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截血膏外敷治疗腰骶关节劳损52例

2013-01-24 05:23彭运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腰骶部劳损小针刀

彭运飞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小针刀配合截血膏外敷治疗腰骶关节劳损52例

彭运飞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通过小针刀治疗配合截血膏外敷,对52例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疗效评估.

腰骶关节劳损;小针刀疗法;截血膏外敷;治疗应用

腰骶部劳损(LumbosacralStrain)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其实质是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软、硬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包括腰骶部韧带、肌腱、腱膜、筋膜、椎间盘及椎骨关节的劳损。骶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积累性损伤。笔者自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运用小针刀疗法配合截血膏外敷治疗腰骶关节劳损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39例为住院患者,13例为门诊患者;男32例,女2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39.5岁;病史最短15天,最长6年。

1.2 症状和体征 腰骶部劳损的主要症状是腰痛或腰骶部疼痛,劳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患慢性病、情绪低落或气候变化时,疼痛加重或复发。劳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异,一般在局部可查到压痛或叩击痛,也可有姿势改变或跛行。无神经障碍。有姿势不良、下肢畸形、从事强迫体位劳动或缺少体育锻炼等病史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需考虑此症。诊断时,需与肌筋膜综合征、骨关节疾患和盆腔内脏器疾患相鉴别。腰骶部疼痛是腰骶部劳损的主要表现,局部常有僵硬感,腰部活动可受限。受风着凉、过度疲劳可使症状加重及反复发生。急性发作时腰骶部疼痛较为剧烈,腰骶两侧局部肌肉痉挛,腰部活动障碍,站立及行走亦受影响。

1.3 诊断标准 体格检查除腰骶部有压痛及叩击痛外,一般无阳性体征。血沉及抗 “0”均为正常。X线检查亦无异常发现,有时可有腰骶椎的退行性改变。痛点检查: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本病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压痛点多在应力比较集中的肌肉起止点处,所以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压迫及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检查时双手大拇指从较轻的四周逐渐查致明显处,常见的痛点有臀中肌,L2,3,4横突,髂后上肌内侧缘,腰椎棘突韧带压痛点等。

2 治疗方法

2.1 小针刀疗法

2.1.1 体位 患者俯卧肌肉放松。

2.1.2 针刀的四步八法 1定点,2定向,3加压分离,4刺入;1纵行疏通,2横行剥离,3切开分离,4通透分离,5铲磨削平,6切割减张,7疤痕刮除,8骨痂凿开。

2.1.3 定点 骶髂骨部压痛点;腰椎横突部压痛点;棘突压痛点。

2.1.4 进针 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先行局部浸润麻醉,再在骶髂压痛点进针 (痛点多在髂嵴,凹和第二骶椎附近):刀口线和骶棘肌纤维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面垂直刺入,深达骨面,先行疏通再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针刀。在横突部压痛点进针:刀口和骶棘肌纤维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面垂直刺入,深达骨面,先行疏通1~2下,再横行剥离,使刀锋达横突尖端,将肌肉和筋膜铲剥,如有韧性结节在纵行切开,出针刀。棘突下缘压痛点进针: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刀与皮肤面垂直刺入,沿棘突顶端骨面下缘进刀,深达棘突顶端平面下约0.5cm,先纵行剥离1~2下,再将针刀体沿脊柱纵轴倾斜,使和下段脊柱纵轴呈30度角,在棘突下缘骨面上先纵行疏通,再行横行剥离,出针刀。术毕,无菌纱布敷盖针刀口,固定。一般5~7天1次。嘱术后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护腰部勿负重及做大范围活动。术后3天内针刀口不能触水或污染。

3 截血膏外敷

3.1 截血膏药物组成 天花粉、生地、姜黄、赤芍、白芷。上述药物研细末,用凡士林加醋调成厚糊状,敷药时均匀涂布于腰骶关节部位,药物的厚度以0.5厘米为度,胶布固定后,外缠绷带。于小针刀治疗48小时后,每日局部外敷截血膏6~8小时。

3.2 截血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疗效,局部外敷对于修复软组织损伤及缓解疼痛起到了积极的临床作用。临床观察表明,小针刀治疗配合截血膏外敷既可以又改善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缓解了继发性的炎性疼痛。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根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腰骶关节劳损治疗有效标准拟定。治愈:腰骶痛消失,无姿势改变及跛行,能恢复工作;好转:腰骶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4.2 治疗结果本组52例,最少治疗1次,最多治疗4次,一般1~2次。其中治愈41例,好转11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79%。术后患者在陪护人扶送下回病房货住处,无1例并发症,部分病例追访1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腰骶关节劳损的病因是当肌肉超负荷工作,长时间保持强力收缩状态时,肌肉内压力增高,血供不足,缺血缺氧,能源得不到充分补充,肌糖原代谢不全,产生的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导致肌萎缩,水肿及粘连,产生肌肉劳损。肌肉劳损后,肌力减弱,保持姿势的应力集中于韧带和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囊遭受过多的牵拉而弹性减弱,并发生水肿,结果导致粘连、纤维增生、肥厚等一系列改变,最后发生韧带和关节劳损。腰骶部的劳损与局部解剖特点有关。腰骶部在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间形成一个约120度的角,上方为活动性较大的腰椎,下方为固定的骶椎,这种结构使腰骶部必须承受较大的伸屈、旋转和剪式应力。经常、反复、持续的机械应力作用于腰骶部软组织及骨关节,将发生局部组织结构、理化性能、运动规律的细微变化,而长期、少量的细微变化积累至超出腰骶部软、硬组织的代偿能力时就会产生腰骶部的劳损。有人认为,腰椎过多前凸致腰骶角变小,将增加腰骶部的剪式应力。如果第三腰椎的中心垂线落在骶椎面的前方,腰骶关节突和前方韧带将会遭受更大应力。穿越腰骶关节面的垂线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大于30°时,腰骶部易受损害。肌肉发育差,腰椎前凸增加,体质肥胖、体重增加、腹部膨出,都会增加腰骶部剪式应力,容易引起劳损。小针刀治疗腰骶关节劳损,主要是从彻底、准确、有效松解腰骶关节前后、两侧损伤的肌群,改善臀中肌,L2,3,4横突,髂后上肌内侧缘,腰椎棘突韧带等部位的紧张和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据1998年11月20日《健康报》报道:采用 “小针刀三步松解术”治疗腰骶关节劳损,其中之一,利用小针刀对准臀中肌,L2,3,4横突,髂后上肌内侧缘,腰椎棘突韧带等部位进行治疗,从而进行有效松解,改善神经根的紧张状态,促进微循环,重建生物力的平衡,取得显著疗效。可见小针刀治疗的重点是病变的软组织,并未对突出物进行切除,通过小针刀自上而下的闭合性手术松解,疏通阻滞,解除粘连,疏筋活络,改善微循环,恢复了动态平衡失调,疼痛即可消除,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术后加用截血膏外敷,每日6~8小时,主要利用其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之功能,可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更加促进小针刀 “以松制痛”的作用。小针刀疗法配合截血膏外敷治疗腰骶关节劳损方法简便,疗程短,痛苦小,见效快,笔者认为正确的诊断,熟悉的解剖知识,熟练的针刀运用技术及配合截血膏外敷是至关重要的。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92.

[3]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5.

R684.7

A

1007-8517(2013)10-0139-02

2013.04.09)

猜你喜欢
腰骶部劳损小针刀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手法联合活动牵引治疗劳损性上腰痛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