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快疫的诊断与治疗

2013-01-25 08:33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0期
关键词:拉稀肉汤出血点

汤 丹

(江苏张家港市畜牧兽医站,江苏张家港 215600)

2013年4月,张家港市锦丰镇1个杂交山羊养殖户,羊群突发急性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实验室镜检,初步诊断为羊快疫。随后对病羊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并对症治疗,临床健康的羊只紧急接种羊快疫疫苗,4 d后,病情得到控制。

1 发病情况

锦丰镇1个自繁自养的羊场,存栏465只。2013年3月9日,发现3头吃食欲很好的羊,死在圈舍内,腹部膨胀;同圈还有10只羊,拉稀,恶臭味,发热;10日死亡2头,症状同前一天的一样,病情蔓延到一排圈舍,有40余只羊,开始出现拉稀,不食,发热,偶见有打堆。病羊不愿行走,6~8月龄。发病快,病程短。

2 临床症状

发病急,无明显症状,羊已死亡。一般饲养员早晨发现羊舍死羊。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行走不稳,排粪困难,卧地不起,腹部膨胀,拉稀,恶臭,呼吸急促,眼结膜充血,呻吟,流涎。粪便中带有炎性产物或黏膜,呈黑绿色。体温升高到41℃,呼吸困难,不久后死亡。

3 病理变化

尸体腐败迅速,腹胀,剖开腹腔充满恶臭,肠道充满气体,可视黏膜呈兰紫色带有出血点,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咽部和颈部皮下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浸润;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胸腹腔和心包内有大量淡红色积液;心内膜、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肺水肿出血;肝肿大,呈土黄色;被膜有大量出血点;脾质柔软,胆囊充满胆汁;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炎性出血,尤其是真胃黏膜发生坏死和溃疡;回肠黏膜出现急性肠炎变化。

4 诊断

4.1 镜检

肝被膜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有两端钝圆,单个或短链状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4.2 细菌培养

采集病死羊的肝脏、肺脏、脾脏等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和营养琼脂中,37℃培养24 h,染色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将培养的肉汤和营养琼脂再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和营养琼脂,37℃培养48 h观察结果,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单个或2~3个相连。同时,部分细菌产生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一端,芽孢大于菌体。

根据临床症状、剖解特征性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再结合流行病等,可以初步诊断为腐败梭菌感染所致的羊快疫。

5 防治

(1) 隔离病羊,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

(2)禁止出售病羊;病死羊尸体无害化处理;羊场采取离地饲养,用“福消”对活动场所、羊圈及其饲养用具全面消毒。

(3)临床健康的羊只注射三联菌苗;对病程稍长的病羊,采取强心、消炎等对症治疗。强心要肌注安钠咖注射液5~10 ml;抗菌消炎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按0.015~0.02 g/kg体重·次,2次/d;痢菌净片200~350 mg,2~3次/d,5%葡萄糖40 ml、青霉素钠320万IU混合静注。

6 体会

要做好计划免疫,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可有效防制本病发生。当养殖场发生本病时,将病羊隔离,对病程较长的病例施行对症治疗。当本病严重流行时,要将羊只转移到干燥的圈舍,可减少或停止发病。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感冒,避免羊只采食污染或带霜的饲料;紧急接种菌苗有效。

猜你喜欢
拉稀肉汤出血点
WGZ1165/17.5-2型锅炉前包墙过热器拉稀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怎样防仔猪拉稀
什么原因可致蛋鸡拉稀
变质的肉汤
Mutually Beneficial
合作
儿肉汤
刘邦吃龟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