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3-03-06 05:56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个体化支气管

(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河北石家庄 050011;2.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3.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

梁春华1,史金英2,赵从会2,闫书彩3,范 洁2,安 媛2

(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河北石家庄 050011;2.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3.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传统护理加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2种方法实施前后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采用方法实施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抑郁状态问卷调查(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DS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采用方法实施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实施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肺功能。

哮喘;心理疗法;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或咳嗽[1],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支气管哮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2]。因此,调整及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改善肺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0月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1~67岁,平均(48.2±8.5)岁,平均病程(3.9±2.8)年,轻度21例,中度18例,重度11例。对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73岁,平均(46.9±6.8)岁,平均病程(4.5±3.6)年,轻度23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危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措施。

1.2.1 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出院后不做宣教,但保持联系。

1.2.2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出院后仍继续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年龄、籍贯、知识水平、婚姻状况、职业、身份地位、爱好及不同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互相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②采取诱导、劝慰等方法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顾虑,帮助患者建立乐观、愉悦的心情。③行为治疗,采用系统脱敏法与肌肉放松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④团体心理治疗,采用团体讨论的方式,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⑤呼吸训练,在完全放松的前提下,以深长、均匀、柔和、无声息的方式进行呼吸,鼻吸口呼,吸呼比为1∶1.5~1∶2,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⑥渐进性放松训练,使用卧式渐进性放松训练录音带进行训练,使患者主动配合,掌握训练的技巧,逐渐达到自动放松全身的目的,促进情绪稳定。⑦患者家人参与对哮喘患者的心理支持,为哮喘患者提供身心健康指导。

1.3 心理状态和肺功能评定:①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DSI)调查,其中SDS、DSI评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4]。观察2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由护士分别在2组采用方法实施前及实施后6个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肺功能进行评定。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比较:2组采用方法实施后SDS及DSI评分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SDS及DS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肺功能比较:2组采用方法实施后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实施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SDS和DSI评分比较

表2 2组肺功能比较

3 讨论

心理应激导致强烈的焦虑、抑郁、紧张及恐惧情绪,引起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激活血小板和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促凝物质、炎性介质,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当与变应原或上呼吸道感染相互作用时便引起支气管哮喘[5-6]。同时,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和过重的经济负担等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加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7]。因此,心理作用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以及诱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心理情绪因素参与哮喘发作的占到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40%[9]。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沟通,消除患者的消极、焦虑及紧张情绪,才能有效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0]。个体化心理干预是根据患者不同的职业、年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及个体需求以及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的,强调的是人性化、个体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表明个体化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状态和肺功能,有利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康复。

[1]冀丽萍.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62-763.

[2]周开兰,杜开颐,邹勇,等.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125-12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4]洪摇青,励灵玉.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6):646-648.

[5]江鹏程,陈美洁,范杰慧.心理因素与哮喘的关系[J].医学信息,2011,24(7):3170-3170.

[6]王海渡.98例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00-201.

[7]钱洁,李维.10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87.

[8]郭继芳,戈艳蕾,王红阳.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况与情绪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7):1091-1092.

[9]黄贾生,王桓辉,陈楦.心理干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10]李凡,蔡映云,王蓓玲,等.心理干预对哮喘病人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7.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62.25

B

1007-3205(2013)11-1430-03

2013-08-19;

2013-09-06

2012年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课题(12146713)

梁春华(1963-),女,山西介休人,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副主任护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11.026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个体化支气管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石家庄市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