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雨”教育——在授课中融入德育

2013-03-18 21:22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春雨德育学校

赵 辉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 10007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于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写下的。它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笔者在求学时就非常喜欢的一首诗,而当笔者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之后,对其中的诗句又有了新的感悟:这“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教师进行德育的最佳方式,如果能让教育如同春雨润泽万物一般自然,那我们必然也可以见到“花重锦官城”的明天。

笔者要谈的就是“春雨”教育,即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不断融入德育内容。

1 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教育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马克思概括得很好: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在扮演一个社会角色,都应当按照法律、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立身行事,正因为如此,教育有3个方面是离不开的:第一,离不开道德;第二,离不开情感;第三,离不开智慧。离开了道德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离开了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离开了智慧的教育是缺乏创造活力的教育[1]。显然,这其中的“道德”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离开了道德,教育就会偏离正确的航向。

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位正在形成世界观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对其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笔者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均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历来都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需努力探讨的重点课题。

2 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自卑感

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末等公民”。他们总认为自己前途渺茫,低人一等,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

2.2 学习习惯和文化基础较差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加上学习习惯较差,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另外,在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很难改掉。

2.3 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

中职学校营造文明校园的氛围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陋习,如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个别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甚至还会明知故犯。

3 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的现实状况,我们必须要重新思索德育的课题,要把德育放到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上[2]。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思索德育的新方法,过去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而单一地依靠思想品德课、德育课、伦理课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显然已经远远不够了,所以要寻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笔者认为,我们的德育应该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要在每一位教师讲授每一节课的过程中去渗透,努力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依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门学科的德育功能[3]。这可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为了实现在教学中完成德育的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首先,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显示自己的德、识、才、学,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教师的讲台形象,可分为表层形象、深层形象两个层次。朴实大方、庄重文雅的仪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态;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方法;准确精炼、富有感情的语言;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的板书;深入浅出、熟练精当的讲授等,这些都是塑造教师良好表层讲台形象的要素。教师良好的深层讲台形象则是通过教师表层的讲台形象及其课外的思想行为所体现出的教师的个人尊严、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种具有巨大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人格力量。教师一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在工作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教师在工作中自己首先就要早来晚走。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从教师的身上,学生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3.2 教师必须发掘教材的德育内容

广义地讲,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都包含有德育。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于教学中,就能使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比如,在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他包括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德育的内容和任务。其实,各学科的德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德育内容充实,其他学科的潜在德育内容也不少。

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以卫生专业课的教学为主,而这又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所谓“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承载着沉重的责任。所以,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对他们职业道德的教育其实更为重要。一位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不但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还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对社会构成危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把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培养他们关心患者、热爱患者的品格,并要不断地提醒他们这份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3 教师必须讲究德育方法

专业课教学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往往更多地在对某些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讲授中暗示某种结论,传递某种道理,寄寓某种思想,渗透某种观念。虽然教师也有明确的德育动机,但这个动机一般是隐含的。教师越体现出教育的无意识性,那么教育的层次就越高,收到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自然而贴切地渗透德育。尽管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但仍有一些基本原则是共同的。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二是要使专业教学与德育渗透自然结合,有机统一,即在传授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结合专业课特点,自然而然、机智巧妙、适时适量地渗透德育。

笔者认为,德育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教师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学生,去影响学生,又需要教师开动脑筋,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帮助、教育学生。德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摆架子上,而应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系列化,并及时总结、充分交流,以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如果能够让德育犹如“春风化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在课堂中能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那么,笔者相信,在雨后的明天“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繁茂景象就不再只是个梦想。

[1]柳斌.学校德育工作全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2]肖北方.教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3]庄永敏.让课堂焕发道德的力量[J].中国德育,2012(5):75-77.

猜你喜欢
春雨德育学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春雨
春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