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

2013-01-30 18:53浙江省经信委综合处
浙江经济 2013年8期
关键词:规上去年同期小微

文/浙江省经信委综合处

今年以来,浙江工业系统以工业强省建设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企稳向好势头,主要指标实现较快较好增长,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四个向好”凸显工业经济开局平稳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合力推动下,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整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一是工业生产企稳向好。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2432.7亿元,同比增长8.1%,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提高3.3个和1个百分点,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区域方面,11个设区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嘉兴、湖州、金华、衢州、丽水5个市增幅超过10%,分别为13.3%、12.2%、12.2%、13.1%、12.7%。行业方面,31个制造行业中,10个行业增速超过10%,其中化工、医药、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分别增长21.7%、14.9%、11.8%、10.9%,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优。

二是工业销售增势向好。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930.2亿元,同比增长8.4%,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交货值2475.0亿元,由去年同期下降0.5%转为增长5.5%。31个制造业中,11个行业销售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化工、纺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汽车等销售产值规模前五位的行业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7.9个、3.9个、6.4个、2.3个和2.6个百分点。从海关数据看,浙江出口528.6亿美元,增长11.7%,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浙江对欧盟、美国出口分别增长4.1%和8.8%,但对日出口下降6.2%。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向好。1-2月,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35.0亿元,增幅由去年同期下降30.8%转为增长20.4%,比全国平均高3.2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利润增长29.9%,比轻工业增幅高22.7个百分点。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比去年同期多14个行业,其中10个行业利润增幅超过40%,石油加工、钢铁、电力等行业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和原材料价格下降,利润分别增长17.7倍、2.8倍和1.1倍。小型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利润增幅由去年同期下降31.5%转为增长44.8%,比全省平均高出24.4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经营状况向好。据对千家重点企业一季度调查显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趋好,对生产经营状况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企业占38.9%,比上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企业手持订单有所增加,产品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的企业占63.9%,比上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手持3个月以上订单的占比为17.2%,比上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产品价格和企业效益有所提升,主要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和企业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或持平”的占79.4%和67.1%,分别比上季度提高10.6和10.9个百分点;预期下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和本季度相比“好于或差不多”的合计占97.9%,比上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

七大行业运行情况

纺织行业。纺织行业生产、出口、效益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回升态势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一季度,全省规上纺织业(含服装和化纤)分别实现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2253.8亿元和461.3亿元,增长9.4%和4.9%,同比提高2和7.3个百分点,出口一改去年以来连续负增长局面呈恢复性增长;实现投资179亿元,增长25.5%,其中化纤增长57.3%;1-2月实现利润76亿,下降0.6%,降幅收窄28.3个百分点,呈触底企稳态势,但化纤制造业仍下降33%。由于片面追求规模数量、同质化过度竞争,受外需疲软、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影响,纺织行业持续较快增长面临较大困难,目前企业在手订单以短单、小单和快单为主,棉制品等简单流程型订单加快向越南等国转移。总的看,上半年纺织业形势预计总体好于去年同期,呈小幅振荡逐步走稳回升态势。

石化行业。随着去库存化基本结束和下游需求的局部回暖,大多数石化企业开始主动补充库存,行业产能发挥好转,各项运行指标均超过去年同期。1-3月份,石化行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2%,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6.6%,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将分别达到2100亿元、88亿元、182亿元,增长约8%、20%、12%,其中石油加工业贡献较大,预计实现利润16亿元(约占总额的20%),同比增加6倍。分行业看,石油加工业景气度上升仍较大,纯碱、氯碱等基础化工处较低迷态势,氟化工企业维持保本生产,有机硅处保本状态,农药和染料等传统精细化工表现较好,橡胶加工业盈利状况将逐步提升。

冶金有色行业。一季度,冶金有色行业生产、出口、效益好于去年同期,但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稳固。粗钢、钢材、铜材、铝材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1%、19.1%、10.4%和6.6%,达347.1万吨、847.4万吨、51.3万吨和35.1万吨,完成出口交货值50.6亿元,增长3.7%。受制于产能急剧释放和需求持续回暖乏力,钢材价格在年初略有回升后再现下行态势,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疲软,3月中旬,铜铝镍锌现货价格比去年底下跌1-6个百分点不等。1-2月冶金有色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加1.8倍达12.5亿元,但效益增长主要来源于钢铁行业且去年基数较低,能否持续改善变数很大。

建材行业。受产能过剩影响,一季度全省建材行业总体增产不增效,全行业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3.7亿元,增长6.5%,出口交货值下降5.5%,延续低迷态势;水泥产量2146万吨,增长8.9%,出厂价格在250元/吨低位上下波动。1-2月实现利润3.14亿元,下降38.7%。从趋势看,随着有效投资力度加大和城镇化推进,水泥市场需求总体将保持稳健态势,并有可能进一步走强,但出口相对较多的玻璃、陶瓷、木业等行业市场相对比较平淡。

机械行业。一季度全省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好于上年,但仍然处于低速增长区域,特别是经济效益还处于下降通道。全行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分别完成3916亿元和3781亿元,同比增长8.9%和8.5%。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主要板块增长速度均在行业平均线以下;完成新产品产值1052亿元,增长15.1%,处于历史较底水平;完成出口交货值981亿元,增长5.2%,占工业产值比重25.1%,为近10年来最低。1-2月规上企业实现利润80.9亿元,下降5.0%,产值利润率仅为3.6%,创历史新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一季度主要机械产品市场需求冷暖不均。如机床行业在去年大幅回落基础上今年未见显著好转,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型机床分别下降3%和20%。

船舶行业。受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和外需疲软制约,近年来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产能过剩加剧。一季度,全省船舶业完成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141亿元和83亿元左右,分别下降3%和18.5%,船舶完工量、出口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各140万、105万、205万和1982万载重吨,分别下降23.7%、28.1%、12%和23%。行业生产运行面临较多困难:一是订单下滑。1-3月全省共有86家船舶企业未接获新订单,同比增加12家。企业开工不足加剧,重点监测企业开工率达80%以上的仅为9家。对136家企业调查显示,一季度亏损额约2.7亿元,亏损面达到51%,行业风险日趋暴露。

电子信息行业。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平稳回升态势,一季度全省电子信息行业生产、销售、效益等主要指标在去年低基数上实现了较快增长,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15.2亿元,同比增长7.1%,高出去年同期6.5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8.8%;销售产值1198.6亿元,增长6.7%,高出去年同期9.8个百分点,内销产值比重达到66.7%,拉动行业增长7.4个百分点。1-2月,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销售利税率达6.5%,高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

当前面临的形势

从微观基础看:企业在压力下艰难前行。一是企业获利能力相对较低。多数企业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核心竞争能力和价格话语权低,当前又面临市场需求疲软和经营成本较快上涨的双面夹击,企业效益大幅下降。二是企业投资活力不强。受市场约束强化、预期收益下降、投资方向不明、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等多重因素影响,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意愿不足,同时由于企业盈利水平不高,自有资金不足,投资能力下降。三是企业资金链风险有所加大。由于企业效益下滑、银行进一步提高续贷条件、供货商要求现金交易或提交预付款,进一步加剧企业资金链紧张状况;大量中小企业长期依赖民间融资,企业间互保联保等形式普遍存在,加剧了企业资金链风险。据温州市调查,20%以上的企业表示资金受到其他企业互保联保影响。

从区域竞争格局看:工业发展优势亟待增强。一是速度相对较慢。近年来,浙江工业经济增速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不断后移,2007年始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012年,浙江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河南低21亿元,工业经济总量退居全国第5。二是增长后劲仍需增强。去年以来,浙江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近年来浙江工业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投资额在全国的排位由2006年的第4位持续后移至2012年的第13位,要补上投资欠账任务艰巨。三是质量效益亟待提升。近十年来,浙江工业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的领先优势下降,劳动生产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处全国下游,利润总额仅居全国第5位。四是结构调整仍待加快。浙江在全国具有优势的工业仍集中在化纤、纺织、服装、皮革等轻工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相对较慢。浙江规上高技术产业产值不到广东的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不到10%,广东和江苏则分别达40%和50%。五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在创新要素、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上,浙江与江苏、广东等兄弟省份差距较大。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仅为广东和江苏的1/2,发明专利数只有广东的1/3和江苏的2/3。

下一步的举措

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一是加快实施现代技术改造工程。以医药、化工、皮革、电镀、印染、造纸、蓄电池等行业为重点,抓紧制定实施“四减两提高”专项行动方案。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新上项目,加强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做好重点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三是优化投资结构。严把行业准入关,引导各地通过生产布局、产业准入、规模控制、项目核准、节能环保等措施,差别化配置要素资源,推动工业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全面推进“腾笼换鸟”。一是深入实施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落实各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加快建立健全退低进高、压小上大和用能权合作与交易等政策措施,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主动转移、主动淘汰。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两高一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三是大力推行“亩产论英雄”。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企业亩均产出、亩均税收等论英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方法,健全利用税收等各种经济手段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一是突出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推动民资、国资、外资、科技人员知识资本“四路并举”投资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十大装备产业重大技术联合攻关计划”,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和“专精特”配套协作企业,发展一批集聚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创业资源的装备制造业特色基地。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工程”,加快推进新兴产业标志性产品规模化示范应用,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创新试点示范。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和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三是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着力消化一批过剩产能,有序转移一批产能,整合重组一批产能。

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上规模。一是大力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实施小微企业“扶优助长”上规模培育计划,开展小微企业规范升级试点,认真落实小微企业上规模“三年万家”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加快培育创新型、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三是引导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制造。

深入推进“三名工程”。一是推广应用一批“浙江制造精品”。研究制定“浙江制造精品”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和扶持政策,建立“浙江制造精品”评选和推广机制,制订完善“品牌强省”建设政策。二是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加快制定实施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和产业联盟主导型等“五型企业”创建政策,加大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加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努力培育跨省跨国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大力培养一批知名企业家。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一是推进多层次“两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探索开展企业总部“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实施工业企业信息化“双百”工程,推进传统服务智能化。二是推行智慧制造模式。实施智慧制造“十百千”工程,引导工业生产方式变革。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开展智慧城市大型软件技术创新。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一批重点企业研究院,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研究院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推进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快实施产业关键重大技术“双十计划”,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深入推进强县强区建设。一是深入推进工业强县建设试点。以20个工业强县(市、区)试点单位为重点,支持试点县(市、区)重点产业做强做大。二是探索开展工业强区建设试点。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重点,以重点产业链为主导,创建主攻方向集中、空间布局集聚、政策资源集成、发展方式集约的高新区。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和运行监测。四是着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

猜你喜欢
规上去年同期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小微企业借款人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2011年12月全国分省市粗钢产量
2012年9月全国分省市焦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