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及对策研究

2013-03-14 01:36刘靖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期
关键词: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刘靖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个人信贷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使得个人信贷越来越普遍化。但是随着个人信贷业务量增加,信贷风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个人信贷风险已经成为不利于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各大商业银行都在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弥补。本文主要从信贷风险的分类和特征出发,对个人信贷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对信贷风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个人信贷;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由于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专业模式和独立的体系,个人信贷风险完全是作为银行整个风险的一部分,而并非把其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对于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完全是照搬原有风险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个人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缺乏科学、系统的模式和体系。当前,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实际发展状况,虽然其风险管理模式有所改进,但与当前实际业务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如何降低个人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尤其是加强对其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和控制,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是当前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

1.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概述

个人信贷风险主要指银行在运用从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将资金的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有偿让渡给个人,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能按期收回信贷资金,使信贷资金出现逾期、呆滞或者呆账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分类和特征

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主要分为几种:市场风险是指因金融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导致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市场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所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又称违约风险,是指贷款客户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所导致的潜在或已经发生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具有如下特征:高负债率的社会性。金融业的自有资金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一般较小,具有极高的资产负债率,商业银行的这种与社会公众的紧密依附的债权债务关系决定了其风险的渗透传递具有社会性。业务交叉的扩张性。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张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相交叉的。很多业务都是在对价机构间进行的,存在业务联系的各家金融机构互相依存,一家金融机构发生问题,风险将急剧扩大,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宏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周期,置身其中的证券公司也会受到在松紧之间周期性调整的货币政策的影响,这就决定了证券公司的风险具有周期性特征。潜在风险的可控性。风险本身就意味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就个体企业来说,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是说风险就不能抵御和控制。

3.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部信贷市场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在其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风险控制不完善、新的风险源不断出现,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不良贷款数额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致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处于风险或造成损失。

3.1信贷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信贷业务的法律依据主要分布在《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经济合同法》以及一些人民银行出台的行政法规如《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中,没有一部完整的《个人类信贷法》来统筹,结果就是针对性不强,缺乏配套措施,使个人信贷缺乏完备的操作依据,还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这无疑给贷款的安全性带来影响。

3.2银行内部管理有待规范

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发展方面还处于粗放阶段,主要表现在:为了扩大个人信贷规模,对逐极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擅自降低贷款准入标准和担保条件;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力等多个方面。这些内部管理的缺陷放松了风险的管理控制,导致新一轮的风险积聚。

3.3抵押变现处置多有漏洞

抵押物处置管理作为个人信贷风险发生的补救措施,要求具有顺利、足值、合法地变现的能力。如果无法达到上述要求就说明抵押物处置管理存在漏洞。抵押物处置管理存在的漏洞就会使贷款抵押形同虚设,由此造成抵押物难以变现,产生损失,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无法弥补。个人信用体系详细记录消费者历次信用活动的诚信程度,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无法通过个人信用体系高效准确获得个人信用报告,并以此来指导个人信贷的发放。个人信用体系的缺乏,不仅仅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而且影响了个人金融业务的整体开展,也成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间接来源。

3.4贷前调查依据不足

由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评分和信用信息咨询服务尚需待对个人的其他社会信用信息 (如司法、税务、社会保障等)采集完整后,才能逐步提供。已经在全国联网的人行征信系统存在调整周期过长、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由此系统查询出来的报告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目前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主要依据仍为借款人提供的收入证明,但由于对出具证明的单位无任何法律约束力,导致证明中的收入随意性较大,同时缺乏明确的行业指导性收入水平等标准,增加了贷前调查的难度。

4.商业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

4.1增强影响个人信贷业务的法规政策研究

信贷政策必须要适应货币政策的要求。货币政策的调整意味着信贷政策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对金融业务的指示信号和监管力度等宏观政策形势,努力避免由于错误执行信贷政策的偏差所造成的市场风险。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金融市场极不完善和规范,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法律机制的不健全,还表现在各经济主体缺乏对信贷资产的保护意识,使商业银行难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4.2加强银行内部管理

为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重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完善审贷分离制度,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后管理,进行贷款跟踪。总之,完善内部控制,防范内部风险,加强全程控制,实现从以补救为主的控制向以预防为主的控制转变,从而提高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4.3加快完善个人贷款担保制度

商业银行应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的具体规定,使抵押物的范围尽量限定在圈定执行容易、法律争议少的标的物。而且应拒收那些难以变现、产权不清及存在争议的抵押物,选定的担保抵押物必须具有合法、足值、有效的特点。此外,商业银行应对保证人的范围进行合理界定。对于自身条件好并且收入稳定的借款人,可实行保证担保方式的贷款,而保证人的选择应遵循信用度的情况,应选择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户,满足其综合条件至少应不低于借款人。

4.4认真筛选客户,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发挥人行征信系统的屏障作用防范风险,在贷前调查环节强调风险防范,从源头上防控风险。目前对借款人资信的考察可在人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年龄等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收入的可信度。对现有合作结构、合作项目做好风险识别,规避对高风险的合作结构、合作项目的准入。[科]

【参考文献】

[1]郦国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6(11).

[2]孙伟南.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防范[J].商业经济,2008(7).

[3]唐磊.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全面防范操作风险[J].上海金融,2010(l).

猜你喜欢
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民间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