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新进展

2013-01-25 07:18苑光军张春蕾安丽凤李艳微岳海晶谷健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医药教学内容

姜 醒 苑光军 张春蕾 安丽凤 李艳微 岳海晶 谷健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新进展

姜 醒 苑光军 张春蕾 安丽凤 李艳微 岳海晶 谷健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作为中医药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中药学知识的学习质量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乃至于未来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影响。历年来,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经过授课教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尤其随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产生和新技术运用,中药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中药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予以综述,以期盼为同行教学研究及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借鉴所用。

中药学;教学改革;综述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中医药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讲为主,学为辅的状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针对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一直是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

1 传统中药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中医学几千年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口传心授、师承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后,正规的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又未进行重大调整,长期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三中心”,将医学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到目前为止,在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单调的问题依然存在[1]。

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多是在教材编写的基础上确立的,按照药材来源、性能、功效、应用这样的顺序施教,其中应用部分广泛涉及了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的病证,并利用其病因病机来理解中药的作用,同时还涵盖了特殊配伍意义、特殊炮制意义以及使用注意和用法用量等内容。目前虽然在教学手段上部分采用了CAI课件及视听辅助教材,但教学内容的主要传授方式仍以“讲解—接收”模式进行[2-3],缺乏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环节。同时在满足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需要方面尤显欠缺,忽略了拓宽方向、发展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教育原则,忽视了授课对象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方向[2]。

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相当比例,缺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中药学内容多,相似药物容易混淆,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只能被动的接受。

中药学教材建设进展缓慢。长时间以来,在中药学教材编写上,基本沿用过去单纯的中药知识的编写,格式体例基本保持几十年前中药学教材模式。最近新的教材中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因而增加了诸如“现代药理作用”、“临床新用”、“不良反应”等贴近临床的内容,使这种现象得到一些改观,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如何评价中药学教学质量也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必然导致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而缺乏灵活应用中药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其结果束缚了学生思维[1]。

2 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现行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情况看,中药学为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从教学要求看,中药学现采用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编审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及其教学指导大纲,强调了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

要改革中药教学,首先应从改革中药学教材人手。优秀教材除了继承、发扬传统中药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将药物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的新进展及临床报导添加进来,善于把现代科学的前沿科研成果的内容融入到中医药学的教学中去[4]。

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关键环节。陈晓阳[5]认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应当在教材整体优化的实践中切实注意它的适应性。应根据不同专业在遵循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质控点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组织教材内容。同时,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其设置的知识板块给予取舍;在教学方式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认知能力进行优化控制,使学生对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模式适应性强、接受性强,从而加大教学内容的利用率,加强专业能力的训练。并且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制定中药学的教学大纲、计划,相应的调整了教学内容,使之形成量体裁衣的格局[2]。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内容决定形式。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5]。李海燕[6]建议,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学习。

3.2 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3.2.1 增强记忆能力 学习中药学,除要理解外,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关键,提高记忆能力是学好中药学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吴立明[7]采用精讲-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进行归纳异同,总结规律,帮助记忆法提高教学效果。包括归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反差对比记忆法,共有特征记忆法等方法提高记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方玲[8]在中药学实践训练课程中,借助“模拟药房”,引入PBL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转为活学活用。中药学中虽然要涉及单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但在讲授或记忆中,只要突出功效及应用病证,就可前后联系,使记忆量小,信息量大[5]。

3.2.2 比较法 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逻辑思维方法,应用比较法,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9]。肖安菊[10]采用突出重点药物、重点章节以及纵向横向比较和展示中药饮片的方法,探索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方玲[8]借助“模拟药房”按中药功效分类建立常见饮片辨认区、真伪中药识别区、毒性药物警示区、中成药样品区;区别同类药物功用异同;熟知常用药味配伍内涵,来加深病证用药规律认识。

3.2.3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以声、像、图、文的形式辅助讲述深奥的中医药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古老的中医药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汉强[11]认为,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①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③开展临床教学,提高学生临床技能等多项优势。杨仕云[12]等发现CAI软件通过对多种信息实行综合处理,在人体的视觉、听觉产生多重刺激,使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量,克服了以往传统的口授加黑板书写的呆板、单调、枯燥无味的缺点。

多媒体引入到中医药学教学中虽然优势明显,但是中医药学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一定要遵循设计原则,合理地选择课件的表现形势,要深入研究教学目的、教学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以免影响了课件的内容[13]。

3.2.4 PBL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近些年在国内高等教育尤其是医学的教学中备受瞩目。PBL特点是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

张宁[14]提出了完善PBL教学法的对策:①增加学生自学研讨时间;②加强课程结构优化;③合理把握PBL教学法的适用课程及应用比例;④合理设置选修课。⑤提高教师素质。方玲[8]、贺海波[15]等分别采用了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打破学科分界,贯通理法方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李越兰[16]选择部分章节尝试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包括:①分解知识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②学生围绕思考题独立自学教材,运用资源分析思考问题。③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④教师进行归纳小结;⑤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改信息。认为学导式教学法形式活泼,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4 中药学实验、实践课程的改革

实验课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和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中药学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中医人才,就必须增设中药学实验课[1]。带学生上山采药或到药圃实习,让学生亲临其境,了解动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及药用部位,亲自采集制作标本,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药的理性认识,而且有感性认识,加深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陈海凤[17]改进中药学实验环节教学,通过:①参观植物形态标本;②参观药材原形标本;③参观药材饮片标本;④开展炮制实验课等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接触,加深学生对中药的掌握,使其初步了解和接触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提高了中药学教学质量。

5 考评制度的改革

考试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因此选择合理的考核办法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孙晓霞[18]等尝试形成性考核,有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测评。柴剑波[19]等根据临床中药学学科、专业特点及教学内容特点,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诸要素相互融合,将评价环节(终结性评价、实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融合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构建具有实践性、理论性与适用性的中医思维模式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中医思维模式人才的培养。李杨[20]采用分段考评方式在学生学习中药学过程中进行两次中期考试,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减轻期末复习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教育教学在不断进步,教学改进亦应与时俱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的被创造,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会应运而生。所以中药学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中药学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强化质量意识,以适应新时代赋予中医药高校教师的任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1]何世民,郭忻,汪文娟,等,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刍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2):18-20.

[2]于虹.按不同专业层次调整中药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1,20(5):8-11.

[3]蔡宇.中药学教学方法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3-4.

[4]宋男.关于中医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30,20-21.

[5]陈晓阳.中药学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1):57-58.

[6]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7]吴立明.中药学教学体会[J].中医教育,2004,23(3):79-80.

[8]方玲,金华,周鹏.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504-505.

[9]吴圣华.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63-64.

[10]肖安菊.中药学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49-50.

[11]刘汉强.多媒体在中医药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3):75-78.

[12]杨仕云,夏兴,朱禾芬,等.多媒体CAI课件在中医药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0,7(2):53-55.

[13]李忠青.高等中医药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之我见[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2):47.

[14]张宁.浅谈PBL教学法在中医高等教育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2008,23(5):45-46.

[15]贺海波.基于问题式学习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7(2):169-170.

[16]李越兰,洪寅,宋捷民.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72-73.

[17]陈海凤.丰富直观教学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3):249-250.

[18]孙晓霞,孟静岩.关于中医课程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考核的设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8-9.

[19]柴剑波,赵文静,马育轩,等.基于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下的临床中药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华章,2012,21:89.

[20]李杨.分段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能力的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2,3(1):46-47

R28

A

1007-8517(2013)03-0068-02

2013.01.09)

谷健梅。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医药教学内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