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观察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视角

2013-02-19 21:31朱烜伯刘明海马懿莉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硬核马克思主义科学

■朱烜伯 刘明海 马懿莉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什么是科学、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上有着广泛的争论,这直接影响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本文借鉴西方著名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es)的科学研究纲领,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内在结构、理论品质、具体结论、论证方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高度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过程中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

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之处就在于它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有人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此,问题集中在判断科学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仅仅由评判者主观设定一个标准来进行判断,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拉卡托斯认为,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科学不能仅靠具体的单个命题或理论,而要研究一个整体的理论构成或者贯穿于始终的某种连续性。他既反对传统的可证实性标准,也反对波普尔的可证伪性标准。可证实性标准是从经验标准出发,只具有很高的或然性,而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认识到理论本身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客观性和坚韧性。拉卡托斯提出,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着距离,理论命题难免会有错误,但是科学家会通过适当地调整背景知识,把它从经验中拯救出来。这就是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系列的理论内容相互关联在一起的整体,这个相互交织的体系才是科学理论的本质。

精致证伪主义表明,评价科学理论体系必须把主要理论、辅助性假说以及初始条件结合起来,“它以理论系列的概念取代了理论的概念来作为发现逻辑的基本的概念。只有理论系列而一人给定的理论才能被评价为科学的或伪科学的。但是,这种理论系列的中成员通常被明显的连续性联系在一起,这一连续性把它们结合成研究的纲领。”[1](P5)既然评价的不是单个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系列,是理论系列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那么这个科学体系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拉卡托斯认为,它由四个部分构成:由基本理论构成的“硬核”;由辅助假设构成的“保护带”;保护硬核的反面启示法;改善和发展理论的正面启示法。

硬核是构成科学理论的核心部分,它是坚韧的、不许改变和反驳的。具体而言,硬核是科学理论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如地心说是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的“硬核”,牛顿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硬核”。保护带是指保护科学理论硬核的边缘地带,它由许多辅助性假说构成,主要任务是保卫硬核,避免硬核遭到反驳。也就是说,保护带会主动地把反对的矛头引向自身,并通过修改和调整辅助性假说来承担错误的责任。比如,当古代的天文观测与托勒密的学说不相符合时,科学家们就以修改本轮和均轮等辅助性假说来避免经验事实对地心说的反驳。而正面和反面启示法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针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驳而做出的反应,是保证科学理论发展的必要对策。它们通过被动或主动地增加、修改、调整和完善辅助性假说来进一步地发展科学理论。

拉卡托斯从动态的历史过程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表明,科学理论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马克思主义就与教条主义作斗争,反对拘泥于个别结论而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理论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又增添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等有机组成部分。就此来看,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相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在遵循着自己独特的科学研究纲领,并且成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框架。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硬核”

按照拉卡托斯的思想,硬核是科学理论的基石。它们不容易被否定,如果轻易被否定了,那么整个理论大厦也就崩塌。马克思主义的“硬核”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称其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这是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的理论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方针。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了以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描绘了整个物质世界的图景,提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了具体实践经验,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极大地提高人们全面发展的自觉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决不可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与各种唯心主义彻底决裂;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才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

当代西方不少学者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时,只强调发展,而放弃了“硬核”,提出了所谓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实际上,这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抛弃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硬核”不能丢,丢掉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硬核”要做到四个方面:第一,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当代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学术界充斥着各种改头换面的唯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些学者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实际上大谈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甚至要用西方马克思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第二,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理解应当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实质,而不是机械地从经典文本的只字片语中去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条主义历来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尖锐批判,也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大敌。第三,纠正和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硬核”的研究。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硬核”的研究存在着争论,也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看法,比如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唯物主义等等。这些提法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方法单独抽出来,进而冠以全面“真实”的马克思主义的头衔。第四,明确区分马克思主义的“硬核”与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在具体情况下提出的具体论断分开。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与发展,但它们都是随着具体实践过程而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P248)

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

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科学的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模型,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模型,它受到历史、经验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调整外在保护带,以此捍卫内部的硬核。所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保护带”的职责就是避免基本的理论受经验的攻击。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保护带主动把反驳引向自身,让辅助性假设承担责任,通过修改辅助性假设保护硬核。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不可能竭尽所有人类社会的知识,也不可能给人们提供所有的知识内容,它的任务就是根据具体条件、环境下提出的论断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硬核与实质,而在于具体理论的历史性和实践性,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主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理论。当具体理论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而应用于所有情况时,就是把科学当成一种机械的模式。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这是由它的基本内核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为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不断地提出新的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第一,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的实践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征。这里的实践性相当于拉卡托斯所讲的经验反驳,它的最大特点是直接现实性。一方面,实践是具体的,它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现实条件下进行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不断发展的,它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反复强调,“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3](P669),“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P248)。列宁把这一特点概括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正确定位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它是后者的运用与发展。当具体理论不能适用于具体实践时,应当指向这些具体理论本身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硬核。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保护带”并不是死抱住某些教条而对现实问题不闻不问,它始终对现实问题而作出主动的反应。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者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建构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保护带。

四、充分利用来自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的发展来自于两方面的启示:一些规则告诉我们要避免哪些研究道路,即反面启发法,另一些告诉我们要寻求哪些道路,即正面启发法。这两种启示法告诉我们,禁止将否定后件式对准科学“硬核”。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通过经验事实而直接否定科学的基本理念,相反,为了保护内核,我们必须调整甚至替换原有的辅助假说。同样,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我们也应当重视这些启示法。它告诉我们哪些是我们应当坚持和避免的,哪些是我们应当发展和深化的。

反面启示法是证明科学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产生时受到无数反例的驳斥。但是牛顿论者主要通过推翻据以确立“反证据”的那些原先的观察理论,十分顽强而巧妙地将一个又一个的反面证据变成了正面证据。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造成了新的反例,但他们随后又解决了。这表明,反例并不是科学发展的障碍,恰恰相反,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契机。马克思主义者要充分、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与要义,不断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进程中通过与修正主义、孟什维主义争论,不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及其内在统一性,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通过消解反对证据而逐渐发展的历史。

如果说反面启示法只是一个被动的发展过程,正面启示法则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正面启示法要求科学家不要为反证据所迷惑,而要深入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关系、本质规则。牛顿在建立自己的定律时,提出太阳和行星不是质点而质球,这是不需要依靠多少外在观察因素的。同样,在创立唯物史观时,马克思并没有只关注社会意识问题存在的反常情况,而是抓住社会存在这一客观基础,提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研究剩余价值规律时,马克思是从包含着资本主义简单关系的商品开始,通过逻辑系统的分析而得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实质。正面启示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现实而正常的发展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既然正反启示法在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应当重视正反两方面的启示。第一,全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领域。从正面启示法来看,科学本身有着内在的规律,它是不可改变的。真正的科学家会透过大量的复杂现象抽象出本质,进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不断加强理论素养,充分掌握各种科学的方法,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过程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第二,关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动向。按照反面启示法,反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阻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推动力。关起门来搞马克思主义是不必要的,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当前西方赞成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思潮。通过与这些学者的对话,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三,关注现实挑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建立到现在,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就是一种反面启示法,需要马克思主义者做出积极回应。比如,现实的社会主义变化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如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缓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等,都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应当抓住时机,深入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及时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匈)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硬核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点击科学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