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音乐特征和教学演奏

2013-01-28 08:25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引子八度织体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一、音乐创作方面

1.全曲曲式结构:三部曲式

引子 + A(a+al)+ B(连接部b+b1+b2+b3)+A(a1+a2+结尾)

2.曲调来源

作品的旋律音调均能从一定的民族或地区的音乐中找到其来源,此曲来源于陕北民歌信天游,信天游山歌的音乐特点是气息宽广的、自由且高亢嘹亮的,歌词一般为七字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比较开放,富于激情,下句是收拢性的,像是激情后的感慨。

3.旋律的发展手法

①重复和联缀。如第15小节-第18小节是对第11小节-第14小节重复,例子颇多。

②变奏。如B部分就是一个大的变奏 b1、b2、b3、b4都是对b的变奏加花。

③装饰性变音的处理。在民族乐器演奏和民歌演唱中,由于乐器的特性奏法和地方语言和歌曲旋律的影响,旋律中出现装饰性变音。这些音并不是固定使用的正音,但它可使钢琴创作性表现出乐音的非半音变化。如乐曲开头部分的装饰音。

采用三度叠置和弦在传统的欧洲功能和声基础上溶入民族和声因素,使用省略音、代替音等方式来“弱化”调式中的偏音。

非三度的纯四度纯五度及大二度音程的结合,无论作为旋律陈述方式还是作为伴奏织体,均有三度六度结合音响效果所不同的民族音乐韵味和东方色彩。

还有附加音和弦如大三和弦常附加大六度或大二度;小三和弦常附加四度音;小七和弦,属七和弦也有加附加音的,附加音乐使用加强了色彩性。

此外还运用了复和和弦,如引子中用传统的三度叠置的三和弦同变异性五声和弦的复合,描会了灿烂明媚的陕北风光。又如A段的两次主题陈述,前后交替的使用了还原D和降D使得这里成为F商七声调式与F羽七声调式的双重调性。

终止式处理采用各级和弦都可进入主和弦构成终止,如在乐曲的结尾就是用二度关系终止式和声进行。

4.织体的创作手法

大量借鉴西方钢琴曲中的织体类型,使得这首作品披上了西方钢琴织体的外衣,如和弦、双音、八度、分解和弦、琶音等使得音响更加丰富。

主调型 主要特点是旋律与陪衬声相结合发展。如引子处就是持续音、和弦衬托主要旋律。

复调型 右手奏出音乐主题,左手以不同曲调与之呼应,此起彼伏,谐趣盎然。如乐曲的再现部就有此特点。

5.调式调性的运用

同主音五声性调式综合使得单一的音乐形象与复杂、色彩变化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如在A段中的两个主题,第一次抒情而宽广,第二次明亮而有力,分别运用F商调式的小主与F徵调式大主和弦来配置的。

6.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

①笛 笛声善于表达装饰的旋律。引子的开始就像队笛声的模仿,运用各种装饰音模仿竹笛的颤音、历音、打音等产生的效果,仿佛天边飘过了几朵淡淡的白云。

②筝 它的声音清亮高远、圆润饱满。曲子的A段的音色就像古筝的音色和韵味,可想象古筝的柔弦感和指头向内弹的感觉,来达到音乐效果。

③吹击乐器的合奏 唢呐 笙与小鼓大锣等乐器 乐曲的B段使人联想到打击乐器强烈的节奏点与高亢的吹奏乐器的默契配合,使人听到了音乐的立体感觉。

二、乐曲的钢琴演奏教学方面的思考

引子:第1小节至第8小节 首先它的技术难点在于所有的32分音符的起伏流畅的弹奏,注意每一小乐句的方向,注意强调音,表现中国音乐特有的语速、语言、语调甚至句歇等语言因素的抽象。特别注意在弹奏经过音时,注意表现高亢嘹亮的情绪,这样才能更接近信一游的风格。手指与前臂的中等力奏出宛如山那边悠然自得的竹笛声音,左手的伴奏织体以琶音音型奏出,保持了一种原始的民间音乐的动力,形成一种既纯朴又自然的远山情景。

A段:第9小节至第31小节,其中第9小节至第19小节为主题第一次呈示为a,又可分为三个乐句,第1句9至14小节,注意音符的几种奏法,音乐的动力感始终是向F音的,声音一定要圆润,触键要实,装饰音的触键要虚一点,要不经意的显示出由内而外的声部层次感。第14小节的bD的出现需稍艄强调此音。15小节至19小节是像回声一样,在奏法和声音上须与前面完全不同,注意乐句低沉委婉收音。

第20小节至31小节是主题的变奏为al结构与a相同 20小节至23小节是第1句 是A段的小高潮,24小节至27小节为第二句 转回前句的情绪中,28小节至31小节为第三句 是声音的消失感与乐句的回落感交织。八度加音的手法 将主题声部加厚,与前一句的感觉相比这句更为高亢嘹亮,弹奏时需放手臂,用大臂畅通的力传到指尖,声音亮而清晰,注意把强调音弹明确,节奏上比上一句可更自由宽广些。每句八度旋律与后面的回声之间可采取先快后慢的速度。

B段:B段开始之前出现了一个连接部,将AB段的音乐形象对比加大,突出了B段主题热烈、奔放的特点,表现了喜迎子弟兵的热烈场面。充满强健的节奏感、动力感,同时也是对陕北人民生活和性格的写照。B段在规模上带有奏鸣曲展开部的意味,在主题陈述以后做了三次变奏,连接部是32小节至43小节 注意节奏点生意的强调,两小节一个小气口。主题开始44小节至59小节 是由两个8+8乐句组成的 上句是果断的坚定的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组合的音乐情绪,右手要稳定牢固,手臂力量通畅,左手要清晰灵敏富有节奏感。第二句音乐的小气口与小断音的组合,强调结尾重音加强结束感。进入第1变奏主题从左手出来,乐句扩张成为三句,前两句一样,但情绪有所变化像轻盈的舞蹈,注意指尖的弹性,第三句是扩张成为三句,前两句一样,但情绪有所变化像轻盈的舞蹈,注意指尖的弹性,第三句是新加入的像是一种坚定信念的表示。从第85小节至114小节是第二变奏乐句在不断的扩充没有新的音乐材料出现但在第一、第三句加入了一句重复句,像一问一答,犹如男女生对唱。到第111小节左手奏出八度,力度的加大节奏的拉宽把音乐推向B段的高潮-b3是第115小节至163小节,乐句结构的与b1相同,但重要的是对力度的增强和声的加厚速度的拉宽双手奏出的八度音响,但八度音响在8小节以后又转回到之前的乐句情绪上。137小节至140小节经过这4小节的渐强进入全曲的黄金分割点。

A1段:第141至155小节 主题运用了动力型再现的手法,再次出现回到宽广的信天游曲调,但变为热情澎湃的歌唱。营造了宽广、热烈的情感,即真正的高潮部分(第141至151小节),仿佛整个乐队全部奏响。注意左手琶音的流畅与均衡感。共分成两个乐句一个为7小节,第二句为9小节在第二句最后152小节右手在最高音以颤音方式模仿竹笛声,把我们带回作品一开始那种悠然自得的陕北信天游式的诗情画意中。155小节至163小节回到了引子和A段的主题元素,像是前面的高歌人们神情激荡,一直到它逐渐消失,那歌声好像还在人们心里回荡。

通过对此曲的分析使我对王建中先生的“民族化”、“钢琴化”的“中国钢琴语境”有了较深的理解,作为钢琴音乐的学习者我们应更多对中国作品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演奏、教学,使中国的钢琴音乐得到不断地推广。

猜你喜欢
引子八度织体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