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信伟:成都县域内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

2013-02-12 07:34
中国西部 2013年21期
关键词:成都市全市城乡

记者:自去年提出“学有良教”的目标以来,成都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吕信伟:一年以来,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学有良教、品质卓越”的努力方向,按照“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指向”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思路,加大教育投入和“市域统筹”力度,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深化发展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和评估标准“六个一体化”的成都模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记者:财政的投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问去年成都在这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吕信伟:2012年,我们的财政教育投入实现了历史性增长。全市各级一般预算安排财政教育支出162.3亿元,占全市财政教育支出195.6亿元的82.98%,较2003年20.3亿元增加142亿元,为2003年的8倍,年均增长26%,较2011年净增49.35亿元,增长34%,超过当年财政支出增长19个百分点。市财政局、教育局、统计局联合行文对各区(市)县教育投入进行年度监测并发布公告,分级落实政府责任。

充满阳光的成都孩子

2012年,市政府出台《成都市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3年内财政新增投入近40亿元,从人、财、物等方面全面提升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确保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其中,全市城乡教师编制统一,执行国家城市标准;城乡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已分别提高到700元/生·年、900元/生·年,并两年动态调整一次;继北京、上海后,成为全国第3个全面实施教室光环境改造的城市;分批对470个公办中小学校运动场进行标准化改造。

同时,我们不断加大了以“两免一补”为重点的教育资助力度。建立了中央、市、区(市)县三级财政“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投入机制,针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完善“不重不漏全覆盖”帮困助学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政策。在做好邛崃市、大邑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省级试点基础上,在三圈层其他6个市(县)推进市级试点工作,受益农村学生26.1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4579人,实现“应进全进”目标,入学率达99. 1%。2010年至2012年,市级财政安排学生资助政策资金分别达到8.2亿元、8.86亿元、10.39亿元。

记者: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成都在构建“全域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请问,成都在推进城乡教育互动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吕信伟: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城乡教育服务水平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开通了初中录播式教学、小学植入式教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市实验小学实现了常态化的全日制远程教学。

我们大力推动名校进新区、进园区、进山区、进灾区,共组建了义务教育名校集团52个,带动125所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我市实施“三圈一体”战略,着力推动区县教育结对发展,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组建了10对“一对一”的教育联盟,整体推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25所较好的学校与255所较弱的学校跨区域深度结对。

不断完善师资均衡配置机制。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同一县域内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2012年,全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级干部交流任职389人,教师交流4759人,占应交流人数的16%。

优秀师资市域统筹力度加大。从2010年起,每年从城区选拔40名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3年,从农村学校选拔40名后备干部到城区挂职锻炼1年。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派1%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服务,各城区按照不少于城乡结对学校专任教师总数2%选派教师开展支教。

教师资源配置倾斜农村。实施地方“免费师范生计划”,每年招收培养100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定向到农村任教5年。实施“成都市高校毕业生支教计划”,已累计招募2628名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实施“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三年已累计招募教师87名(次)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

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公平就学”。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段“择校热”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平等就学”。2012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34.1万人。

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不断完善市、区(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全市3.6万留守学生(在校寄宿留守儿童达2万人)健康成长。

记者:如今,“学有良教”已经成为成都教育事业发展的自觉方向,近期,成都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哪些成效?

吕信伟:目前,成都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一是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2年底,全市19个区(市)县(高新区除外)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区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公众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的要求,并全部通过省级评估,待今年教育部认定后,成都有望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全域实现该目标的城市。这是我市继1996年完成“双基”、2005年基本“普高”之后,成都教育又一次新的跨越。

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成都的追求

二是资源均衡配置城乡差距显著缩小。2012年,城乡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生均图书数量大致相当。生均教学设备值特别是初中生均教学设备值的城乡差距缩小明显,城乡比从2009年的1∶0.46缩小到1∶0.85。城乡教师学历达标率实现了均衡,小学、初中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的城乡比,分别从2009年的1∶0.81、1∶0.83缩小到 1∶0.83、1∶0.89。

三是教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2012年,城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城乡差距由0.3个百分点缩小到0.2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城乡差距由6.44个百分点缩小到2.8个百分点。根据2012年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义务教育均衡总指数为0.39,较上年度的0.41进一步降低。

记者:未来几年,贵市将以怎样的思路更好地实现“学有良教”的发展目标?

吕信伟: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自觉担当“首位城市”的光荣使命,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扎实推进成都教育的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学有良教”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深入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成都市全市城乡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