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副词与范围副词“都”的共现模式

2013-01-31 11:19葛婷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句法副词语义

葛婷

(枣庄学院 文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0前言

张谊生(2000)“一起、一道、一同、一块(儿)、一齐、一并、一总、共同”列为协同副词。这种提法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早在1957年太田辰夫把“一齐、一同、一起、一块儿”作为范围副词的表共同的小类。协同副词“一起、一齐、一同、一道、一块儿”在一些语法书中也被归为范围副词,可见两者有相似之处。

我们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到91例“都一起”、26例“一起都”,80例“都一齐”、24例“一齐都”。例如:

(1)哪怕连累全家,大家一起都得死,他也不能打退堂鼓。

(2)这一连串的往事一齐都涌到我面前,使我陷入沉思和默想。

由上面的调查,我们看到协同副词与范围副词“都”存在句法紧连的情况,而且“都一起”、“都一齐”的出现的次数更多,协同副词大部分与谓语动词紧挨相连的,但有时协同副词就会出现在范围副词前, “一起都”、“一齐都”的数量要少。

那么协同副词与范围副词“都”的共现情况如何,句法上紧连的不同情况背后的动因是什么,这都是本文关心的。 本文尝试从语义差异、共现模式、互换动因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协同副词与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比较

1.1 协同副词与范围副词“都”的不同语义内涵

袁毓林(2005)认为“都1”的作用对象,其语义必须有周延解(distributive reading)即此类事物论域中的每个个体都要跟谓词匹配。董秀芳(2002)也认为“都”的语义针对的是某一特定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而不是针对集合的整体。董为光(2003)也认为:“都”在“总括事物”共性之前隐含着一个“逐一看待”该复数事物的动态过程。“都”不仅与它指向的复数事物有关而且涉及到这一动态过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都”的这种特性在不同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三种附加语义:(一)暗示同样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分别进行的;(二)说话人以分别看待的方式强调复数事物的行为是全部如此毫无例外的;(三)强调复数事物在某一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都”的语义功能是加合性,即对一组最小事件进行加合操作,从而表示一个复数性的事件。(袁毓林,2005)。

协同副词的典型用法也是在谓词性成分前作状语,既可以用来限定与谓词性成分相关的名词性成分所指称对象的范围,同时更重要的是限制动词性成分本身;协同副词重在揭示不同主体在某个时间、地点共同完成某事的协同方式。协同副词的语义功能是整合性,即对一组最小事件进行整合操作,表述一个相关性的事件。如:

(3)朱德与彭德怀、刘伯承等将一起指挥了这次反九路围攻。

(4)宋代文人苏轼,一天同他妹妹和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谈文。

在这两个例句中,“一起”整合了三者以上的人物,协同完成相关性的事件。

1.2 协同副词与范围副词“都”的不同语义重点

“都”作为表示总括的典型范围副词,也与复数的名词性成分同现,这一点和协同副词要求同现的名词性成分是复数相似(肖奚强,2002),同时两种都具有附谓性的特点(张谊生,2001)。例如:

(5)a.院子四周用木棍挑起的一些马灯,和朦胧的月光一起照出开会的人群。

b.挑茶担子、花担子的扁担都极软,一步一颤。

前例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的确有对协同主体范围的限定,但也不能忽略掉“一起”对“照出”的方式限制。语义指向与语义内涵的的限定是不同层面的内容,前者提问“谁照出”,自然是“马灯和月光”,问怎样“照出”,回答是“一起照出”。后者“都极软”,提问什么“极软”,是“挑茶担子和花担子”;提问怎样“极软”,“都”不可以回答,显然“都”对谓词“软”的修饰限制性弱,“都”起到的是范围限定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都”表达的语义只是协同副词表达语义的一部分。而“一起”不只是对范围的限定,也是对方式的说明。

2.协同副词与范围副词“都”的共现模式

2.1 协同副词和范围副词“都”在句子中的疏离情况

“都”和协同副词在句子中的疏离情况,存在着语义辖域相异和相交两种情况。

两者形式疏离,辖域相异时,试比较:

(6)他每到一地,都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加。

(7)虽说去过陈玉英家两次,那都是和金秀一起去看金枝,要不,就是给金枝送东西。

例6“一起”除了协同“他、当地干部群众”之外,还修饰“探讨”,强调动作发生的方式;“都”总括了“每到一地”,无一例外“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例7同。

形式上的疏离现象,同样存在语义辖域相交的时候。例如:

(8)当时我们都跟特委一起住在蛟洋,这时贺子珍已怀孕6个多月了……。

(9)此时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你的身上,此时此刻全中国的心脏都和你一起跳荡。

(10)老全告诉我和春生,这些人当初都和他一起逃跑过。

以上各例两者辖域交叉,但是一般是“一起”的辖域大于“都”的辖域,再如:

(11)那汉子回身一看:所有的人都拿眼睛看住他,一起轻轻地摇头。

(12)和张丽杰一起工作的同志都非常佩服她那旺盛的精力。

有时也有个别相反的,如:

(13)后来所有的外国女人和这日本人一起上街前,都在身上挂个牌子。

仔细分析,仍然是“一起”的辖域大。

2.2 协同副词和范围副词“都”在句子中的紧连情况

两者形式上紧连,语义辖域往往重合时,例如:

(14)大家都一起请教李勇奇,“这是什么东西?”

(15)我们两个人能够获此殊荣,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全人类,大家都一起行动起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但是句法紧连时,两者的语义辖域也有相异的情况,如:

(16)后来上学了,在一个学校,虽然不在一个班级,可是上课、下课都一起手牵手。

(17)那时候和我一起计划的是同寝室的一个姐妹,很投契的那种,那时候几乎所有的梦想我们都一起分享,所有的理想都一起去实现。

(18)他对李菁玉同志很尊重,凡事都一起商量,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东进纵队不长时间就打开了局面。

我们发现:“都”总括的是“课上、课下”、“所有的梦想、理想”和“凡事”,“一起”协同所有的人。两者的语义辖域互不交叉。

3. 互换动因

我们考察了“都”与协同副词的共现模式,以及两者共现模式与语义辖域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重点讨论在两者的共现模式中的两者的互换可接受度,以及互换差异,进而得出两者互换的动因。

3.1 协同副词与“都”在共现模式中的互换可接受度

通过第二节的考察,我们总结的两者共现模式,其中两者的互换可接受度是不同的。我们分别来看,首先,当两者在句法位置上是疏离关系时,两者互换可接受度几乎为零,如:

(6)他每到一地,都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加。

→﹡他每到一地,一起同当地干部群众都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加。

(7)虽说去过陈玉英家两次,那都是和金秀一起去看金枝,要不,就是给金枝送东西。

→﹡虽说去过陈玉英家两次,那一起是和金秀都去看金枝,要不,就是给金枝送东西。

互换后,句子不成立。所以当两者的语义辖域相异,句法位置疏离时,没有互换的可能性。

当两者的语义辖域相异,句法位置紧连时,互换可接受度仍然为零,例如:

(16)后来上学了,在一个学校,虽然不在一个班级,可是上课、下课都一起手牵手,就为这个学校的伙伴们还常常取笑他们。

→﹡后来上学了,在一个学校,虽然不在一个班级,可是上课、下课一起都手牵手。

(18)他对李菁玉同志很尊重,凡事都一起商量,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东进纵队不长时间就打开了局面。

→﹡他对李菁玉同志很尊重,凡事一起都商量,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东进纵队不长时间就打开了局面。

以上两例,可以观察到,“都”与协同副词的互换可接受度在语义辖域相异时低,尽管句法位置紧连对互换的可接受度影响小。

当协同副词与“都”的语义辖域相交时,句法位置表现为疏离,互换的可接受度低,比如:

(8)当时我们都跟特委一起住在蛟洋,这时贺子珍已怀孕6个多月了……。

→?当时我们一起跟特委都住在蛟洋,这时贺子珍已怀孕6个多月了……。

(9)此时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你的身上,此时此刻全中国的心脏都和你一起跳荡。

→?此时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你的身上,此时此刻全中国的心脏一起和你都跳荡。

(10)老全告诉我和春生,这些人当初都和他一起逃跑过。

→?老全告诉我和春生,这些人当初一起和他都逃跑过。

互换后,句子的可接受度很低。

当协同副词与“都”的语义辖域重合,且句法位置紧连时,互换可接受度极高,如:

(14)大家都一起请教李勇奇,“这是什么东西?”

→大家一起都请教李勇奇,“这是什么东西?”

(15)我们两个人能够获此殊荣,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全人类,大家都一起行动起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我们两个人能够获此殊荣,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全人类,大家一起都行动起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以上是互换的接受度情况。

3.2协同副词与“都”的互换差异与动因

互换可接受度高解决了句法上互换可能性的问题,那么可以互换的互换后在语义和语用上有什么差异呢?

(14)大家都一起请教李勇奇,“这是什么东西?”

→大家一起都请教李勇奇,“这是什么东西?”

(15)我们两个人能够获此殊荣,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全人类,大家都一起行动起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我们两个人能够获此殊荣,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全人类,大家一起都行动起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例子中,我们发现互换后,主要引起了语用焦点的调整与语义重心的转移。

董秀芳对“都”的阻隔效应从功能的角度得出了新的结论:如果表达焦点信息的成分出现在“都”和“都”的指向目标之间,句子就不合法;如果表达非焦点信息的成分出现在“都”和它的指向目标之间,句子就可以接受,“都”就是句子信息分布的分界线(袁毓林,2005)。

那么,对于“协同副词+都”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认为,此时的“协同副词”是句子的非焦点成分,它的主要的功能是与前面的名词性成分相互呼应,与“都”的功能相同,进一步限定谓语成分的范围。而“都+协同副词”的情况,从语用上看,主要是分而治之,协同副词成为句子的焦点,与后面的谓语动词结合紧密。由此带来了不同的语义重心。

(19)峰顶有平坦处,舒舒展展地仰卧在上面,顿时山啊、云啊、鸟啊,都一起屏息,只让你静静地休憩。汗收了,气平了,懒劲也上来了,再不想挪动。

这句话变换为:

(19’)峰顶有平坦处,舒舒展展地仰卧在上面,顿时山啊、云啊、鸟啊,一起都屏息,只让你静静地休憩。

变换前和变换后的语义表达显然不同。变换前重在表达协同主体的“屏息”的方式、状态,变换后重在表达协同主体无一例外地“屏息”了。

这也符合袁毓林的观点,“副词位置的浮动源于被约束成分对它的吸引力量,是受语义接近原则支配的”,那么“用语义接近这种语序临摹原则(iconicity principle)来解释多项副词共现时的排列次序的,既强调语义上有关联(association)的词项要尽可能地紧挨在一起,或者说在概念空间中语义距离近的词项在语句中的线性距离也相应地近”(董秀芳,2003)。

再如:

(20)她们都一起抓着她;她们的人数真多。

(21)到了家,把自己的假面具和衣服都一起剥下来了,直到第二天天亮之前,她是真正的她。

在例子中“都一起”连用时,协同副词距离谓词更近,它对谓词性成分的修饰越强,整合事件的侧重点突出,那么“都”与协同副词的使用相得益彰;而“一起都”连用时,“一起”距离谓词性成分距离较远,整合体词性成分的侧重点突出,就与“都”的加合功能一起加强了对体词性成分的范围的总括。

4.余论

当然,在这篇文章的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究,例如:与“都一起”和“一起都”共现的动词情况,对两者的选择有区别,“都一起”后倾向于动作动词,而“一起都”非动作性动词多一些;在这几个句子中,我们还能明显地感觉到“都”的虚化程度不同,如“她们都一起抓住了我;她们都一起欺骗了我,我把五个人一起都欺骗了。”;在“一起都”的使用中,还有把字句与被动意义的出现,这些都是可以展开的话题,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将继续下去。

[1]董为光. 副词“都”的“逐一看待”特性[J].语言研究,2003,(1).

[2]董秀芳.“都”和其他成分的语序及相关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3,(1).

[3]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袁毓林.“都”的加合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4).

[5]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5]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

[6]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7]张谊生.论现代汉语范围副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猜你喜欢
句法副词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语言与语义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