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教学改革相融通的实践研究

2013-02-17 21:55曾金发曹玉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大赛

曾金发 曹玉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一、引言

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2007年以来,全国、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都如火如荼的举行,现今“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已经形成。职业技能大赛的举行,既是高职院校展示教育教学成果的舞台,又有利于助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作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相融通的实践

职业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考核,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风向标的引领作用。因此,职业技能大赛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教育主管部门也对职业技能大赛寄予了新的厚望。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每所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所持有的目标不同,导致高职院校在将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相融通的实践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1、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要求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有竞赛项目是大赛组委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广泛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基础之上分析论证而设置的,按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策划竞赛项目,职业技能大赛在项目设置方面更加贴近市场。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为了实现所培养的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职业技能大赛导向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必须由“知识体系”向“工作体系”转变,实现由“理论到实践”转变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使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成为主体,以职业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页设计师方向)中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根据学生的现状和认知规律,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重构设计,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真实的网站开发步骤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依据网站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进行编排。以设计一个真实的“小桂子工作室”网站项目,按照“任务驱动、分层递进、学生主体”的思路组织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项目调查、方案决策、计划制定、组织分工、项目实施、结果测试、文档提交、项目评价八个工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改革,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真正的实现了技能大赛对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引领作用。

2、以技能大赛为契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纵观近年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发现技能大赛的每个项目,都不是某一门课程或是某一个指导老师可以独立完成的,大赛通常都是由行业企业根据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要来设置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以学生将来职业工作中的任务为载体,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体悟工作的过程,以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或相关内容确定比赛项目和规则。因此,通过吸取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对高职课程进行改革、提炼,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将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更加贴近,使课程体系更加趋向于校企合作、工作结合。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本着职业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改革携手并进的原则,通过各类大赛,了解目前行业发展现状及专业的前沿技术,紧紧抓住课程内涵所对应的职业需求,从教学体系、课程体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发展之路。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计算机大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完全维护,竞赛项目所牵涉的内容模块主要有:网络组建(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服务器配置及应用、网络安全配置与防护、制作相关工程文件。根据这一大赛要求,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将课程设计为三大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职业)技能课。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在基础课中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设成《数据通信与网络》与《TCP/IP基础》两门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中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接口电路》整合为《微机原理与接口》;在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中开设了《Linux用户管理》、《Linux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整个课程体系中还设有选修课,选修课程分为职业技能限选课和人文素质任选课,选修课成为专业课有利的拓展与延伸。

信息工程系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有效的推动了本系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 2011年江西省网络工程赛技能大赛”中获得专科组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在“ 2012年江西省网络工程赛技能大赛”中获得专科组二等奖二项,计算机操作获得一等奖三项。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强,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省内兄弟院校的前茅。

3、搭建良好竞赛平台,营造浓厚赛学氛围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江西财经职业每年都举行不同专业的院级职业技能大赛,其中信息工程系自己每年举办一届IT文化节,IT文化节活动均邀请行业企业参与,IT技能竞赛项目囊括信息工程系所有的专业,活动时间跨度长,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安排不同的专业技能竞赛,每年涉及的竞赛项目主要有:汉字入录大赛、求职简历制作大赛、海报设计大赛、PPT制作大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动漫设计制作大赛、PS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网络工程竞赛、Flash广告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系列技能竞赛。在IT技能竞赛活动过程中,赛事组委会配备了相关的专业教师担任竞赛指导老师,使技能竞赛尽可能覆盖每位专业教师,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与专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模块进行参赛,从而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尽显身手。通过IT文化节竞赛活动的组织、培训、参赛等一系列环节,建立起了有效的IT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大赛为获奖选手营造了荣誉感、铺就了成才路,学生中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求实创新、掌握技能成就人生的浓厚学习氛围形成了,同时也为省赛、国赛选拔储备了优秀选手,层层选拔,逐级竞赛的模式形成了。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有效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使高职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与此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与学生素质拓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拓展计划,根据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将素质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科学设计每学期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素质训练项目),按活动内容制定详实的考核标准,有效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工程系成立了江西财经职业学院IT社团,IT社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下设网站建设小组、党员电脑维护部2个兴趣小组。社团成员由2个梯队组成,第一梯队主要成员为大二学生,在社团的强化训练下,参与网站项目的开发、电脑维护,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承接的各类网站、维护电脑及参与各类竞赛。第二梯队从大一新生中招募,由老成员进行培训,拓展课堂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开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同梯队的成员负责项目的不同技术,每周进行一次技术交流会,汇报最新进展和学习最新技术,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IT社团以创新小组形式,形成老师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的一种新的职教模式,在教师带领下,对外承接网站建设项目,让学生尽早渗入到网站项目的开发之中。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相融通对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良好的效应,有利的推动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大幅的提升。但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改革相融通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仍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1]安彬.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2 年06 期

[2]昊达.教学与技能竞赛对接模式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大赛
插秧大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