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药浴足护理干预的探讨

2013-03-06 05:56魏伟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药浴证型血压

魏伟珍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中医医院供应室,广东广州 510360)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药浴足护理干预的探讨

魏伟珍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中医医院供应室,广东广州 510360)

高血压;中草药;护理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若失治误治或护理不当,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中医学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疾病部分》将高血压病称为“风眩”,是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其病位多责之血脉及肝、心、肾。其病因多由风、火、痰、虚、瘀杂而为祟,如果先天禀赋不佳,肝肾不足、血脉亏虚,加之后天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起居失调,致使痰瘀互结、毒损络脉、血压升高。病机为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等六型。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我们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浴足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如下。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1],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②意识清楚,可以语言或文字与研究者沟通;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如下。①患者意识不清,无法正常沟通;②合并严重感染,以及心、脑、肾等功能严重损害者;③拒绝参与该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中医症候分型依据《中医内科学》[2]中眩晕的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70.32±9.17)岁;收缩压为(172.65±10.53)mmHg,舒张压为(97.23±9.45)mmHg;病程(15.8±7.9)年;证型为肝阳上亢型13例,肝火上炎型9例,痰浊上蒙型11例,瘀血阻窍型10例,气血亏虚型7例,肝肾阴虚型1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71.35±8.94)岁;收缩压(173.82±11.07)mmHg,舒张压为(95.86± 10.20)mmHg;病程(14.9±8.6)年;证型为肝阳上亢型10例,肝火上炎型11例,痰浊上蒙型13例,瘀血阻窍型9例,气血亏虚型8例,肝肾阴虚型9例。治疗前2组性别、年龄、血压、病程及中医证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般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病情,疗程2周。观察组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般常规高血压护理,同时予中药浴足护理;中药浴足方药组成为吴茱萸10g,怀牛膝30g,川芎30g,夏枯草15g,桑寄生30g,夜交藤30g,天麻10g,肉桂10g,杜仲15g,钩藤30g;方法为加水煎煮,沸后再煮20min,煎后去渣取汁200mL,以1∶10比例兑入温水中,取汁温热39~42℃(或患者适应的温度)倒入恒温盆内,浸泡双足至丰隆穴,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min,连续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浴足期间随时观察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每日早晨6~7时由研究人员统一使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卧位右上肢血压,测血压前患者均需休息10min左右,取3次平均值,并登记。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1-3]。

1.4.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4.2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头痛、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酸腿软等。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比较:2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2.2 治疗后降压疗效比较:观察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降压疗效比较(n=60,例数)

2.3 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观察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n=60,例数)

观察组中不同中医证型间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中各证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数)

3 讨论

足浴治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传统,清朝外治法祖师在《理渝骈文》中道:“临卧濯足,三阴皆起于足,指寒又从足心入,濯之所以温阳而却寒”。远在《皇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足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阳气起于五趾之表,阴起起于五趾之里”。全身脏腑器官与足的关系密切,通过经络与足相联,根据“上病下取”的理论,通过浴足达到治疗全身脏腑器官疾病的目的。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把“足下暖”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药理研究[4-5]表明,药浴中的某些成分可经皮肤、汗腺、毛囊等吸收、渗透进人体内产生药效,浴足可促使中药透皮吸收,直接改善动脉血管壁的弹性,解除细小动脉的痉挛,使阻力血管扩张,外周血管总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除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理作用外,热水本身也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经中枢神经,起到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作用。

高血压病归为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其主要病机在于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其发病以本虚标实居多。《素问》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是基于对本病病机的认识。治疗的关键是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已有临床研究[6-7]表明,中药浴足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本研究中所用浴足方以补益肝肾,平肝活血利水为主,方中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怀牛膝,补肝肾,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吴茱萸、肉桂,温经通脉;川芎,活血行气;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天麻、钩藤,熄风止痉,平抑肝阳。全方合用,补益肝肾,平肝活血利水。现代中药药理研究[8-9]表明,怀牛膝、川芎、天麻、钩藤、肉桂、吴茱萸、夏枯草均有降压作用;其中怀牛膝、川芎、吴茱萸还有利尿作用,钩藤有钙拮抗作用,肉桂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能明显降低血压和尿醛固酮量,增加尿量,天麻能增加动物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可产生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

本研究侧重于高血压患者的中药浴足护理,通过中药浴足护理,使高血压患者了解中药浴足的作用,掌握浴足的正确方法,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浴足护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不同中医证型间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均可使用该浴足方进行中医护理。中药浴足护理配合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陈湘君,金实,周亚滨,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9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4]罗继红,翟立华,程广书,等.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0例[J].中医研究,2010,23(9):58-60.

[5]孙洪.自拟中药足浴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6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6):25.

[6]黄桂宝,陈笑银,张立军,等.邓铁涛教授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8,40(5):37-38.

[7]吴焕林,严夏,刘泽银,等.邓铁涛教授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1,33(12):36-37.

[8]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

[9]蔡永敏,任玉让,王黎,等.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9,217,219,303-326,403-404.

(本文编辑:刘斯静)

R473.5

B

1007-3205(2013)11-1467-04

2013-02-05;

2013-08-03

魏伟珍(1977-),女,广东广州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中医医院主管护师,从事内科疾病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11.044

猜你喜欢
药浴证型血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药浴益身心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稳住血压过好冬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苦夏药浴正当时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