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备课真正落到实处——基于七年级新生地理学情的调查分析

2013-03-19 06:07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225009李宏明
地理教学 2013年16期
关键词:起点学情比例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225009)李宏明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257236)高胜滨

一、问题提出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是地理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和构建者,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进行学情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地理教师在课前都从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表现欲等方面进行分析,笼统而又浅显,对学情缺乏深入地分析,用这样的“学情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依据,很难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位于扬州西区,是邗江区区直学校,是一所刚刚由公办民助回归公办性质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其生源来源十分广泛,大部分来自邗江区各乡镇和扬州市区、城乡结合部,另一小部分来自国内其他省(市)以及省内其他县(区)。其中,中学部七、八、九各年级学生人数均在千人左右,规模庞大、学情复杂,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笔者在邗江区实验学校近八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学情分析、准确锁定学生的起点、将备课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开学初期对笔者执教的七年级九个班级新生地理学情的一次问卷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应对学情差异的教学建议。

二、调查过程

2012年9月初,笔者利用开学第一课的机会,以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七年级新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新生地理学情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在接受问卷的400名新生中,男生212人,女生188人;城市学生245人,其中来自邗江城区和扬州市区的学生218人,来自其它地区的城市学生27人,农村学生155人,其中来自邗江区各乡镇的有136人,其他地区农村学生19人。问卷调查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技能水平起点、情感态度起点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情况。完成问卷后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三、结果分析

1.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知识水平起点差异

通过对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知识水平起点的调查(表1),可以看出:(1)城市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略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小学都开设了《科学》,并有专业教师任教,学生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同时城市学生的阅读量较大,具备一定地理知识的学生比例达到65.3%,而农村有20%的小学未开设《科学》或有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小,学生比例略低,为55.5%,《科学》课程的开设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是理性的思维要求,对刚入中学的孩子来说,多数难以做到,因而学生比例都比较低,城市约为22%,农村约为13.5%。(2)男生的知识水平起点略高于女生。具备一定地理知识的男生比例约为68.9%,女生约为52.1%,能够解释地理现象的男生比例约为19.8%,女生约为15.4%。男生的关注面比较广一些,思维更加灵活一些。

表1 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知识水平起点调查表

2.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技能水平起点差异

通过对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技能水平起点的调查(表2),可以看出:(1)城市学生的技能水平起点高于农村学生。掌握一定预习方法、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养成课堂笔记习惯、经常交流学习困惑四个方面,城市学生比例分别为84.9%、71.4%、67.8%、32.3%,四个方面均高于农村学生。(2)男生、女生技能水平各有优势。女生踏实细心,掌握一定预习方法和养成课堂笔记习惯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约为81.4%和63.3%,男生约为67.5%和47.2%,男生在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经常交流学习困惑两个方面占有优势,所占比例分别是61.8%和29.2%,女生则约为58%和22.9%。男生与女生的性格差异决定了在不同技能水平方面的差异。

表2 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技能水平起点调查表

3.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情感态度起点差异

通过对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情感态度起点的调查(表3),可以看出:(1)城市学生的情感态度起点总体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在对地理学科有兴趣、愿意参加地理活动和关注家乡发展变化三个方面的比例分别是92.7%、92.7%和69%,高于农村学生(分别是87.1%、69.7%和60.6%),农村学生在会考结束后持续学习地理的热情和意愿比较高,所占比例约为43.2%,城市则约为38.8%。(2)男生的情感态度起点高于女生。男生对地理学科有兴趣和愿意参加地理活动两个方面的比例都达到100%,关注家乡发展变化的比例约为75.5%,参与地理继续学习比例约为48.1%,女生所占的比例要低一些,分别是79.8%、79.8%、54.8%和31.9%。

表3 不同区域、性别的学生情感态度起点调查表

四、教学建议

1.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被视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从本次调查活动中可以发现,笔者执教的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积累,具备了一定地理知识的男、女生比例都在50%以上,但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比例都比较低,男生只占19.8%,女生只占15.4%。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之后再制定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与学生的需求相符,才能更好地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将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成为教学活动的首要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教学目标要依据学情差异来设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等,如果把教学目标定得太高,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在地理综合题面前只能望而却步,学习缺乏动力;如果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学生在已掌握的基础上做无效劳动,浪费时间精力。

2.要依据学情整合教学内容

不同地域的学生,因其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其认知和情感上也存在着差异。城市学生家庭学习环境明显优越,他们的知识面广一些,洞察力强一些,表达能力好一些,但他们对农村乡土知识,尤其是农业地理,知之甚少;相反,农村学生,除钻研精神略强、乡土知识略丰富之外,其他方面大都处于劣势。在参加本次学情调查的学生中,城市学生为255人,占总人数的61.25%,农村学生为155人,占总人数的38.75%,从比例上看,并没有出现男女生比例相差过大的极端现象。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差异,适时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的备课环节,可增设“本地区农业种植”知识,活动形式为“农忙季节二日游”,一日游为考察春季稻的春耕,另一日游为考察冬小麦的夏收,由农村学生组成导游团队,城市学生组成游客团队,展开互动,城市学生在娱乐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农业的种植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农村学生的印象则会加深,然后再进入课堂学习中国的农业发展。这样处理,重点逐渐掌握,难点迎刃而解,效率自然提升。

3.要依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情分析,提倡采用探究式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实现组内和组间交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地理课堂,也应充分依据学生的学情。例如:在分组过程中,依据地理学情配置组员,即设置地理组长一名,由地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负责指导、监督地理“学困生”(农村有20%的小学未开设《科学》或有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和技能水平起点都略低),另配置2-4名地理中等生。在分组时,要考虑组内成员的男女比例搭配(掌握一定预习方法和养成课堂笔记习惯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女生比例分别为81.4%和63.3%,男生比例分别为67.5%和47.2%;男生在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经常交流学习困惑两个方面占有优势,分别为61.8%和29.2%,而女生只达到58%和22.9%)。如此,可促进组内合作、组内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又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既打好了基础,又发展了特长,既关注学生发展,又注重心理平等。

4.要依据学情实施分层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搞“ 统一化”,而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当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实施分层评价。在地理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立足点,应以中、下层次的学生为主,应有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在评析地理作业或试卷时,应着重分析解剖各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价的标准要有弹性,即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适度从紧从严,对中、下层学生应适度从宽从松,如A层次学生须在85分以上才为优秀,B层次学生达到80分可为优秀,C层次学生只要满75分即可为优秀,对每次考试都达到优秀的B、C层次学生及时将他们划入上一个层次,以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均可进入所在区域的公办学校入学,笔者遇到的上述情况,或许在许多学校会出现,或许会更加复杂,但无论我们的学生在知识水平起点、技能水平起点和情感态度起点上是否存在差异、存在多大差异,笔者认为都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将备课真正落到实处,落到学生的心中。

猜你喜欢
起点学情比例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人体比例知多少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新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