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过渡”的艺术

2013-03-16 07:40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中学215300鲍文艳
地理教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工业区位过渡区位

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中学(215300) 鲍文艳

课堂教学中“过渡”的艺术

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中学(215300) 鲍文艳

一般而言,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是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个教学层次,能够反映教学思路的清晰和递进程度。环节之间若缺失了有机的联系,整堂课就会给人拼凑之感,生硬且不连贯,既不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新知,又难以形成合理的教学节奏,不易赋予课堂教学应有的美感。因而,教师要关注并优化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使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高潮迭起,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拥有美的享受。

【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要求学生掌握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和评价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或知识点简要过程及设计思路(导入过渡)1.展示钢管、钢筋、钢板等钢铁材料的图片,趣味性设问“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2.简述钢铁的生产流程。一、工业的区位因素1.学生开展思考活动,进行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2.学生交流选址结果,并在教师启发下归纳出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3.组织学生讨论,从经济利益出发,五种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4.能力提升:通过五种不同的题型,检验学生进行工业区位选择的能力。(过渡)利用钢铁工业区位变化的例题承上启下,引出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生活动: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归纳区位因素的变化。(过渡)运用首钢的搬迁,例证区位因素的变化,并引出环境效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三、环境效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在教师带领下读“严重污染环境工业的区位”。2.举例钢铁工业在城市的布局。3.举例有污染企业的布局,用本地某化肥厂的案例。(过渡)用上环节中本地化肥厂搬迁的新址选择引出政策等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四、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图文举例主要的社会因素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总结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归纳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思路。

【“过渡”评析】

一、巧借经典词句,谐趣过渡

在地理课上,引用经典的古诗词、成语、谚语、俗语或其它学科的专业用语,都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获得学生感情加分,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地理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相关的经典词、句,以便在教学预设或实施阶段自如运用。

例如:在新课导入部分,我用ppt展示钢板、钢管、钢筋等钢铁产品图片(图1),让学生对钢铁产品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故作严肃地询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在会心一笑后,自然地进入问题探究阶段,有人就题答题,有人幽默道“保尔·柯察金来了”,有人跃跃欲试“这个我知道”…… 一时间学生活跃了起来。教师设计的目的不在于学生答出结论,是为了风趣的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听完全课后可感受到此导入用意之深:本课所有知识点都以钢铁工业为主线,进行串联和剖析,所以课的开始让学生对钢铁工业有个基本了解是为了知识的铺垫。真是一个简洁又精彩的“导入过渡”。

图1

二、活用典型例题,逐步过渡

案例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分析、各种例题是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与巩固提高,如果课堂是大舞台,那么案例、例题就是节目,运用得好,整台演出就会主题鲜明,表演出彩。抓住典型的案例或题目,不仅可以用它来充实课堂活动,还可以用来承上启下,实现“过渡”。

材料一:教材P58图4.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投入资金,选择土地,建厂房,安装设备,工人将能源、水、原料、零部件等投入生产,产出产品。煤和铁是最主要的燃料和原料。4吨煤加2吨铁矿石冶炼1

吨钢铁。

材料二:教材P58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材料三: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部分地区煤铁资源分布图。

请根据所给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在图中用“☆”标出适宜建钢铁企业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图2

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导入正课后,教师呈现思考题(如图2),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探讨:“假如你们有一笔足够的资金,你是老总了,又知道钢铁生产流程了,找个地方建个钢铁厂吧。”这样的语言过渡,轻松有趣,所以学生们很热烈地展开了思考与讨论,有人建了一个厂,有人建了数个厂。然后请学生上台交流选址,大部分学生都选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教师的预先设计下,归纳:“大家所选的这些地方,就是我国早期一批钢铁工业基地的位置。”学生很有满足感。教师还保留了学生选在青藏高原、长三角等铁路线附近的结论,不进行否定,因为在后面内容中正好可以利用。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归纳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影响,引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然后一起填表分析五种导向型工业的选址。这个看上去是课外的思考题,实际上通过这个思考活动一步步过渡到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工业的区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自然地引申出知识点,并且是“先用后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归纳出理论,带出一个个小高潮,自然流畅,真是个巧妙的“过渡”。

再如本课中“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的导入。前一知识点结束后,安排了提升训练环节,难度递增,最后一个作为例题呈现(图3)。例题中的第一小题是较容易的,第二小题较难,但通过读图和教师提示,学生也能得出结论。结论一出,教师追问一句:“可见,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被带出来,而且自然地回到了主线上——钢铁工业线索。然后利用前面思考题的未定论的结果——有同学在缺乏煤铁资源的长三角建钢铁厂,推出宝钢,再展开宝钢与鞍钢区位的比较(图4)。这些处理不仅仅是解决“过渡”,而且可以贴近学生,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气氛不减,高潮又起。这样的“过渡”真是出人意料,精彩之至。

图3

图4

三、巧用同类案例,迁移过渡

案例的规模可大可小,一般对案例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析——归纳——训练”,另一种是“归纳——分析——训练”。上文中提到可以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完成“过渡”,其实也可以利用小案例直接进行“过渡”,关键是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去建立一个案例与多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找到切入点。

“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从鞍钢到宝钢,用不同时期建成的同类企业比较出了工业区位影响的发展变化,在学生的热情还未减下来时,马上再推出一个同类案例——首钢(图5),把首钢搬迁的案例设计成小型案例,先引导学生回答出“钢铁工业从资源型布局向临海型布局变化”,算是对前面知识的例证总结。然后一个设问:“首钢搬迁对北京有什么好处?”“环境好了!” 顺利过渡到知识点“环境效益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这样一个简洁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到分析问题要广开思路,学会知识的迁移,这既是一个锻炼,又是一个灵活的“过渡”,让学生欣然接受一个个复杂的知识点,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图5

四、回归乡土地理,“亲情”过渡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表现,也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途径。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少的课程资源,不仅可以通过乡土地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广度,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更加可以让教学活动走进生活,触动学生的乡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把乡土地理引进一般课堂,就需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

“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分析完“环境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之后分析“社会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看上去是那么的独立,没有联系,如何自然过渡呢?于是在过程设计时,将“环境效益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安排成“钢铁企业合理布局”的例题分析(图6)。

图6

图7

分析完例题后,揭秘:“图中所示的城区就是本地主城区。”例题所用图片居然是学生所居住的城市,这一揭秘调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乡土热情,用情感堆积出了一个新的高潮,学生心潮起伏。于是利用本地的某化肥厂的布局,进行能力提升(图7),学生利用对大气和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布局原理,一致认为化肥厂应搬迁到城市的西南位置较好。教师先是肯定,然后一个转折“化肥厂真的要搬了,但是没有搬在你们所想的位置……”一片疑云笼罩,豆大的眼睛盯着教师,“搬迁到了规划好的张浦工业区内”,自然过渡到了“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小小的“过渡”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漂亮地带出了本课最后一个知识点,而且由于乡土地理的渗透,全场一片热情。

【思考和启发】

只要用心思考,不难发现“过渡”的形式有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还可以:

1. 在角色扮演中实现过渡。即根据需要设计一定的角色,让学生扮演角色开展讨论活动。这种过渡在导入中运用较多。比如说让学生朗诵一首诗歌或唱一首歌曲,在词中切入进需要探究的知识点。

2. 用图片进行过渡。地理图片丰富多彩,很吸引眼球,仔细挖掘图片中的信息,找到知识点间的联系,

图8

再配以经典的词句,可以实现精彩的导入、过渡。例如图8“水滴石穿”,可用来设计“外力作用”的导入。

3. 用语言归纳进行过渡。用语言归纳完成过渡是最朴实的过渡,只要语言设计的好,就可以朴实中见华丽。

在处理“过渡”环节时,也需要考虑各“过渡”之间的联系性和一致性,最终要体现课的整体性,切忌五花八门,东挑一点,西捡一点,反而会失去整体效果。本文所举“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钢铁工业是贯穿全课的线索,所有知识点紧密地围绕在这条线索上,一个个与钢铁工业相关的“过渡”点缀着这根线索,有机地将知识点串联,这种串联使“形”与“神”得到统一,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吸引住学生,带领学生在积极和愉快的心情、氛围下完成一个个探究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得到多方位的锻炼,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许这就是本课的“过渡”成为亮点的主要原因。

开展新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由数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就像颗颗珍珠,把颗颗珍珠串联起来的就是“过渡”,所以“过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个小细节,可以让教学设计更加完美,它可以串联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

猜你喜欢
工业区位过渡区位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探讨
——基于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强化锻炼:在工业区位问题上开展地理专题复习策略
运用乡土地理案例巧讲工业区位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