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2-17 21:55王之求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负性情感大学生

王之求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的重视应试教育,而导致情感教育的缺位,加之家庭情感教育的不足等有关问题,使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社会情感欠缺、感恩之心缺乏、人际情感疏远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近年来,部分高校逐渐开设了情感教育等相关课程,诸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女性学》、《大学生情感》等课程,这些课程一开设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关注。这些高校把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效结合,使情感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近现代以来,中西方学术界开始关注情感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前苏联的教育专家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以及我国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美感教育不可偏废”思想等,都被广泛地借鉴与融入实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刻,需要同时处理学业、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自我心态调节以及就业等关系。因此,他们的情感生活较为复杂,及时有效的情感教育与引导,提高其情感素质,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预备期。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各种负性影响的冲击下,传统的价值观并不被大家所认可,然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实现商品的价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商品的最大利润是商家的最终目的,在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的同时,容易给大学生带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中。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情感,从而形成社会责任感。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由于情感需要的多元性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表现为自我矛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想要摆脱家长及老师对他们的各种束缚,觉得自己已经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身心尚不健全,抗压力极弱,对社会规律的不适应.如果情感问题解决不当,便不能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和遇到的问题,随即就会影响到个人的整体发展和生活质量。能否合理的调节自身的情绪防止过激行为的产生,这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甚至是未来发展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展开的,在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方式下,重理轻情的教育成为了我国现行教育的普遍现象,一切看分数、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的教育使得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产生了缺口。到了大学,我们又认为情感教育是中小学的内容,情感教育再次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虽说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情感教育的实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课程,在素质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增进情感教育内容,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二、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大学生整体上看,他们的情感状况还是比较好的,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具有国家主人翁的情感意识。但是部分学生存在着问题,也是不可否认的。开展情感教育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情感存在的问题,方可“对症下药”。

1、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存在的问题

感恩情感相对缺失。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理性之上感性次之的教育痼疾使得大学生几乎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书本中,竞争压力的加大,无疑使人们更加重视分数,而缺乏对情感教育的培养。“曾经有调查显示,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76%的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①

道德情感冷漠。近年来,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增加,常常表现为对任何事情的热情度不高、极端性格的出现、不珍惜自身生命,同时也对他人的生命漠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2007年2月5日,据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2004年的马加爵杀害4名寝室同学的事件;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一周之内有4名学生接连跳楼自杀;2010年贵州省的初一女生被两名男生拉回宿舍轮奸,同寝室的16名男生漠然视之;浙江教育学院周英民用裁纸刀杀害同学洪某并将同学石沉西湖等等。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情绪又易冲动,因而导致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2、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欠缺的表现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要,从理论运用到实践实施情感教育还处于较薄弱状态,存在着情感教育的缺失或者弱化问题。

从情感教育的内容上看无合理安排,情感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责任感教育是重中之重。情感教育在内容上往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培养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正确三观教育。感恩教育、自我认知、心灵成长、人际关系内容较少,心理焦虑和精神障碍等被忽略。

从情感教育的途径上看,仍然是以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主。开展情感教育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以平等的关系相处。而当今的教育途径,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去参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都不没有很好地贴近情感层面进行教育。

从情感教育的方式上看,通常是以教育者讲授为主要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忽视自身的感情素质,缺乏情感的渗透,以传统的说教为主,当在课堂上以纯理性的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时,让学生感觉枯燥与无味,不感兴趣。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教育,只是将分数看作是成败之首。

三、完善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

1.增加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校是学生每天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从学校的教育入手是关键。学校应该开设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课程,教学形式讲求新颖独特,让学生在每一种情境中体验真实的情感,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在大学教育中,学校应该更注重培养一种责任感、成人感和使命感,并且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健康的情感体验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和的沟通之上,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挚情感,并且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关注学生的负性情感

针对学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学校及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负性情绪。教师和家长应该懂得识别负性情感,应该适当的允许学生表现出负性情绪。竞争压力,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出现的问题,和老师之间的不愉快相处,甚至是与异性的不正当交往都是产生负性情绪的直接诱因,长期的心理积压会导致恶性极端事件的发生。在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的同时,学生自身应该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3.优化情感教育的方式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优化课堂结构,开展相应的情感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生动的教学范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情感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及人际交往的勇气,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双向的、互惠的关切感情和信任感的交流;另外,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正视现实,勇于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养成勇敢、坚强的心理品质。

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达到以智育情;举行话剧表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达到以境育情,让大学生在积极进取的活动中接受情感教育。

注 释:

①牟艳娟,秦崇兰.青少年情感缺失与情感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

[1]郑日昌.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2,(5).

[2]张文新,王美萍.青少年的自主期望、对父母权威的态度与亲子冲突和亲合[J].心理学报,2006,(6).

[3]牟艳娟,秦崇兰.青少年情感缺失与情感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

[4]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卢家楣.情感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6]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心理科学,2005,(5)

[7]刘世保.青少年公民责任感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8]冯源.中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结构及特点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8.

[9]赖瑞云.新教材中的体验课程观.中国教育报[J].2002,(8).

猜你喜欢
负性情感大学生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情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大学生之歌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