下同文前甲集”。有元大德甲辰庐陵刘将孙序,为南瑞刊书作。《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

(2)明末毛晋汲古阁抄本

一卷,毛氏将此三卷词并为一卷,与元《天下同文》合抄为一册而单独抄行。《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今藏北京图书馆。

(3)《缰弓村丛书》本

一卷,据汲古阁抄本。《缰弓村丛书》有跋语云:“一卷,汲古阁钞本,殆从《天下同文前甲集》裁篇别出也。往岁录自罟里瞿氏寄吴伯宛京师,伯宛依式付印,并补卢疏斋四词于后。偶取《元草堂诗馀》,校其同异如右所疑者,《元草堂诗馀》未收之词,厉樊榭据《天下同文》辑入者,其字句亦参差耳。曹君直言:‘闻之周季贶,《天下同文》传写本有歧出,然则樊榭所据,未知视瞿氏本为何如。’伯宛又据程文海《雪楼乐府》附录续补疏斋一首,非《天下同文》所载,今不复附。癸丑谷雨日,归安朱孝臧跋。”[10]伯宛,吴昌绶字。

(3)铁琴铜剑楼藏本

一卷,旧抄本。见《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四:“《天下同文》一卷,旧抄本。不著编辑姓氏。所录元人词卢挚、姚云、王梦应、颜奎、罗志可、詹玉、李琳凡七人,见《文渊阁书目》。亦毛氏抄本。卷末有汲古主人毛子晋氏‘毛晋之印’诸朱记。”[注]《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此段话同被引见于《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及《缰弓村丛书》中《天下同文》吴昌绶“后记”语,今学者引用时因断句有失,误以为双照楼吴氏语,谬也。

(4)吴昌绶、陶湘《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

一卷,据汲古阁本影刊。《景刊宋金元明本词》叙录《天下同文跋》云:“十一叶,半叶八行,十六字。从瞿氏本景摹,疑为未足,嗣得述古堂藏旧钞《天下同文前甲集》五十卷,乃知卢疏斋词在四十八卷,姚江村以下为四十九,罗壶秋以下为五十。寥寥七家,分占三卷,实无缺遗。自来总集,篇幅省缩,殆无过于此者。汲古裁篇别出,意或汇人所编元人词中。唯第四卷歌颂类尚有疏斋祝圣乐章四首,毛钞未及。”

5.《鸣鹤馀音》十种

《鸣鹤馀音》九卷,元彭致中辑。元刊残本为八卷,为道家所撰词选集。篇首有述此书之编选始末。此书被收入《道藏·太玄部》,《道藏》本为九卷,收冯尊师及全真教中词人三十六家,女仙二家,词作五百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百)称其“采辑唐以来羽流所著诗余,至元而止……所录多方外之言,不以文字工拙论,而寄托幽旷,亦时有可观”。

(1)元刊残本

八卷。据虞集“叙”称,会稽冯尊师有《苏武慢》二十篇,会稽费无隐善歌之,有凌云之思。无隐邀虞集和之,并言“君当为为更作十篇”。虞集乃“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又“昭阳协洽三年”(1343)得七篇半,“明年舟中又得一篇,并《无俗念》二首。后三年,仙游士彭致中采集古今仙真歌辞,并而刻之”[11](P482)。以是知,是选约成书于元至正七年(1347)前后。又,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鸣鹤馀音》八卷 内府藏本。旧本题‘仙游山道士彭致中编’。不详时代,采辑唐以来羽流所著诗余,至元而止。朱存理《野航存稿》有此书跋,疑为明初人也。所录多方外之言,不以文字工拙论。而寄托幽旷,亦时有可观。”[12]以是知元刊原存八卷。

(2)明正统十年道藏刻本

九卷,收入明正统十年(1445)《道藏·太玄部》。藏四川大学图书馆。

(3)清传明抄本

八卷,清传抄正统道藏本。道藏本一般为九卷,然而民国间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集部卷四却载:“《鸣鹤馀音》八卷。(元道士彭致中集)。明抄本(清传抄正统道藏本)。”其所据道藏本应不全。

(4)何焯(义门)藏本

八卷,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载录,其所藏本即何义门本,乃据以校补为九卷。

(5)黄丕烈校抄本

九卷。其所藏即何义门八卷本,并据《道藏》补全。其《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云:“此旧钞《鸣鹤馀音》八卷,标‘随一’至‘随八’宇号,乃《道藏》本也。检《道藏》目录,详注卷四‘随’字号,计九卷《鹤鸣佘音》。(卷一之九,仙游山道士彭致中集渚仙诗歌词赋。)据此,则是本尚缺第九卷也。余以语古旧藏珍之,语古为何义门家斋名,义门所藏亦仅止此。……庚子夏五中浣八日,梅雨闷人,检书及此因记,复翁。

丙子夏从天庆观借《道藏》本补全,并校此八卷,越十月十有一日,统毕。续补者当别装附后云。

丙子十月从天庆观借《道藏》本补全,并手校此本,此本藏自语古斋,中有补录虞道园《和冯尊师苏武慢》十二首,讹字独多,知非补自《道藏》本也。前衍《记》一篇,后羡《无俗念》一首,悉从《道藏》本正之,此脱八卷尾及第九卷,以别纸照《道藏》本补全焉。宋廛一翁记。(均在第八卷后)”[13](P320)该本今藏北京图书馆。

(6)天一阁藏书本

黄裳著《来燕榭书跋》云:“此天一阁藏书,残存下卷,书根犹存,传世稀绝。黄荛翁所藏为旧抄八卷本,自《道藏》出。此旧刻单行,世无知者。卷中多存小令诗余,盖亦言元明人词曲者所不可废也。阮元目著录,题虞集撰。殆以卷首有道园和冯尊师苏武慢十二首,遂以归之虞氏耳。一日过来青阁,于案头见此,即携之归。索价奇昂,因以家藏旧本十种付之,易此一册书归,灯下题记,为之快甚。书痴如此,当令黄卷笑人也。丁酉小寒前十日,来燕榭灯下记。

《鸣鹤馀音》存卷下。明初刻。半叶十行,行十八字。上下黑口,四周双边。版心题文集下及叶数。通九十八番。”[14](P152)

(7)《缰弓村丛书》本

一卷,附《道园乐府》一卷后。

(8)《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九卷,1997年齐鲁书社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2册。据明抄本,清黄丕烈抄补本。

(9)清函海本

一卷,题元虞集撰,函海乾隆本本,乾隆绵州李氏万卷楼刊本,藏北京图书馆。后来函海嘉庆本乃据万卷楼刊本重校此本,藏河南大学图书馆。

(10)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九卷,据明正统本影印,藏河南大学图书馆。

二、元代编刊唐宋以及唐宋以来人的词选

1.《中州乐府》二十九种

《中州乐府》为金代唯一词总集,以人系词,共收录金代词人三十六家一百二十三首[注]按,《中州乐府》其中所收高仲常(高宪,字仲常)《梅花引》(贫也乐)一首实为宋人贺铸(将进酒)词,故此集实收词124首。。有金一代词什,多赖此书以传。元好问尝纂《中州集》十卷,《中州乐府》为其附录。《中州集》前有元好问自序,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原刻未见著录,因今见于著录之最早版本,乃元宪宗五年(1255)刊本,由是将其归于本文所界定之第二类型:蒙元时期所编金代人之词选本。

(1)元宪宗刊本

《中州乐府》一卷,附元氏《中州集》十卷后。元好问自序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原刻未见著录。今见于著录之最早版本,乃元宪宗五年(1255)刊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八称:“斧季丈曾从都下得蒙古宪宗五年刊本,为东海司寇公豪夺以去。”又,傅增湘《题元刊本中州集》云:“《中州集》。己酉(南宋淳佑九年,1249)秋,得真定提学赵国宝资藉之,乃锓木以传。”又云:“今世所传旧刻,首题‘乙卯新刊’,则为蒙古宪宗五年(1255),距开雕之日岁琯已六七更,岂迁延数载始毕工耶!……其后板归坊肆,重印行世,特改题此名[注]按元好问自序原题《中州鼓吹翰苑英华》,傅增湘指出,其后由坊肆改为《中州集》,以期广为流布云云。,以耸人耳目,冀广流布耳。”[15](P965)

(2)元至大本

一卷,即元至大曹氏进德斋刊本。附《中州集》十卷后。至大三年庚戌(1310)平水曹氏进德斋所刻,龙山赵国宝标题《翰苑英华中州集》。刻本半叶十五行行二十八字,末叶有“至大庚戌良月平水进德斋刊”牌记。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本,六册。有黄丕烈跋。又,傅增湘亦藏有进德斋刊本《中州集》十卷,唯《中州乐府》一卷系从进德斋刊本影写。卷内有“佛桑仙馆、姚氏畹贞、杨希铨印”等印,有傅跋,亦六册。此外有蒋氏元刻本一种。黄丕烈影抄元本藏书跋云:“嘉庆己巳春正月晦日,校濂溪坊蒋氏元刻本与此异字。”吴昌绶跋《中州乐府》亦称:“独蒋氏乃翰苑英华本,故有至大庚戌良月平水进德斋刊碑牌。”疑即是同一刻本或重刻本。

(3)元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艺芸精舍宋元本书目》著录。

(4)元延祐乙卯新刊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延祐二年乙卯刊刻。

(5)日本五山翻刻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用元延祐乙卯新刊本翻刻。刻本半叶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与进德斋本同。傅增湘藏有一本。其《藏园群书经眼录》著录云:“首自序,次张德辉序,次目录,目录题‘乙卯新刊中州集’。总目卷首题‘中州甲集第一’,每卷有总目,目后低二字分目,有黑盖子。”

(6)明陆氏家藏本

一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八谓有“俨山陆公家藏本”。嘉靖本彭汝宕是序云:“蜀左辖我俨山陆先生会计之暇,目不瞬于检阅,偶得是编,示予兑阳山楼。”

(7)明嘉靖九峰书院刊本(单行本)

一卷,单刻《中州乐府》自此始。嘉靖间陆氏既得家藏本,遂谋梓于彭汝宕是。嘉靖十五年嘉定守高登遂刊刻于九峰书院。刊本凡一册,半叶八行行十六字,版心有“山水源头”四字。有嘉靖十五年“汉嘉后学彭汝宕是”序,及“属吏麻城毛凤韶”后序。其后汲古阁刊本、《缰弓村丛书》本俱从此本出。郑振铎曾得天一阁旧藏该本,赵万里《西谛书目序》称于郑氏寓所得见此本,卷帙甚厚,“字大如钱,刻工于粗犷中寓有质朴气息。”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八亦有著录。

(8)明高儒藏本

一卷,见高氏《百川书志》卷十八著录。单行《中州乐府》,凡三十六人百有十阕,与嘉靖本彭汝宕是序称“凡三十六人,总一百二十四首”,以及董康诵芬室影刻元至大本一百十五首之数,皆不吻合。

(9)明弘治刊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前有弘治九年丙辰华容严永溶序,后又有颐斋张德辉序。北京图书馆所藏一本十二册,称“明弘治九年李瀚刻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八著录有马笏斋所藏一本,钤有“马玉堂”、“笏斋”二印。题作《新刊中州集》十卷,《中州乐府》一卷。又识云:“《士礼居藏书题跋》云:复见一本每叶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一字,殆弘治刻也。”毛晋汲古阁所刻《中州集》十卷,即据此本《中州集》上版。

(10)明汲古阁抄本

一卷,从元本影抄。后归黄丕烈士礼居收藏。[注](清)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载有“《中州乐府》(毛抄本)”条,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861页。抄本有嘉庆戊辰李德经题跋:“余应文选局之募,佣书于读未见书斋。主人出毛抄《中州乐府》,属摹补目录及碑牌于首尾。”清人张德瀛《词徵》卷四著录有“毛氏影写元至大本”,当即是该本。吴昌绶《中州乐府跋》亦云有张芙川氏重摹士礼居藏毛抄本。毛康《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著录一本一册,未知是否即此本。

(11)明汲古阁刊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毛晋既据弘治本刻《中州集》,复据明嘉靖九峰书院本刻《中州乐府》。毛氏以为《中州乐府》中词人俱有小传见于《中州集》,故凡系小传者一律削去。不知元好问之体例乃二选互见,凡《中州集》中已见小传者,《中州乐府》不复系传。《中州集》未见者诸如邓千江以下诸家,乃另设小传,删之大误。朱祖谋便在《〈中州乐府〉跋》中对毛氏不收词人小传予以批评,至朱氏《缰弓村丛书》本出,各家始有小传。

(12)何焯批校汲古阁刊本

一卷,以汲古阁刊本为底本,参校元本,有“逍遥游”、“松斋”、“古怀堂”等二十余印。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谓:“以卷中各印证之,盖何义门(焯)校本。”《善本书室藏书志》引袁又恺注云:“乾隆乙卯八月三日,有书贾持何批《中州集》来,索价甚昂。”今北京图书馆藏一本十册,称“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本,失名录何焯批校题识”。又一本十二册,“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清寒松堂印本,失名录何焯批校”。

(13)旧抄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系毛晋刻本之过录抄本,故诗集前有弘治本之严永溶序,后则有张德辉序、毛晋重刻跋、彭汝宕是序、毛凤韶后序等。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十八著录。

(14)清钱曾家藏本

一卷,抄本一册,单刻《中州乐府》。钱氏《述古堂藏书目》、《也是园藏书目》俱著录。

(15)结一庐藏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见《别本结一庐书目》。

(16)清冯班评本

一卷,见《别本结一庐书目》。

(17)清《四库全书》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

(18)清黄丕烈校景元抄本(单行本)

一卷,张芙川据汲古阁抄本摹写,黄丕烈以蒋氏元刊本校过。李德经抄补并跋。该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注]铁琴铜剑楼藏,一卷,影抄元本。见《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三:“此本旧附《中州集》后,原出初刻,士礼居以毛氏钞本重录,又借濂溪坊蒋氏本校录异字于后,卷末旧有墨图记云:‘至大庚戌良月平水进德斋刊’。”续修四库全书,第926册。

(19)《元遗山先生全集》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

(20)旧抄本(单行本)

一卷,单行《中州乐府》。一册九十番,有彭汝 序。见《孝慈堂书目》。

(21)精抄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今藏南京图书馆。

(22)清光绪读书山房本

一卷,附《中州集》后。光绪七年刊刻,凡十一册。

(23)旧抄本

一卷,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著录:“旧写本,八行十五字,板心题‘山水源头’四字。卷末有‘至大庚戌良月’、‘平水进德斋刊’二行。从明九峰书院本出。”[5]九峰书院本半叶八行行十六字,较此抄本每行多出一字。

(24)《缰弓村丛书》本(单行本)

一卷,用明嘉靖九峰书院刊本,有朱氏刻跋。

(25)吴昌绶、陶湘《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单行本)

一卷,陶湘《景元至大本中州乐府一卷跋》称:“元本《中州乐府》每半叶十五行,行二十八字,末有‘至大庚戌良月’、‘平水进德斋刊本’木记。伯宛从德化李氏所藏张芙川家景写本上版。”吴氏有跋。

(26)董康诵芬室景印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后。民国九年董氏据日本五山本影刻,又以傅增湘所藏元刊本校补成书,收入《诵芬室丛刊》初编。

(27)《四部丛刊》本

一卷,用董康诵芬室本。

(28)日本近藤元粹评点本

一卷,铅印本,一册。

(29)《金元总集》丛书本

一卷,附《中州集》十卷之后。中华书局1959年铅印。

2.元代翻刻《草堂诗馀》二种

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著录,此书有南宋刊本,卷帙不详。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有书坊编辑《草堂诗馀》二卷,以是知《草堂诗馀》最早有南宋刊本。[注]据《草堂诗馀》《四库全书提要》称,宋人王木矛木《野客丛书》曾提及《草堂诗馀》,王木矛木《野客丛书序》作于宁宗庆元元年,则《草堂诗馀》成书刊刻必在此年之前。

(1)元至正庐陵泰宇书堂刊本

至正三年癸未(1343)泰宇书堂刊刻,又称元 “癸未本”。日本狩野直喜博士所藏该本仅存前集,半叶十二行。原版多已列敝,中多缺叶。狩野该本后集半叶十三行,注语行款与明洪武遵正书堂本相同,盖后人据明本补刻配成。如日本清水茂《至正癸未庐陵泰宇书堂刊本〈妙选群友草堂诗馀〉后记》云:“日本狩野博士有至正癸未庐陵泰宇书堂刊本。后集与洪武本同,惟前集半页十二行,注语行款小异,版已剜敝,中多缺页。”[16]其中清水茂也说此本反不如洪武本为完善也。

(2)元至正双璧陈氏刊本

前集二卷,后集二卷。又称元 “辛卯本”。该本原题《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馀》,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刊刻。卷首有“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十一字[注]按,此十一字为《草堂诗馀》别本所无。。半叶十二行大二十三小三十字不等(19.9×12)。总目分春景、夏景等十二类,而不记调名。卷内注明“新添”者凡七十六首。各词俱有笺注词话。不详何士信其人为原编选者,为增订者,抑为笺注者。疑原书二卷出自书坊之手,后何氏据以增订笺注。总目之后有“至正辛卯孟夏双璧陈氏刊行”牌记。北京图书馆所藏该本凡四册,卷内钤有“沈明卿印、季振宜藏书、韩氏藏书”诸印。延令书目著录《类选群英诗馀》二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著录“韩氏有元刊本”,即指该本。

3.元代翻刻《花庵词选》一种

元刊本。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续录》云:“《天禄后目》有元刊本。”[3](P956)

4.元代翻刻《阳春白雪》二种

(1)赵氏星凤阁元抄本[注]按,此为抄本,因抄本亦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才能翻刻,囿于客观条件没能刊刻的,仍归此类,即本文所界定之元代词选第二类型“元代翻刻唐宋以及唐宋以来人词选”类。

八卷外集一卷,元赵孟兆页手抄,字体行草,非按文理求之,几不可辨认。抄本原藏范氏天一阁,后鲍廷博借归过录,藏于家。为湖州人吴纯窃去,不知所终。嘉庆间钱塘何梦华得一元抄本,仅八卷而无外集,似即该本。何氏后以此本归黄丕烈士礼居收藏。今传清人抄本多出于此本。

(2)元版小字本

凡二册,藏经纸面,见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未知该书系赵闻礼氏《阳春白雪》,抑或杨朝英氏《阳春白雪》,姑存其目。

5.元代翻刻《绝妙好词》一种

元刊本。按,《绝妙好词》辑成于入元以后,有宋亡以后诸作品。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屡言及该书已经辑成。张炎《西江月》词亦称:“《绝妙好词》乃周草窗所集也。”《词源》卷下记载当时该书刻本已经极少见到,云“惜此板不存,恐墨本亦有好事者藏之。”[17](P60)以是知有元刊本,奈何原本卷帙不详。

猜你喜欢
刊本中州抄本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考论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从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研究(上篇)
明代戏曲刊本插图的非叙事与图像重构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中州棋王赛3局
西夏文刊本《三才杂字》残页考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