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期撤机困难患者的影响

2013-03-06 05:56郝秀菊解彦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性肺炎呼吸机通气

郝秀菊,解彦格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ICU,河北石家庄 050011)

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期撤机困难患者的影响

郝秀菊,解彦格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ICU,河北石家庄 050011)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呼吸,人工;心理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较常见。一旦发生VAP,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造成脱机困难,阻碍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1-3]。本研究将心理护理干预用于VAP患者并观察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2年6月在本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并发VAP患者42例。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VAP诊断。①使用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或撤机拔管48h内后发生肺部炎症;②胸部X线片示肺部浸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③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同时具备以下任意2项即可诊断。①血常规白细胞>10×109/L或<4×109/L;②体温>38.5℃或<36.5℃;③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④支气管分泌物可找到病原菌。原发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22例,重症肺炎6例,心肺复苏术5例,脑出血、脑血栓4例,严重创伤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1例。常规组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8~81岁,平均(48.2±13.3)岁,使用呼吸机时间24.3~ 379.2h;干预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20~80岁,平均(47.2±12.3)岁,使用呼吸机时间24.9~378.9h。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2组并发VAP患者均由相同的专职ICU护理人员进行护理。①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协助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②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应用参数,注意呼吸机的管理;③注意消毒及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加重,及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吸痰,依据痰液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用药控制感染,调节患者输液量和进食量;④随时抽查电解质,补充水分,对于昏迷患者,插入鼻饲管注入食物;⑤为患者翻身、叩背,注意口咽部护理,保持气道畅通。

1.2.2 心理干预护理:①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呼吸机的必要性,教会患者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提供一个充满爱心、放松的氛围,使得患者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逐步建立起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关系。②通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因疾病引起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和积累;通过改善治疗环境、详细介绍病情及疗效等方式,减少患者不良刺激,稳定其情绪。③在撤机前,患者常有对呼吸机的依赖性,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撤机的必要性,同时讲述成功撤机患者的经历,鼓励患者增强信心;待病情稳定后,呼吸模式改为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模式,锻炼患者自主呼吸,维持8cmH2O的压力支持,1cmH2O的呼吸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ion pressure,PEEP),持续3h的训练,提高患者耐受程度。④在撤机过程中,护理人员辅助患者采取慢而深的呼吸方式,主动向患者介绍撤机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争取患者的配合。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在撤机时的耐受程度、次数及所需时间。②在患者撤机后1周采用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通过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偏执、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9个因子进行心理评估。

2 结果

2.1 撤机情况:干预组撤机所需时间超过2d 6例,撤机次数超过1次4例,耐受患者19例,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理评估:患者撤机1周后,经SCL-90评分比较,干预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偏执6个因子分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撤机情况比较(n=21,例数)

表2 2组撤机1周后SCL-90评分比较

3 讨论

ICU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撤机困难,延长机械通气的时间[5-8]。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对机械通气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不能语言沟通,限制活动,且在ICU监护中,患者家属不能陪伴,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极度失望、抑郁和焦躁不安的心理障碍。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撤机1周后经SCL-90评分比较,干预组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偏执6个因子分数均优于常规组,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情绪。

由于患者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减轻了自身负担,对机械通气产生了依赖性,往往造成撤机不成功。心理因素是撤机失败的重要原因[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撤机前,护理人员耐心讲解撤机的必要性,消除患者顾虑,教导患者正确的撤机呼吸方法,并进行几次撤机训练,最终干预组撤机所需时间超过2d 6例,撤机次数超过1次4例,耐受患者19例,其撤机情况均优于常规组。

总之,ICU机械通气并发VAP患者的心理因素与撤机成功与否及撤机后心理障碍情况密切相关。心理护理干预在撤机后均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对患者的撤机过程产生积极影响,可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VIANA WN,BRAGAZZI C,COUTO DE CASTRO JE,et 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revention by education and two combined bedside strategies[J].Int JQual Health Care,2013,25(3):308-313.

[2]黄丽霞,徐淑稳,张红真,等.心理状态及应激对产妇选择不同分娩方式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4):406-408.

[3]李莹.支持心理干预对产妇紧张程度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基础医学论坛,2011,15(12):1153-1154.

[4]中华医学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2.

[5]刘庄美,杨红秀.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19-1321.

[6]邢瑞卿,甄丽,王丽,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2例病原学及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2):1483-1484.

[7]李莲,吴军勇,乔有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21-22.

[8]白相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425-426.

[9]潘秀娟,林婉云,江瑜,等.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40-41.

[10]张智健,刘长庭,王立万.高龄老年患者机械通气的撤机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773-775.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63.19

B

1007-3205(2013)11-1470-03

2013-07-02;

2013-07-13

郝秀菊(1966-),女,河北栾城人,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副主任护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11.045

猜你喜欢
性肺炎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