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2013-01-29 10:47陈舜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腓骨步行康复训练

陈舜喜

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陈舜喜

目的 探讨减重步行训练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比较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人数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领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恢复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胫腓骨骨折患者;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内创伤性骨折,大约占全身骨折的4%左右[1]。减重步行训练是近年来用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式,它能够不同程度地减轻下肢负荷,促进肌肉组织舒张,为胫腓骨骨折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2]。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我们选择4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及减重步行训练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8种骨折线及3个康复期条件下胫腓骨全场任意一点的位移量、综合应力值、和垂直应力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8种骨折线情况如下:①同时存在三个骨折。②下1/3骨折。③中部骨折。④上1/3骨折。⑤无骨折。⑥同时存在下1/3和中部骨折。⑦同时存在上1/3和中部骨折。⑧同时存在上1/3和下1/3骨折。3个康复期为4、8、16周。

1.2 方法

1.2.1 取点方法 M、Z取骨密质的32个点,V取同一骨折处上下的差值。

1.2.2 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2.3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正态性转换,最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处理。

1.3 实验结果 治疗时间对各骨折处Z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6.228,P<0.0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减重步行训练时间的推移,Z值逐渐增大,说明时间因素对Z值大小存在影响。

2 临床观察部分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2例,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2.65±6.32)岁;根据schataker分类[3],Ⅰ型18例,Ⅱ型24例,Ⅲ型22例,Ⅳ型10例,Ⅴ型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内侧韧带损伤10例,交叉韧带损伤8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康复训练观察组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二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发生部位、骨折类型、合并并发症等一般性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康复教育、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治疗。首先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交流与沟通反复向患者阐释复位与固定是基础,康复训练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的必要性,争取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以实现机体功能的早日康复。早期主动康复训练有术后足趾主动运动、膝关节周围肌肉收缩训练等,术后被动康复功能训练是指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训练,采取逐日增加伸屈度的方式,连续训练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减重步行训练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1.3 疗效评定 患者膝关节功能根据Rasmussen综合功能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考查疼痛、伸膝度、行走能力、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方面,总分为30分,根据得分分为优(≥27)、良(20~26)、一般(10~19)、差(6~9)四个等级。

2.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特征。

2.2 结果

2.2.1 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术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4~10个,平均(5.12±0.65)月。观察组4个月、8个月、12个月的满意率分别为76.19%、85.71%、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2.2 训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 分别观察二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方面等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生理方面(14.85± 2.34)与对照组(12.12±2.25)二者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P<0.05),如表3所示。

表1 治疗后三处骨折时不同骨折处及不同时间的Z值(±s)

表1 治疗后三处骨折时不同骨折处及不同时间的Z值(±s)

分组 例数 第4周 第8周 第16周上骨折线32 10.414±9.29 13.639±12.91 15.042±13.80中骨折线 32 9.920±8.51 12.582±10.88 13.736±12.26下骨折线 32 9.168±7.47 11.283±10.50 12.415±10.06合计96 9.834±8.38 12.501±11.39 13.731±12.66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4个月、8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疗效对照表(例,%)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比较(±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社会关系方面 环境方面观察组 42 14.85±2.34 13.34±2.12 13.86±2.25 12.35±2.16对照组 40 12.12±2.25 12.85±1.98 12.64±2.14 12.26±2.0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康复训练有术前康复指导和术后康复功能训练。术前的康复指导是对患者心理的调节,消除患者由于疼痛而造成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康复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机体静脉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内外肌肉粘连、萎缩,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重步行训练模式下的康复功能训练就是通过利用家庭、朋友、社会的支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通过负重和减重步行的锻炼活动进行自主肌肉拉伸运动,同时由于获得家庭、朋友、社会多途径的支持,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得到极大改善,患者通过参加来自外界的社会活动,在得到社会认同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生存质量。

本文研究表明,在对4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减重步行康复功能训练后,从治疗效果分析,4个月、8个月、12个月优良人数、满意率均大于实施术前康复教育与术后康复功能常规训练的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特征(P<0.05);从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分析,42例观察组生理机能方面恢复状况更为良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减重步行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姜保国.创伤骨科手术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9.

[2] 何婷婷.胫腓骨骨折内固定及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17-18.

[3]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7.

福建省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422)

350007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腓骨步行康复训练
魔方小区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步行回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