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中职学校焊接教学

2013-02-02 00:59于泓李德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4期
关键词:实训中职技能

■于泓 李德成

如何搞好中职学校焊接教学

■于泓 李德成

10.3969/j.issn.1671-489X.2013.14.108

作者:于泓,中专讲师,焊接技师;李德成,中专讲师。

1 我国中职学校焊接教学发展现状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据统计,中国钢产量2011年超过6.8亿吨,而60%~70%的钢要通过焊接加工成型,由此可见,在新世纪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和企业对焊接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而中职学校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焊接“生力军”的重要任务,职业学校的焊接办学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焊接教师队伍仍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焊接专业的教师欠缺;焊接专业教师的学历不高、焊接教学生产经验少;各中职学校对焊接专业认识不够,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焊接专业起步发展较其他专业晚;又因为焊接工作条件较恶劣,学校激励措施不够,教师不愿从事这项实践活动,导致中职焊接师资力量更加匮乏。这样就造成目前中职学校焊接教学内容单一,教师缺少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焊接教学仍没有走下讲台,仍认为只要会了理论,才能够去实践,脱离学生就业时的岗位技能要求;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实践接触机会较少,能力得不到发挥;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中职焊接教学体系,焊接教学研究更是无从谈起,培养的学生焊接实战能力严重低下,很难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如何解决这一对立矛盾,是当前职教焊接教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 对搞好中职学校焊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2.1 明确焊接教学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焊接专业要想办出特色,必须大力开展以职业工作行动能力过程为导向的实训、项目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处处实践“基于职业工作能力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及“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配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协助焊接理论指导,达到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满足焊接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学做合一、课程与岗位零距离、生动、具体、直观的现代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人人成为焊接中、高级技术人才。

2.2 焊接教师思想要转变

1)焊接教师要树立作为研究者的思想。教师即研究者。心理学家斯滕豪斯在1975年就提出教师必须作为研究者才能实现专业化的论断。焊接教师站的位置要更高,看得更远,实践更多,能力更大,逐步培养教研结合、以研促教的教学思想。

2)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焊接教师的共识。①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焊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焊接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②同伴互助。以焊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形成焊接课程开发团队。③焊接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焊接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焊接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焊接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焊接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秀焊接教师群体,结合新思想、新理念开发针对性好的焊接课程。

2.3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焊接技能培养为本位、以焊接行动能力过程为导向的焊接项目式实训教学新模式

通过对焊接教学的研究,笔者认为焊接教师要以教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为主,教师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学媒体由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位。

焊接教学内容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技能”,还包括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焊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焊接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技能的培养是学生胜任焊接职业活动的基本能力,是焊接教育存在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释放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使学生焊接技能水平得以提升。如焊条电弧焊,若没有两年的实践是很难成手的。在提升焊接能力中,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全局,为学生终身着想,如:教会学生在焊接中如何选材料,选这种材料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在焊接过程中要选择什么样的焊接工艺来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对于产生的缺陷怎样在产品设计、焊接工艺上来避免或减少,是否在焊前或者焊后进行相关处理,等等。

此外,要求一定要大力发展以焊接这一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的焊接项目式实训模块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项目式实训模块教学是焊接教学最实用的锻炼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边干边讲、目的专一、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教学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性强,就问题解决问题,可实现学生的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和培养。

职业行动能力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又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教育取得巨大成功,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用手+动脑(职业活动)。开好应用于焊接实训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实现个人完善与个体行动能力的培养,用于克服工作的困难,优化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构想的战略。即在实训中,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规程去操作,让学生去体验到企业生产具体要求,熟悉这种环境,达到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4 很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分配关系

有教师认为,教书工作就是理论、实践各一半,不会理论就无法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先教室后车间。通过课题研究后,教师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如果非用数字来规划的话,理论2、实践8,因为职业学校的焊接教学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技能人才,焊接技能主要是靠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摸索中练就的,光理论不实践没效果。就是理论课也大都在干中讲,只是确实需要时才在车间配备的白板上或者在多媒体教室里集中总结、展示。中职学生的理论不行,但实践能力很强,如果做到干中学,教学质量特别高、效率特别快,会干了,道理自然就通了,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

2.5 焊接教师资队伍的合理结构

焊接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三部分人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

1)焊接专业带头人: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造诣,了解并把握本专业的现状、前沿与发展趋势;②具有较高的焊接教学水平,能够成为本专业的“示范”;③具有较丰富的焊接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焊接技能;④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知名度,与焊接行业保持紧密的联系;⑤对焊接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有明确、可行的思路;⑥具有较高的专业学历、学位。

2)焊接骨干教师:①具有较高的焊接学术水平、焊接教学水平、焊接专业技能,且在焊接某一方面比较突出;②能够承担本焊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③能够独立争取并承担焊接科研任务;④能够协助配合专业带头人做好焊接专业建设规划并带头实施;⑤焊接骨干教师中的优秀者应成为后备专业带头人。

3)一般焊接教师。对个人而言,具备焊接教师基本的身心素质(健康的身心、道德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焊接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与焊接能力结构,较为丰富的焊接实践经历和经验;对群体而言,应力求在焊接学历、学源、经验、年龄、职称、数量、心理等方面形成合理结构。

3 认识并理解“焊接教师流动”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

2)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

5)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山东省昌邑市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实训中职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