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积极心理因素的塑造研究

2013-02-17 21:55李勇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目标职业

李勇男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深知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扰也深深地触动着我,自己也不断地在鞭策和思索如何有效地使积极心理因素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塑造积极心理因素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了深入探讨,为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心理基础。

一、职业生涯规划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的概念尽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国内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明确其目标,并制定出合理的实施计划,开发其潜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质,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

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容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地关注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择业。

1、焦恐心理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焦恐心理是最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的产生多是由于对未来择业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而造成的。由于大学生对未来自己的发展没有清晰的目标,对于就业市场也没有充分的调研,种种未知因素导致他们终日焦虑急躁、惶恐不安。而大学生们想要摆脱这种焦恐心理,就要使自己走出假想的困境,走出就业实践的第一步,在就业实习阶段,乐于尝试一切未知的和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认识自我,界定自我,丰富自我,在行动中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清晰自己奋斗的目标。

2、逃避与观望心理

还有部分大学生常常持有逃避与观望心理,不敢真正地推销自己,害怕失败,担心被拒绝,不敢出门找工作,主观上也没有意愿去找工作,常常以考研为借口躲避就业,但这只是自欺欺人的表现,最终使自己错失良机。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该时刻提醒大学生们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在择业的过程中展现自己,不要害怕失败,应该意识到失败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会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并且在失败中一蹶不振。这种逃避与观望的心理只会让坐以待毙的大学生们虚度时间,浪费光阴。

3、理想化心理

当代的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从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爱好出发选择职业,而是一味地追求众人眼中的高工薪、高地位、高福利等职业,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好高骛远。当这种理想化的心理碰到就业残酷的现实时,大学生们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可以说这种心理的根源就是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看上去自命不凡的表象下其实是自卑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理想化的同学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高材生的身份自居,认为在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应该在用人单位那里得到优待,可是在择业过程中,骄傲自满的表现是不会得到用人单位垂青的,其结果就是一直处于待业的状态。

三、积极心理因素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因素,包括热情、坦诚、快乐、幸福、满足、自信、开朗、大方、有爱的能力等。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运用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够使大学生客观分析社会现实和自我的发展现状,在不断总结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克服各种困难,做到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在择业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自我实现,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不仅是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且是个人了解自己扮演这些角色的一种能力,是我们察识多面自我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从自我认识开始。”“人,只有当他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大学生准确的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条件,只有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够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位和目标,使自己在未来的择业过程中保持明确的方向,才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专业特征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估。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校教育者可以通过体验式练习、工作实习、面试培训、情景模仿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们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具体的、完整的、切合实际的择业目标。另外,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由于不能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因此总是习惯性地采用悲观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这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心灵安上了沉重的枷锁,然而要打破它需要我们的老师们将乐观积极的归因方式传授予他们。正确的归因、积极的认知会给大学生们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最终可以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择业的浪潮中。

2、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较大,这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生活、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并从此怨天尤人,终日唉声叹气。应对这一现象,高校教育者应该鼓励大学生们勇于面对现实,把就业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当作是历练自己的机会,有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就业压力大这一残酷的现实面前,大学生们的竞争压力也不言而喻,但应该学会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着放松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保持冷静客观理智的态度克服各种困难并走向成功。

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方面,大学生们尤其应该注意改变自己习惯了的消极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方式。可以通过户外运动、音乐赏析、旅行散心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合理地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稳定自己的情绪,达到有效的自我控制。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但却有很多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与同学们交往困难的现象。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因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或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愿与他人交往,他们往往敏感多疑,会时常觉得其他同学在背后议论他、看不起他。这样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自己远离了群体,远离了同学们。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让他们放下自尊,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他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真心帮助他人,可以在群体中寻求到关爱和互助,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积极肯定自我,勇敢地迎接挑战和坚持自我的勇气。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个人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塑造健康身心和形成安全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果敢、开朗热情、自信宽容等积极的心理因素,在择业遇到困难时,也可以通过对亲朋好友的诉说来减缓压力,舒缓情绪,为再一次的择业做好准备。

4、提高自我实现能力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关于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不断征服自我的过程。在达到一个既定目标后,要继续下一个目标,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成功,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将优势最大化,缺点最小化。通过不断地自我实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实现更高更好的目标。希望当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因素的培养,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实现的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深刻地认识到了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对他们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运用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开展。大学生如果想要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取得成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但具备一个健康良好积极的心态才能使大学生们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最终才有可能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孙佳蕊.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

[3]于玄.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G].南京林业大学。

[4]马春明,王云洁著.基于认识自我—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M]。

[5]刘四军.利用积极心理学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医药管理杂志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目标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职业写作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