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的造型细部设计探讨

2013-03-02 09:09张浥尘
重庆建筑 2013年11期
关键词:细部阳台线条

张浥尘

(CMCU·中联建筑,重庆400039)

居住建筑的造型细部设计探讨

张浥尘

(CMCU·中联建筑,重庆400039)

引言

建筑设计人员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学本身关注的重点是空间。比较明确的界定空间的方式是围合,围合形成的面将我们不需要的空间要素隔离在外,同时区分不同性质的空间活动。作为居住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实体界面,居住建筑的外立面是建筑被感知的首要部位。在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塑造充满个性的场所环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界面的造型细节正好是人们能够在近身距离和亲切尺度中区分和感知建筑实体和空间造型的地方,因此,设计师需要高度重视并精心设计。

图1 中安·长岛

1 造型细部的意义

1.1 尺度

人们对事物大小的感知始终要将其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尺度是一个相对大小的概念,需与人们熟知的事物进行对比以产生印象。极简主义的现代建筑外表面常因缺乏传统建筑的细部构件而缺乏参照,相比之下,传统建筑中的窗扇、楼梯、栏杆以及柱廊的尺度都和人体的尺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制约,因此更容易被人们感知,显得更有亲和力。通过对细部的关注,人们能够对建筑造型的整体风貌有一个清晰的感知。

1.2 符号与象征

除了尺度上的直接感知之外,造型的细部还能让人产生一系列的间接感知。这种间接感知通常和历史及地域有关,同时也可能和自然界的事物有象征联系。例如古希腊的爱奥尼柱式柱身的竖向凹槽和柱头的涡卷装饰象征着女性和充满暖色调的地中海。为了使重庆北碚的中安·长岛别墅区(图1)更好地与自然景观融合,构造出嘉陵江沿岸崭新的优美天际线,大量采用低角度倾斜的平直屋顶,连续而略带起伏的水平向线条象征了运动着的宽阔江面。最开始的时候,细部是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把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物质材料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节点。这些节点是处于特定环境下人们做出的最自然的选择,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建造独特性。而这些一开始有实用功能的细部通常又因为特定环境下的审美需求而演化为具有一定装饰意义的构件,例如中国传统古建中的飞檐翘角(图2)一开始是为了增加采光面以及使雨水排泄更为有利,同时也有一定向上的动感。后来这种飞动的意向被进一步加强。这种演化的过程中包含了某个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审美、感情、处事方式等复杂的社会信息。因此,这种间接的感知比尺度上的直接感知可能含有更大的信息量。正是因为这种间接的感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地中海式、北欧式、现代中式和art-deco等立面风格,并且通过基于细部的联想,间接地感受到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地域文化,极大地增加了建筑体验的丰富性。

图2 中国传统古建的飞檐翘角

图3 重邮教职工住宅楼

图4 江与城·熙溪地

图5 骏逸天下

2 造型细部的重点设计部位

通常情况下,建筑的造型都由一些相对固定的细部种类组成,住宅造型的细部包括阳台、门、窗、女儿墙、檐口、空调机器位、屋檐的收头、不同材质之间的交接、装饰线条、遮阳构件、飘窗的设置与分隔以及卫生间的排气孔等。由于住宅的集合性,相同的细部不断地重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造型的节奏和韵律。

2.1 空调机器位

住宅空调位的设置是住宅造型的重要设计内容之一。为了增强整体的美感,常常采用的手法是在空调集中竖向布置的凹槽增加横向或者竖向的百叶装饰线条。百叶本身的实体感较弱,又能成为外立面不同细部部位的过渡。例如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宅(图3),深灰色的空调百叶连接了左侧垂直重复的窗以及右侧水平感较强的阳台,但是百叶本身因为缺乏实体感,不能成为通常意义上的视觉重点。因此通常在立面表现最为丰富的阳台和凸窗的附近起着协调、过渡和统一的作用。例如江与城·熙溪地内阳台下方的空调百叶(图4),虚实对比之中强调了了凸窗的硬朗的线条。百叶的装饰性虽然比较强,但是通常情况下会极大地影响空调的散热,增加能耗。在综合考虑节能型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时也会采用另外的方式进行处理,例如重庆市经开区的骏逸天下住宅楼(图5),在两户阳台分隔的地方采用了框形的空调机位。在立面上形成一个新的较小的体量,既解决了空调散热的问题,又增加了立面的丰富性。类似的处理方式还有金科阳光小镇(图6)阳台侧面的凸出部分。既有和阳台这样的大体量细部的联系,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避开了主要的视线方向。

2.2 门窗与阳台

住宅建筑造型的另外两个基本细部是门、窗及阳台。窗的形式分为凹凸窗和平面窗。平面门窗通常位于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外墙面,并配合局部的立面线条加以强调。例如重庆大学虎溪片区的至德路九号(图7)阳台和露台的门连窗上部的过梁,使用了和周围墙面色差较大的涂料,同时局部采用竖向线条进一步强调了门窗洞口,这个重要的元素族群便在构图上凸显出来,层次关系得以确立。凹凸的窗户大多位于厨房或者卧室,尤其是卧室的凸窗,增加了室内的空间进深感,同时在立面上也更易形成有节奏的变化。这种变化暗示人们卧室这种舒适空间本身的独特性,因此也更容易形成视线焦点。有的住宅凸窗通过与整体体量的错动形成强烈的动感(图5);有的凸窗则采用了多边形的造型(图4),即在边角的连接处采用切割的手法,增大了室内的视线角度,丰富了立面的轮廓线,使得建筑形象在光影的变化中更加生动。值得一提的是,凸窗之间的窗槛墙本身也会强调这个族群的特殊性。江与城·熙溪地(图4)不规则凸窗下的窗槛墙采用了竖向镂空的装饰线条,使得立面的完整度更高。连续的竖向线条同时也削弱了转折处尖角带来的紧张感,使立面增加了些许柔和的因素,和暖色调的外墙面产生了一定的呼应。

图6 金科阳光小镇

图7 至德路九号

图8 国际社区(中海·九龙仓)

针对采光方向不利的窗户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有的采用和空调位一起纳入考虑的连续水平遮阳构件,有的则采用了凸出的窗套进行遮阳。常用的措施还包括竖向的格栅以及在窗户上方安装花架利用植物遮阳。这些部位的合理设计进一步丰富了门窗部位的层次。

除去门窗之外,阳台是另外一个重要细部。因为人为活动能较为清晰的被外界所感知,在联系室内外活动中是一个活跃的空间要素,所以更易成为视觉焦点。阳台板本身是横向展开的,在大量竖向生长运动的集合性住宅中起到了调合的作用,例如国际社区的高层住宅立面(图8),随着楼层的上升,阳台板的长度有了一定的增加,强调了水平的动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竖向上巨大体量带来的压迫感。重庆北部新区的万科城(图9)则代表阳台的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增加了阳台部分的视觉厚度和整体外凸的宽度。加深光照之下的阴影,体量感更强,强调了建筑厚重、稳植大地的风格特征。设计阳台时最重要的因素是形式和排列方式,半圆形的阳台能为方正的立面带来活泼的元素,流线型的阳台增加水平向轻盈的动感。立面上错位构图的阳台则增强了整个立面的动感(图10)。

阳台的栏杆可以被认为是阳台在立面延伸的另外一个层次。例如重邮教职工住宅(图3)视觉感受较轻的玻璃栏板和视觉感较为厚重的阳台板在材质的强烈对比冲突之中形成构图的焦点,改变了立面呆板的形象。还有一些装饰性的构件搭配阳台的位置也能成为住宅立面的主要特征,例如奥地利维也纳东京路上的排屋(图11)。

2.3 其他细部

除了空调机位、门窗及阳台外,还有一些在构图或者功能上起着完善作用的细部,例如仿古典住宅中的柱头、柱础、柱帽、额枋、三陇板、檐冠、檐口和椽头等。这些细部让较大体量的细部在立面组合上更丰富,增加了人们对于立面的体验深度,例如云山原筑某栋别墅(图12)入口处横梁中间上方的脊柱被设计师由一个完整的柱子分为了两个较小的部分,再通过束柱化的处理加深了脊柱的层次感。

住宅某些功能性的以及结构性的要求也会产生细部。中国传统民居中为了保护檐头和便于屋顶漏水,于是有了瓦当滴水。为了满足大量木构建筑的防火需求,便有了高出屋顶的封火山墙。为了便于雨水的收集、排泄,现代坡屋顶住宅设计了檐沟,包括雨棚板、遮阳板、屋顶的泄水孔以及窗台板等。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仅仅为了满足防火、防水、采光和通风等基本的居住要求,这些细部比较简单,后来造型也越来越丰富。奥古斯塔斯·普金认为建筑必须诚实,正确的细部就是有结构意义的细部,它能产生和承受荷载[1]。虽然这种说法稍显夸张,但仍揭示出一些细部的来源。西班牙风格的住宅大幅度出挑的屋檐下起支撑作用的牛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综合了大大小小的细部,并通过一定的组合原则进行搭配,和谐美观的整体造型才能得以实现。

图10国际温泉城

图11 维也纳东京路排屋

3 居住建筑造型细部的设计思路

3.1 居住建筑造型细部的处理原则

“在一个建筑意匠的实现过程中,整体和局部紧密交织在一起,直至所有工作得以完成”[2]。立面细部最主要的组合原则是整体和局部的协调统一,立面和细部的关系即面和点的关系,细部是面上特别凸显出来的点,但同时又不是孤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都是先验的完形。人作为感知的主体,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细部本身的特质,将看起来相对独立的细部联结成一个整体。当每个细部在不同的方面都指向整体时,这种人为的感知结合会显得更为强烈。这种指向可以被视为细部的标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风格”,包括纹样、肌理、材质以及形式等。罗杰·斯科鲁登认为建筑艺术好像表现为一种“句法”,建筑的各个部分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合起来,它的整体将反映和依靠各部分组合的方式[3]。例如华宇·秋水长天某栋住宅阳台部分的处理,流线型的阳台板和边梁产生水平方向的动感,对高层竖向上的大体量感进行一定的制约。挑出的阳台板立面上本来可以用一根线条进行描述,但是对下半部分稍作收进,形成一主一次的两重线条,进一步强调了水平方向的运动(图13)。曲线和水平线条成为这些细部的共通点,从而让建筑的整体造型既丰富活泼又统一和谐。不同的细部构成了建筑的整体造型,整体造型的效果同时也要压过局部效果,才会让构图显得秩序井然。例如和记黄埔南岸区杨家山项目的多层住宅(图14)。立面上元素较多,包括阳台板、玻璃栏板、空调位、垂直的体量较大的矩形柱、顶部露台的圆柱以及凸窗旁的装饰线条。设计师将阳台板和玻璃栏板处理成弧形,在稍微突出立柱的同时增加了垂直宽度,和阳台两侧的立柱一起成为立面上最浓重的一笔,从而压住了其他细部的重量。从另外一个方面带来了秩序感。这种秩序感能让建筑的整体造型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由此可见,细部处理最重要的原则便是通过各个元素的搭配,最终形成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有可能是通过各个具有相同特征的部分合力组成,也可能是在不断的对比之中被突出强调的某个部分。

图12 云山原筑别墅入口

图13 华宇·秋水长天局部立面

图14 和记黄埔南岸区杨家山项目

图15 金科·天籁城

图16 巴西Juiz de fora的Maioca

图17 中国台北内湖区里兹广场住宅群

3.2 居住建筑造型细部的处理手法

3.2.1 母题元素的组合

尽管细部位置或者功能多种多样,但是相似的细部会减小彼此之间的差异,从而充分地强调某个形态上的共通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秩序。这些细部本身的形态和组合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立面的整体形态,而组合方式直接决定了立面的形式结构。两个相似的物体在感知上相互取得联系的方式包括均衡和重复,均衡又包括对称式的均衡和非对称的均衡。例如位于成都市的金科·天籁城中多层住宅的顶部收头的位置(图15),四组长度不一的竖向线条左右对称形成山形的意向。外侧山墙上的线条贯通上下成为构图的母题,再层层向中间运动,形成了三个“山形”的堆叠,在动感之中达到了统一。这里,相似的细部进行了对称的处理。在Juiz de fora的M aioca(图16)住宅楼中,出挑的厚实感较强的阳台板和上方遮阳部位开的矩形洞口形成了完全不对称的呼应,实与虚、大与小采用了同样的重复的组合方式,内在精神产生了呼应。这两个部位的处理方式,即单元的形式和单元的组合方式有类似的地方,但是体量大小和放置的位置和方向又有所区别,这也是一种不对称的均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部件的性质、数目和位置会影响到整体的感觉,总体的强弱程度会因此变化。由于部件本身或多或少能成为整体,所以在不大不小的程度上它们能够成为一个大总体的片段,这种手法又被称为折射[4]。其实这里的不对称均衡在这里可以被看作是折射的一种方式,连续排列的阳台板和遮阳板上的连续矩形洞口形成了折射的关系。又例如之前提到过的秋水长天小高层的立面,正中的阳台板和两侧体量较小的空调板(图13)都是弧度相近的弧形,排列方式也是层层重复。后者在构图上可以看成是前者在不同位置上的折射。阳台板的体量显然比空调板大得多,但是前者紧接的面是玻璃栏板,而空调板紧接的是放置空调的空间,凹凸感更深。因此两者有了在一定程度上相抗衡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均衡。

由于大部分的居住建筑都是由相同的单元部分组合而成,所以自然地形成了重复的组合方式。单纯构件的重复通常会带来庄重、肃穆的秩序感,有时甚至会显得单调,这并不是所有的居住建筑所需要的空间特质。即使有时候只是在立面上有所表示,能够打破静态的要素还是需要的。因此相同的重复的细部变成了相似的细部。相似的部件的组合方式更为自由,因为本身具有的共通点会产生自然的联系。例如云山原筑别墅入口处(图12)的处理手法,两端的短柱和脊柱同样采用了将一根柱子一分为二的手法。虽然两者的位置和体量都不一样,但是相近的形态处理方式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系。

图18 龙湖u城

3.2.2 不同细部的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通过两者的比较强调出某一个更为主要的特质,或者是通过两者的均势的对话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特质,带来新的活力。形状和运动是我们通常描述一个物体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这两点体现在建筑上就是细部的形式、细部的位置及组合方式。细部与细部,细部与整体产生的对比通常也在这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形式的对比又可以分为外形、材质和颜色三个层面上的相互比对。就外形而言,有时候细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之前提到过的相似的物体之所以不是相同的物体,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例如重邮教职工住宅(图3)立面中的窗槛墙和阳台板。在立面处理时在板本身增加垂直布置向下的栏板,使得阳台板的视觉宽度增大,并且和窗槛墙的宽度一致,以加强两者的联系。在这种相似性的基础上,窗槛墙和阳台板形式接近,突出了虚与实的对比。又例如国际社区的高层住宅立面(图8),同样的阳台板在垂直排列的过程中在顶部水平方向的长度更长,竖向的宽度更小。同时立面中间的分割线由一条变为了两实一虚的三条。一直垂直竖向排列的韵律在顶层有一种水平向的,舒缓的感觉。可谓是平和而温柔的收尾。这种差异性让人感觉到这些较长的线条好像是由之前的细部延伸而来,强调了水平的精神特质,同时又满足了建筑风貌的整体感。

另一种形式的对比则是用关联性较弱的,彼此独立性都较强的形式进行对比,例如秋水长天(图13)的外立面,两侧的弧形凸窗采用了更为夸张的弧度。垂直排列的凸窗形成了立面上一个较为独立的部分,激活了整个立面的较为沉闷的形象。这种脱离了相似性的异质,引入了新的旋律和注意点,易识别性比较强,便于引导人们关注视线的运动。所谓“易识别性”是指事物具有一种从周围环境中容易被区分出来的性质。一个充满活力的标志物的基本特征就是其唯一性[5]。

建筑本身在营造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材料,而这些不同材料本身特性所形成的是最为直观的对比。木材温暖且接近自然,玻璃带来通透感。笔直而精确的金属构件轻盈而现代,混凝土则给人带来厚重和稳定的感觉等。这些天然特性产生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立面的整体造型以及构造逻辑。例如中国台北内湖区里兹广场住宅群的多层住宅立面(图17),设计师使用了搪瓷板作为主要的墙面,同时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以强调轻松通透的感觉。玻璃之间的分隔缝被突出的金属杆件强调,给人在整体构图上以准确的控制感。同时一层的阳台部分使用的木质隔山则和上述的材料形成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暖”和“冷”的对比以及建筑和自然的“硬”和“软’的对比。笔直纤细的隔山线条尺度又和金属构件形成呼应。由于不同材料的合理运用,丰富了整体造型,加深了人们对整体建筑的感知度。

图19 金科廊桥水乡

3.2.3 系统化的符号运用

符号本身是浓缩了某些含义而形成的新的基本元素,这些新形成的基本元素的意义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感知。有了符号,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会更加清晰和有效。符号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文脉、设计原则和构图方式。符号在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环境中通常自成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有的建筑大量沿用了原有的成制式的符号体系,有的则是采用了不同体系的符号重新加以组合,为住宅的造型带来新的活力和内涵。

现在国内常常出现的住宅风格包括现代简约、现代古典、art-deco、古典欧式、现代中式等等,每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号体系。这些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造型的细部设计。

在现代简约的符号体系中,建筑造型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重点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的比例适度,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例如龙湖u城高层住宅的立面(图18),外表面的水平线条压低了宽度,并在主要的立面上横向贯通,增加了细部的动感。构图最外层板状延伸出去的部分也处理得比较薄,轻盈感十足。这种系统中,每一个细部的体量都尽可能带有纤薄的特质,屋顶的造型尽量出现平直的线条,带来挺拔的力度感。

在现代古典的符号系统中,住宅外立面的细部大都采用涂料、陶瓷以及石材等建筑材料,色彩大多用暖色调来体现亲近环境的特质,建筑靠近基础的部位大都采用深色的石材外凸,顶部收头的地方比较繁杂。例如中海国际社区(图8)的屋顶采用明显不同的形式收头,增加了建筑整体的标志性,因此出现了一些非系统化的细部,例如顶部屋顶的弧形线条。立面上阳台与阳台,窗户与窗户中间的分割线条的体量感也更强,光影厚度更明显。这种体系中,细部分别具有古典的厚重感和现代轻盈感以及运动感,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细部对比会更加显著。形成带有折衷意味的风格,例如万科城的立面造型(图9)。

Art-deco的符号体系和现代古典有一些类似之处,二者均介于现代和古典之间,例如金科·天籁城(图15),建筑造型较为挺拔、细部中常常出现阶梯状的收分并且强调垂直线条以及块材装配形成的分割线。外表皮大量使用外挂的面砖与石材,同时将金属色和暖色调的涂料搭配,充分地表达出材料的质感。

古典欧式的符号系统中,细部的体量感和独立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并且有许多装饰性的细部,例如在金科廊桥水乡(图19)中烟囱柱身有凹进的装饰性图案。同时一些欧洲古典建筑成制式的细部也经常出现,例如柱帽、柱础、檐冠、三陇板、边条、牛腿等。这些细部尺度有限,并且并不一定是以连续的、成组的形式出现,考虑到成本以及施工因素,常常会有所取舍,因为很难定义具体的流派。这些精细且装饰意味浓厚的细部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们对于精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中式的符号体系中,常常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细部提炼成的简约的符号加以组合,例如坡屋顶、拥有传统装饰线条或者图案的门式、窗式以及木雕转纹路等。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大面积的白色涂料和青灰色的山墙面以及墨色的收边。常常也有一些象征意味的细部出现,例如鹤山十里方圆(图20)别墅的木质格栅,在形式上和传统民居里搭建中的椽条有一定的联系,同时高耸的青砖隔墙以及顶部的压边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风火山墙的缩影。

除了上述的这些体系之外,不同系统的细部也会进行组合和搭配,从而形成新的系统和风格,不断地展现居住建筑的新风貌,极大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图20 鹤山十里方圆

4 结语

造型细部将建筑整体风格和蕴含的情感氛围细化成人们更便于感知的部分,使得空间更贴近生活。作为一个优秀的空间必备特征,细部在表达建筑形象、城市形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造型细部不仅是关乎修饰的故事,也是每个时代的建筑各部分的功能需求以及构造手段留下的历史缩影。居住建筑的造型细部设计,还有很长的探讨之路。建筑是物体(substance)也是行为(act)[6]。人的行为从根本上影响着建筑。当今的社会结构、经济水平、文化认知以及技术手段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对居住空间形象本身的理解也在随之变化。随着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地出现,会有更加美观实用的造型细部出现,为更美好的居住空间做出贡献。

[1]罗杰·斯克鲁登.建筑美学[M].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王建国,张彤.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罗杰·斯克鲁登.建筑美学[M].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周卜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5]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彼得艾森曼.现代主义的角度-多米诺住宅和自我指涉符号[J].范凌,译.时代建筑,2007(6).

On M odeling DetailDesign of ResidentialBuilding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造型细部更是建筑审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居住建筑造型细部进行研究比较,初步探讨适应环境整体观和建筑审美的居住建筑造型细部设计。

造型细部的意义;重点设计部位;细部组合原则;细部设计手法

W 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ofChina's socialeconomy,aesthetic requirementson living environmentaregetting increasingly higher.Modeling desig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The existingmodeling detail design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andmodeling design adapted to overallenvironmentand architecturalaesthetic view of thewhole residentialbuilding isdiscussed.

significance ofmodeling detail;key design part;detail combination principle;detaildesignmethod

[TU-026]

A

1671-9107(2013)11-0024-08

10.3969/j.issn.1671-9107.2013.11.024

2013-10-06

张浥尘(1989-),男,重庆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细部阳台线条
猫阳台(一)
猫阳台(四)
猫阳台(二)
高层住宅屋面工程细部创优策划
风景园林工程细部处理及质量管理
线条之美
浅析高层建筑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
《阳台上》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