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对有无糖尿病肿瘤患者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2013-03-06 05:56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定州073000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ICU河北定州073000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紫杉醇毒性神经

(1.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定州 073000;2.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ICU,河北定州 073000)

紫杉醇对有无糖尿病肿瘤患者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薛英杰1,谷丽平2,薛同国1,边晨峰1,王 辉1,崔丽敏1

(1.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定州 073000;2.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ICU,河北定州 073000)

目的 研究紫杉醇对合并糖尿病及无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化疗后神经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肿瘤患者,其中40例合并糖尿病肿瘤患者设为糖尿病组,另外40例无糖尿病肿瘤患者设为非糖尿病组,以紫杉醇为主药设置化疗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2组肿瘤患者化疗后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明确合并糖尿病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神经毒性相关性等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肿瘤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肿瘤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结论紫杉醇化疗后可影响患者体内血糖水平,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化疗后诱发神经毒性损害程度增高,临床应当合理使用化疗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肿瘤;糖尿病;紫杉醇;神经毒性

癌症患者化疗后的严重不良反应成为肿瘤科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紫杉醇等化疗药物使用后,可使患者胰岛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出现糖耐量减低、血糖升高等情况[1]。同时,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诱发胰岛因子生成不良,对患者周围神经产生不良反应,诱发神经毒性改变[2]。为研究糖尿病肿瘤患者与非糖尿病肿瘤患者化疗后产生神经毒性的相关性,笔者特此设置2组对照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我院肿瘤科确诊肿瘤患者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4~78岁,平均(52.5±5.5)岁。其中40例合并糖尿病肿瘤患者设为糖尿病组,乳腺癌11例、肺癌9例、食管癌8例、胃癌10例、卵巢癌2例;另外40例无糖尿病肿瘤患者设为非糖尿病组,乳腺癌10例、肺癌9例、食管癌8例、胃癌10例、卵巢癌2例、子宫颈癌1例。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0分以上,无药物过敏史。2组性别、年龄、肿瘤、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均采用紫杉醇化疗6个周期,每周期21d,化疗前后均查血糖水平及每2周期评估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在紫杉醇治疗前12h和6h均分别口服地塞米松10mg,治疗前30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40mg、静脉注射西米替丁400mg,紫杉醇175mg/m2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3h,第1天。滴注紫杉醇均采用非聚乙烯材料的输液器及输液瓶,药液滴入时先通过所连接的过滤器过滤,过滤器的微孔膜直径<0.22μm。联合使用药物中无神经毒性药物。

1.3 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标准[3]:Ⅰ级,病变部位感觉障碍或有针刺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神经功能障碍出现;Ⅱ级,病变部位感觉麻木及针刺感,神经功能有轻微影响,但无碍于正常生活;Ⅲ级,病变部位感觉丧失或麻木,存在针刺感,正常生活状态受影响;Ⅳ级,长期感觉障碍或缺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化疗前后血糖变化:非糖尿病组化疗后,糖耐量减低患者增加9例,增长22.5%,存在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增加6例,增长15.0%,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化疗前后血糖变化(n=40,例数,%)

2.2 2组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比较:化疗前2组患者均无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组肿瘤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肿瘤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的75.0%(30/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见表2。

表2 2组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比较(n=40,例数,%)

3 讨论

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目前阐述机制大致如下[4-6]:①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年龄段以60岁以上患者居多,此年龄段的患者本身糖耐量已减低,加上饮食不注意调配,容易诱发糖尿病。②紫杉醇等药物进入人体,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患者出现血糖调节受损。③肝肾等作为化疗药物的代谢器官,紫杉醇等药物长期大量使用时,增加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糖异生途径受损。④本研究在化疗前,均进行了地塞米松预处理。有研究[7]显示,紫杉醇化疗中加入地塞米松可以影响血糖升高程度和减弱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负面变化,从而影响血糖稳定。化疗药物可能改变人体内分泌轴,造成激素转运异常、结合和信号转导异常,从而导致血糖异常。⑤化疗药物导致肝功能异常影响糖代谢,肝糖原的合成能力减弱,肝糖原贮存减少,糖异生及胰岛素灭活减弱,导致肝脏对进餐后高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血糖升高,糖耐量减低。

本研究糖尿病组肿瘤患者化疗后,32例患者血糖检测值均高于糖尿病诊断值,8例患者出现糖耐量减低;非糖尿病肿瘤患者化疗后,糖耐量减低患者增加9例,增长22.5%,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增加6例,增长15.0%。以紫杉醇等为主的化疗方案易造成患者血糖水平代谢紊乱,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及时对症治疗[8]。本研究糖尿病组肿瘤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基化产物,可导致神经髓鞘破坏及缺失,神经轴突变性,持续血糖水平升高,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周围神经毒性,最终可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人体高血糖状态破坏微血管结构,导致血红蛋白糖基化,微循环系统内膜增生、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增厚、末梢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周围神经组织血液及营养供应不足[10-11]。

肿瘤患者化疗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在化疗后产生糖尿病的基础上,可叠加其他神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12]。由此可见,化疗药物增加患者血糖调节受损的风险,也增加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危险系数[13]。因此,肿瘤患者无论化疗前是否存在血糖异常,化疗过程中均需及时监测血糖水平。

[1]杨涛,吴宗群,解建国.抗肿瘤紫杉醇的实验与临床应用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6(2):197-199.

[2]谢颂平,黄杰,李娟娟,等.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对肺癌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35(47):62-63.

[3]王艳,黎贵,张淑香,等.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引起周围神经毒性的护理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1(5):475-476.

[4]彭传真,赵永利,宋兆录,等.紫杉醇联合奈达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癌6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1):1369-1370.

[5]张素领,李贵霞,张丽霞,等.紫杉醇脂质体诱导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 34(1):40-43.

[6]赵艳霞,程晶,朱芳,等.甲钴胺预防乳腺癌患者多西紫杉醇化疗导致外周神经毒性的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2):1487-1490.

[7]王朝华,曾浩霞,昌晓红,等.紫杉醇化疗中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3):206-209.

[8]朱学庆,王跃华,李亮亮.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2,20(6):452-455.

[9]纪文翔,褚倩.化疗药物所致神经毒性的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2012,9(5):354-357.

[10]要建滨,周文忠,陶岩.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天津药学,2012,4(2):11-13.

[11]姜正华,黄谦,葛辉,等.不同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32(12):1089-1092.

[12]贾玫,李潇,张宇,等.中药外用治疗化疗药物周围神经毒性21例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16(2):161-162.

[13]陈姬,陈娜,陈小宇,等.维泰醇和紫杉醇抗肿瘤转移作用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8):1111-1115.

(本文编辑:赵丽洁)

R730.53

B

1007-3205(2013)11-1440-03

2013-04-01;

2013-05-26

2011年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1ZF115)

薛英杰(1976-),男,河北新乐人,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肿瘤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11.030

猜你喜欢
紫杉醇毒性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不同途径灌注治疗兔舌癌的疗效研究
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神经”病友
护理干预对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疗效观察
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吸入麻醉药的作用和毒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