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3-03-06 06:54王会敏景风敏杜玉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医科大学腰椎间盘

王会敏,景风敏,杜玉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会敏,景风敏,杜玉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前对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干预组Rdand-Morris问卷(Rdand-Morris questionnaire,RM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RM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

椎间盘移位;护理;病人依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今的常见病,占腰腿痛患者的10%~15%,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其康复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是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依从性是指干预对象在执行医疗或康复措施中行为的客观趋向及遵从程度[2]。良好的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患者经过多次积极的健康教育后仍然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本研究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门诊就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6~68岁,平均(32.25±3.38)岁。均经腰椎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适合非手术治疗,首次发作63例,反复发作2次以上37例,以上病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2组均采用镇痛药物、局部治疗、牵引及功能锻炼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并给予卧硬板床、避免腰部负重、保持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等生活指导及健康教育(包括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预防指导)。

1.2.2 护理干预:干预组进行常规治疗前除健康教育外接受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对医学的理解能力等几方面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并建立患者档案,运用评价体系对患者医学知识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对理解不佳的部分加强教育,达到完全理解,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及用药记录卡,以此来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1.3 疗效评估:2组治疗效果均采用Rdand-Morris问卷(Rdand-Morris questionnaire,RMQ)进行评估,RMQ包含24项问题[3],其中涉及站、坐、行、穿衣、工作等日常行为,总分24分,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此表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填写。

2 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RM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RM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RMQ评分比较Table 1 Com parion of RMQ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后神经根受压迫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降低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非手术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约80%以上的患者经非手术疗法疼痛可得到缓解甚至痊愈,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反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身心伤害,一些患者甚至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因此,本研究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干预,干预组RM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研究[5]表明,国内外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因此,应制定详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并建立患者档案,为护士进行疼痛管理提供依据。综合护理计划应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位指导、功能锻炼[6]。相关报道[7]表明,个别病例护理干预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其中一个环节。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可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讲解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不产生悲观心理,培养患者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研究[8]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相比一般化健康教育更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即通过对患者心理变化的掌握及了解,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认识到疾病和健康行为的关系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体位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重要一环,错误的休息及工作体位都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导致难以忍受的疼痛,在疼痛急性期这一治疗阶段的护理干预重点在于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人体解剖学及人体力学知识,使患者真正理解正确体位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进行功能锻炼[9],目的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功能,即通过功能锻炼增强腰背部肌群的力量,提高腰背部的柔韧性及协调性,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以加强脊柱关节的稳定性,因此功能锻炼对于脊柱的生理弯曲度的恢复及延缓关节退行性病变有着重要的意义,除用药和治疗外,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也是护理干预中重要组成部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较长[10],且易反复,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着治疗效果,近些年,护理干预在影响患者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显示出优势,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在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需要社会、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因此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1]赵明锁.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5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1):58-60.

[2]薛梅,徐敏华.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J].上海护理,2009,6(3):56-57.

[3]韩明舫,李春杰.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10,8(32):7632-7634.

[4]荆向卫,杨文东,郭连俊.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9(6):97-99.

[5]胡萍,陈秀珍.干预前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卧床认知和遵从行为差异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27-29.

[6]张建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2(5):76-78.

[7]刘丽华,刘志敏,郭莉.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10(6):1086-1087.

[8]冯军华,石毅,朱秋群.102例癌症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6(5):68-69.

[9]董凤英,田春梅,董军格,等.整体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20-321.

[10]张涛军,王磊,冯晓东,等.肌肉协调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31-233.

(本文编辑:赵丽洁)

表1 2组接受健康教育效果及HAD评分比较

2.2 2组依从性及痛苦程度比较: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而痛苦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IMPA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W 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NG Huimin,JING Fengmin,DU Yumin
(Department of Pain Treatment,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Medical Uniu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Objective To learn the impa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M 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while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o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was compare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Rdand-Morris questionnaire(RMQ)score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bef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needed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which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intervertebral disk displacement;nursing care;patient compliance

R681.533.1

A

1007-3205(2013)11-1419-03

2013-03-06;

2013-05-03

王会敏(1977-),女,保定蠡县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管护师,医学学士,从事疼痛科及放疗科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11.022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医科大学腰椎间盘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医科大学总医院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