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宏观展望

2013-01-31 07:51翟静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高师师范类培养目标

【摘要】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高师音乐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新的世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本从培养目标、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多个方面,就新时期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进行了宏观上的展望

【关键词】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宏观展望

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和发展时期,邓小平同志亲自推动了教育界的“拨乱反正”,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方针,成为了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旗帜。在此基础上,1979年12月,教育部在郑州召开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部门主办的第一次关于师范类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的会议,这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时至今日,中国现代的高师音乐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回望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中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回顾三十年来所收获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教训,展望新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明确高师音乐的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中,主要包含四种形式。即专业类音乐教育、普通类音乐教育、社会类音乐教育和师范类音乐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范类音乐教育,因为其培养目标是广大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对于整个民族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担任培养这类人才重任的,就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系或音乐学院。那么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培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要求应该是:“具备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能够较好地完成音乐课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好一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工作。表现为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除了个人的原因之外,作为高师院校来说,还是没有明确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致使教育的过程,偏离了最初设计好的轨道。所以还是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再明确、再分析。我们的毕业生,不仅仅要会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有的综合素养,这种综合素养包含教学法的运用、音乐活动的开展、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等多个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这种目标的明确是我们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要始终秉承的原则理念。

二、突出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特征

在明确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之后,高师音乐教育就要进行自上而下的全面的调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身师范性的突出。现在的高师音乐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效仿专业的音乐教育,致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与实际的要求有不小的差距。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抓,抓的是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师范性教育。当前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着过分注重音乐技能的倾向,音乐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在这项培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就会影响到其它方面的培养,而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于音乐技能的要求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在技能培养和教学能力培养上进行重新的权衡,创造性的使两者得以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声乐教学中,可以打破原有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课形式,这种形式的益处在于,可以有更多的学生看到老师是“怎样教”的过程。教师向每一个同学讲述的过程,会给“局外”的学生以深刻的印象,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做老师,一名同学演唱完之后,有其它同学来进行点评,以此来逐渐培养学生教的能力。

同时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除了上好音乐课之外,还要经常的组织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或音乐活动。对此高师院校也要予以充分的认识,要重视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要多制造机会,力争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过上台表演的经历的,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一些音乐活动的组织工作,可以放手交给学生们去做,让他们逐渐的了解和熟悉演出的各个环节,以及舞美、灯光等方面的内容,今后学生们走上了工作岗位,能够在各个音乐活动中得心应手,不也是高师音乐教育师范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吗?

三、逐步调整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体现,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什么内容的学习,以实现培养的目标。所以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就是课程改革,也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要对师范性的学习内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细化。高师音乐教育近年来始终坚持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开设,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其特点是普遍适应性及较强,音乐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上的培训,采用音乐教学法来解决音乐教学中本身的问题。例如音乐审美学、音乐听觉训练等等,应当始终贯穿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对这一点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其次是要注意音乐课程本身内容上的平衡。高师音乐教育中,有很多带有综合特点的课程的,比如合唱与指挥课,大部分学校都是只重视合唱,而忽视了学生指挥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在中小学中,一遇到合唱,音乐教师往往都是指挥的第一人选。

四、坚持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办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也导致了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存。对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种政治政策,来满足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需要。在很多欠发达地区中,又以教育教师的缺乏最为严重。对此,高等师范学院要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各种号召。比如前几年国家先后在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校,进行了师范类学生定向培养,免收学费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成功,对此高等师范院校也要予以充分的重视,以满足不同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高师音乐教育还要坚持多元化的办学理念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不应该只存有音乐教育者一个专业,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音乐教育也需要一个的多样的环境,我们的毕业生,首先是一个音乐的爱好者、学习者,然后才是一位音乐教师。对此高师音乐院校可以开设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音乐专业。比如音乐治疗学、音乐编导、音乐剧表演、计算机作曲等等,这对于高师音乐教育本身来说是一种丰富,对于学生的就业层面也是一种扩宽,有助于我们培养更多的多层次和个人化的音乐人才和音乐教学人才。

五、全面加强师资建设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教师,所以师范类的专业的教师,较之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师,要求要更高。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和教师本身,都要注重新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丰富。首先是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的,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的思想也侵入了大学的校园。特别是作为音乐学习来说的,最近几年来的艺考热的盛行的,导致很多高中学生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技能上的指导,大学音乐教师成为了最佳的人选。不少教师为了赚取较高的辅导费用,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课外教学中去,致使本职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恶劣的。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曾经说过:“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学生们,就像是爱着我的孩子们一样。”我们的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的。同时音乐是一门包含着情感的艺术,只有真正热爱音乐的、热爱学生的教师,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着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的人。

其次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想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则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过于那种吃老本的现象,已经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些新的知识,不经过学习,自己就不能掌握,更不能传授给学生的。而我们的学生今后所走向的教师岗位,是需要一个丰富和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比如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科综合,音乐往往和美术、文学、戏剧等诸多知识联系起来,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学科综合也就无从谈起。可能教师能够直接传达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给学生树立了一个不断学习的榜样的,只有热爱的学习的教师,才会有热爱学习的学生。

最后是要加强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同一地区的高校,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高校,只要有音乐专业的,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的,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对此要学校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哪段时期派哪位教师外出学习,什么时间举办一次公开课,定期和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等等,让教师在学习中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身。

六、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科研水平是衡量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要想使高师音乐教育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必须要有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为理论支撑。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的科研全面开花,出现了很多既有学术性,又有理论操作性的学术著述,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目前各个高校对于科研工作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并重,并将科研成果和教师的职称评定相挂钩;有的学校还是以教学为主,鼓励教师进行初步的科研。这两种要求都存在着不良的倾向。重科研,轻教学这种状况,直接违背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宗旨,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如果教师只搞科研,忽视了教学,学生基础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就得不到保障。而且科研的成果最终是要靠教学来体现,我们倡导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就是这个道理,离开了教学的科研,无异于闭门造车,是难以有真正意义的上的成果的。而重教学,轻科研,也是不可取的。实践总是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的,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理念,才会有先进的行动,倘若只是沿用着过去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一成不变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的。所以高师院校的要注意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使两者走上一个和谐发展的轨道。

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经过这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高师音乐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高师音乐教育思想和目标的不断明确、高师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队伍不断发展等。与此同时,目前师范类音乐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如过分的追求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忽视师范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等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如师范音乐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如何处理好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的偏差及学生的就业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解决。新世纪的我们应该建立为中国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郭声健.新中国高等艺术师范教育50年回眸[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6)

[2]杨力.前进中的中国学校艺术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1991(5)

[3]尹红,张友刚.新中国师范音乐教育述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4]刘镇枉,喻意志.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展望口.天津音乐学院学

作者简介:翟静,许昌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高师师范类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