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进村“摘帽”的功臣

2013-03-20 08:40韩志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5期
关键词:摘帽猪场群众

文/韩志

鞍山市台安县韭菜台镇副镇长李远云被选派到韭菜台镇淮子泡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日子里,村里上上下下对他的评价就一个字:“好!”

李远云好在哪里?村支部书记刁宝良说:“李书记为人实在,说话掏心窝子,工作脚踏实地、能吃苦。我们村彻底摘掉后进的帽子,李书记贡献最大,他是我们淮子泡村的大功臣。”

村民说:“如果李书记不来,我们的猪场还得继续荒废着,这么多外债不知何年何月能还清……”

李远云到村里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淮子泡村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

送出贴心服务的“绿卡”

“要想真正融入百姓,与他们贴心,就要把百姓当亲人,倾尽全力为他们特别是困难户服好务。”这是李远云常说的一句话。到村上任后,他挨家挨户把全村都走了一遍,摸清了每户的家庭成员情况、经济状况、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收集了60余条促进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好建议,并向百姓做出了解决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就学、就医、行路5方面问题的承诺。李远云把自己的电话、住址、承诺事项都印在小卡片上,每户一张。无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随叫随到,群众缺钱他自个儿掏腰包。村民说,这张卡片就是他们开启希望的“绿色通道”。

一年来,李远云为群众办理大事小情近500件,为38户贫困党员、群众送去现金、物资折合人民币8000余元。贫困户贾宝密家儿子患有智障,家庭无经济来源,李远云得知后,立即送去500元现金为他家救急。每逢节日,李远云都不忘到老贾家坐一坐,送去米、油等物资,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让老贾一家渐渐走出了困境。

打通发展滞后的“命脉

为了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村域经济发展起来,转变村民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模式是前提。李远云多次组织党员、种养大户、群众代表到县内外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积累先进农业科技和种植、养殖等致富的实践经验。他和村班子成员引导先富户与贫困群众结成“一帮一”、“一带多”的帮带对子,并无偿为群众提供项目、技术、销路等方面的帮扶,形成家家有项目的良好局面。他向上级争取资金5万元,改造棚区水、电、路等设施,为农户协调贷款30万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现在,全村已有大棚490栋,2000余亩,实现了户均一栋棚,棚菜成了淮子泡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村里有一个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小区,主人叫王欣,因各种原因已无资金养猪,而且负债数万元。李远云到村里后,积极为该猪场寻找合作伙伴,争取外来投资。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李远云联系到一个鞍山客商,在他的努力下,该客商投资200万元与养猪场合作,使猪场得以盘活,王欣每年不但可以获得4万元的猪场出租金,还得到了一份在养猪场内打工的机会。

保持浓浓的民生情怀

李远云始终把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挂在心间。他先后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5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维修了村部,使村里办公环境焕然一新,为党员群众提供了活动场所;自筹资金25万元,在淮子泡村2、3、4组新修主路1.5公里,安装路灯38盏,方便了百姓出行和农产品外运;投资35万元新建了2000延长米的“五统一”精品街路,实现了垃圾定点投放,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生活环境;争取扶贫资金30万元,在村里1组和7组之间建小桥一座,实现了农田水利通行顺畅。

2012年,面对10号台风“达维”引发的连日暴雨,李远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抗洪抢险一线,靠前指挥。8月5日,浑河水位猛涨,造成浑河大堤夹信子段出现坍塌,他带头加入到抢险队伍中,带领群众打桩抬土,直到险情得以控制。此时,李远云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但村干部带头抗洪抢险却在群众中树起了崇高威信。

后进村“摘帽”后,李远云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他的实干精神却像落地生根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淮泡子村的土地里……

猜你喜欢
摘帽猪场群众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多让群众咧嘴笑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