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绿色”转型的现实路径*

2013-01-30 21:45沈幼平
中国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浆纸出版业纸张

文/沈幼平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目前GDP 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成长,环境承载力的透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然成为全社会都必须直面的话题。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报告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标志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一、绿色出版转型之艰

随着加强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们的共识,部分学者和出版业内人士近年来开始积极倡导绿色出版的概念。所谓绿色出版目前并无统一定义。概而言之,主要指在印刷物出版的整个产业链上,减少对森林等资源的破坏。降低出版、印刷、发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同时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工艺,减轻对环境的化学污染。

和一般公众的认知不同的是,传统的出版产业链实际是资源高消耗型行业。与传统出版相伴随的印刷业同时还是高污染行业。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730 万公顷森林中,有40%被制成纸浆造纸。我国从2003 年起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纸张消费国,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出版业主要使用优质原浆纸,森林友好型纸张(再生纸,通过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纸张,以及达到污染排放标准的草浆纸)的使用量非常有限。整个出版行业的绿色转型任务艰巨。

随着环境的恶化,资源的高度缺乏,低碳、绿色等环保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率先采取行动践行绿色出版主张的,是出版业的下游高度相关行业——印刷业。2010 年9 月17 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与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北京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绿色印刷将成为我国印刷业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2011 年3 月2 日,我国首个绿色印刷环保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印刷第一部分:平版印刷》颁布。这个标准将印刷方式及印刷产品作为使用对象,积极推动绿色认证制度在印刷企业的实施,推动整个印刷产业质量水平、技术结构的提升。

绿色印刷强调在印刷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重点关注民生的健康与安全。在操作层面上,特别需要关注原材料、废弃物之间的循环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强调纸张、板材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动低能耗加工、废液处理设备以及水性油墨、水性涂料等绿色印刷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尽快淘汰一批污染严重、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的产能。尽管绿色印刷的推广之路并不顺畅,但从操作层面其可实现性很强,只要国家监管到位,短期内全面实现绿色印刷还是很乐观的。

与绿色印刷相比,绿色出版的实现就困难得多。因为归根结底,绿色出版的最主要目标是减少森林的消耗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出版实现的途径无外乎两条,发展数字化出版,减少纸质出版物的发行量;使用森林友好型纸张替代原浆纸印刷出版物。数字化出版方面近年来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却是和纸质出版的同步增长。受制于技术因素、赢利模式和阅读习惯的惯性,数字出版物目前并未成为纸质出版物的市场替代者。至于森林友好型纸张的使用,虽然2008 年我国就启动了“爱书人,爱森林”项目。同年,第一部以“没有砍伐一棵树的绿色图书”为宣传号召,100%使用再生纸印刷的环保图书《阿米:星星的孩子》顺利出版,并且取得了首印5 万册良好业绩。但再生纸图书的市场前景仍不容乐观。这里面既有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的因素,也有成本方面的制约。

当然,从长远发展看,“无纸化”的数字出版,可以最大限度实现绿色出版的目标。但在现实语境下,纸质出版物的市场目前还难被取代。因此,实现绿色出版的阻力仍然来自纸质出版。市场化的出版业的商业利益考量,和绿色出版的目标间存在现实的矛盾。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的既定目标,出版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而追求出版物总量的扩张,是出版业实现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这就意味着纸质出版物的发行量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增大,对纸张的消耗也会随之加大。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出版业已经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在数字出版物真正被市场接受之前,纸质出版物总量的扩张还会持续。这是实现绿色出版的最大阻力。只要商业利益和绿色出版不能找到平衡点,这种阻力就不会消失。

从引进绿色出版概念来,研究者的目光多集中于狭义的纸质图书出版。实际上,图书出版用纸在所有印刷用纸中,只占有限的份额。并且在网络及数字出版的压力下,图书出版用纸总量的增长空间是相对有限的。从广义的角度看,报纸、杂志等大众纸媒,其他商业性的印刷品,主要是广告相关印刷品,更应是绿色出版目标覆盖的重点。那些依赖于大量广告版面的大众纸媒以及广告相关印刷品,广告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以一份都市报为例,广告版面的占比通常都在50%以上。大众纸媒消耗的一半纸张和印刷量,都是用于广告版面的印刷。更为复杂的是,大众纸媒对广告的依赖是刚性的,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依靠广告。因此,让大众纸媒减少广告版面是异常困难的,除非改变其大众媒体的根本属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DM广告等直接投送至消费者的广告形式正快速成长。无论是单页的广告传单,还是能多达百页以上的集纳型广告宣传画册。广告印刷品对纸张和印刷量的消耗都是巨大的,而且难以压缩。

在市场化背景下,无论是图书出版还是大众纸媒及广告印刷品出版,都存在数量扩张的刚性追求。这和绿色出版减少资源消耗的目标是有冲突的,也是绿色出版推广中的最大阻碍。要想真正实现全社会的绿色出版,就必须正视这个矛盾,设法寻找解决之道。

二、分阶段推进绿色出版

由于市场化背景下的出版业存在总量扩张的必然冲动,绿色出版目标的实现确实阻力重重。因此,绿色出版的实现应该是分阶段进行才具有现实可行性。

从远景看,网络化、数字化的“电子无纸”出版是终极的目标,也是最终真正实现绿色出版的必然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阅读习惯的变化,在发达国家,无纸化出版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不断增长。2012 年3 月13 日,《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所在公司宣布停印已有244 年历史的纸质版《大英百科全书》,今后将只提供电子版。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停止出版纸质版,对国际图书出版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书籍电子出版的时代来了!在传统的大众纸媒方面,日前,有着80 多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Newsweek)宣布将于今年年初全面停止发行纸质印刷版,完全转向数字版。而早在2009 年,拥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停止纸媒发行而改出网络版。尽管我国目前还处在传统纸媒的扩张期,但无纸化出版时代的到来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对我国的出版业而言,纸质出版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仍会是市场的主流。在当下,讨论绿色出版的路径,仍然要以纸媒为主要对象。如何在纸质出版物保证营业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出版,是值得每一位出版人思考的问题。

在纸质出版暂时不能被电子出版取代的情况下,绿色出版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非森林友好型纸张总消耗量的下降。尤其是对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其实现途径无非以下两条。

其一,逐步提高再生纸等森林友好型纸张的使用比例,是出版业绿色转型的最有效的现实路径。由于森林友好型纸张,尤其是各类再生纸的品质往往不如原浆纸,但制造成本却高于原浆纸。因此,出版业使用再生纸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图书出版业对纸张品质的要求普遍较高。而再生纸是以废纸做原料,将其打碎、去色制浆经过多种工序加工生产出来的纸张。由于造纸企业的原料废纸品质不一,多数情况下只能生产卫生纸等低级纸张。制造办公文化用纸对废纸品质和制造工艺要求很高,导致办公文化用再生纸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限制了市场推广。而且我国办公文化用再生纸的生产历史很短,2000 年北京才建立第一家生产企业。迄今为止,高品质办公文化用再生纸的产能,和整个图书出版业的用纸量悬殊巨大。如果政府不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进行鼓励,此一局面短期很难改观。此外,虽然经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两个阶段的大力推广,公众对环保的再生纸图书的接受度有所上升。但图书消费毕竟是付费的商品购买,短期内再生纸图书全面被市场接受尚有难度。

尽管存在以上诸多困难,出版业增加森林友好型纸张使用比例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随着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消费者最终必定会坦然接受再生纸图书。同时,在政府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下,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出版企业,对使用再生纸出版图书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

其二,从选题出版和营销环节入手,压缩无效出版的数量。对出版企业而言,出版的图书不能实现销售,积压在仓库里,就是一种无效出版。无效出版是对纸张和印刷资源的浪费。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符合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图书出版的选题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尽可能实现和市场的无缝对接。要把难以实现销售的选题压缩掉,或者减少印数,以减少纸张消耗。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移动终端等新技术营销平台,拉近读者和出版者的距离,实现“出版即销售”。对于那些绝版图书、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自费出版和根据顾客需求专门制作的图书等,甚至可以采用POD(按需印刷)方式出版。以完全杜绝库存积压,实现零库存销售。

和图书出版相比,报刊等大众纸媒和广告出版业的情况较为复杂。由于大众纸媒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尤其在厚报时代,发行收入远低于印刷成本,整个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广告。这导致大众纸媒上广告版的比重过大,尤其是彩色广告页的广泛采用,使得原浆纸的用量居高不下。而且大众纸媒的发行量决定广告的刊登价格,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就越高,同时广告版面的占比也就越大。这是一种滚雪球似的发展。至于DM广告等直投的印刷广告,也越来越趋向用高档原浆纸印刷,以期取得更好地传播效果。比如那些动辄数百页的集纳型广告宣传画册,其印刷之精美,用纸之高档,要远远超过普通杂志和图书。广告对于大众纸媒和广告出版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广告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大众纸媒和广告出版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对印刷广告的依赖,使得绿色出版目标的实现变得复杂而困难。同时,报纸印刷由于普遍采用车速高达十几万印张的高速彩色印刷机,其对新闻纸的强度等机械性能要求很高,采用再生新闻纸的工艺难度很大。在国内,尽管《中国环境报》在2001 年就尝试用再生新闻纸印刷出版,但大多数报纸目前还在使用原浆新闻纸印刷。从长远来看,如果再生新闻纸的生产工艺得到提高,加上印刷技术的改进,再生新闻纸在印刷适性方面达到原浆纸的标准。则再生新闻纸的使用量必然大幅提高。报纸等大众纸媒出版绿色化的阻力会大大减小。余下的问题,就是争取广告主的积极配合,尽可能在不减少广告收入的情况下,降低广告版面的占比。这是实现大众纸媒绿色出版的最现实的途径。对于广告业而言,除了积极推广再生纸印刷外,在不影响广告主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非印刷广告传播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美丽中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未来几年,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总目标。出版业作为森林资源的消耗大户,必须要克服一切困难,争取尽快实现全行业的绿色出版,为美丽中国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段维,严定友. 绿色出版:中国走向出版强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出版,2010,21

[3]谢明礼.关于绿色出版、循环出版和低碳出版的几点思考[J].编辑之友,2010,09

[4]周斌.绿色出版概念的厘清[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5]叶晓蕾.绿色出版,出版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出版参考,2012(Z1)

[6]刘湘溶,朱翔.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赵琳琳.绿色出版:为何发展如此难[N].新华书目报,2011-07-28

猜你喜欢
浆纸出版业纸张
◎Lecta 公司的部分纸张价格上调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不忘初心金海浆纸再出发
纸张黑白变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厦航客舱启用环保竹浆纸一年节约7000棵树
撕纸张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