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说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03-27 07:33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400047
地理教学 2013年20期
关键词:教法学法学情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400047) 韩 庆 李 晴

说课是授课教师面对同行、专家等,用口头语言和相关辅助手段对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设计及其依据进行阐述,并互相切磋以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也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侧重分析地理说课内容、说课语言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强化地理说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一、地理说课内容存在的问题

说课内容涉及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这五部分是说课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说课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说教材不透彻、说学情不到位、说教法学法缺少依据、说教学程序缺乏重点等方面。

1. 说教材不透彻

说教材一般涉及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等。说教材不透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说教材地位作用目的性不强

即说课缺少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与本章、本册和整套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忽视阐明其教材的重要性、特殊性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相关知识的铺垫性等。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的教材地位作用,仅说明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涉及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壳组成元素和地球外部圈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部分,而对本节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入分析,以及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的内在联系也未分析阐明,以致说教材的地位作用目的性、针对性不强。

(2)说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

即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太过简单,泛泛而谈,没有说明如何落实预期目标,或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等天气系统;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分析简单天气图,解释天气的变化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及良好的科学态度。该例仅列出所要达到的三维教学基本目标,制定目标不够具体落实、表述比较泛化和空洞、缺少将教学目标与具体内容、学生如何掌握相结合论述,即未说明师生如何互动,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3)说教学重点难点缺乏依据

即说教学重难点时不能运用现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新课标理念以及把握学生实际状况基础上阐述重难点制定的依据,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制定等。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重点涉及海陆间循环及水循环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涉及水循环地理意义。仅列出本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未从教育理论理念高度、教材内容深入剖析和学情分析角度,说明本节“两大重点、一大难点”确定的依据,影响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2. 说学情不到位

说学情一般涉及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及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分析。说学情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缺乏对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即说学情没有阐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地理知识储备情况。表现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及地理知识储备有差异,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不同,课堂教学设计就有所区别。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且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强,具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例仅说明学生地理学习的一般状况,而对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对本课题的接受能力、可能出现的学习疑难或困惑以及自主合作学习、探索发现和读图析图能力未加分析说明,忽略学生的整体与个体差异。[2]

(2)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即说学情缺少对学生认知方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思维方式等分析说明。表现在不同年级地理学习心理不同,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偏爱地理内容的新奇、乐趣;高中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主要关注地理知识的成因及实用价值。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地球运动、大气和水相关章节的学习,为学生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做铺垫,使学生更利于掌握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该例仅简要分析学生知识基础,未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应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说明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可能诱发的兴趣点、引发的关注点和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3. 说教法学法缺少依据

说教法学法一般涉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以及为什么选择教法学法的理由。说教法学法缺少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说教法学法缺乏理论依据

即没有运用现当代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课程标准理念和“三个面向”精神阐述所选教法学法的依据;或引用教育专家的观点、言论及经过论证的规律认识等。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法:读图分析、讨论交流、实验操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该例仅列出所选用的教法学法,缺少对选择这些教法学法的理论分析和概括说明。

(2)说教法学法缺乏实践依据

即说课理论运用与实际脱节,仅关注说课新理念、手段的新颖及语言的生动,忽视其采用方法的实际课堂操作性;或没有依据具体教材内容、重难点分析、学生学习实际状况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说明为什么采用这些教法学法的理由。[4]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法学法,仅阐明采用发现探究、小组合作、读图分析等教学方法,缺乏针对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学生学习基础以及教法学法特点分析和重点内容如何解决、难点问题如何突破、关键环节如何把握等,将教法学法优化整合、有机结合加以概括说明。

4. 说教学程序缺乏重点

说教学程序主要包括设计思路、教学主要环节、重难点突破以及板书设计等内容分析。说教学程序缺乏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说教学过程当成讲课

即将教学过程说成教师问、学生答的讲课模式,误将说教学过程等同于教学实录。不明确讲课、说课面对的对象、主要内容、侧重点以及作用等有所不同。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全球气候变化”一节教学过程,即按每一知识点讲授、各个教学环节、教法学法的具体使用,类似课堂实际教学详细说明,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教与学双边活动设置安排,以及“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内容的重点分析阐述。

(2)说教学程序重点不突出

即说教学流程面面俱到,缺乏对教学过程优化整合,未突出主要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更未阐述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体现创新点等重点内容。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教学过程,表现在具体阐述每个教学内容,没有将重难点的突破与所选教法学法相结合,前后联系不紧密,创新支点不突出,主要教学环节不明晰,没有突出教学设计的新颖点,致使听课者不明确教学程序设计重点和意图,使教学流程过于繁琐、平淡。

二、地理说课语言表述存在的问题

说课语言表述涉及语言表达的准确、简练、清晰、流畅以及生动形象等方面,[5]与说课的效果和质量密切相关,也是说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课语言表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说课语言准确性不够、条理性不足、生动性不强等方面。

1. 说课语言准确性不够

说课语言准确性不够,主要表现在说课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严谨,缺乏地理科学专业术语;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用词汇特别是形容词、副词搭配不当或数据缺乏验证;[6]出现地理知识错误和口误。此外,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不熟悉,单凭模糊印象胡乱套用。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教法,阐述高中学生认知方式偏重于场依存方式,关注地理事物细节,采用探究方法让学生掌握北半球下半年昼变长、夜变短的知识内容。该说课表明说课者不明确高中学生认知方式为场独立方式,关注地理事物整体,且未区分地理事象状态和过程的差别,夏至日到秋分日为昼变短,夜变长。反映出说课者对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地理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

2. 说课语言条理性不足

说课语言条理性不足,主要表现在说课内容前后颠倒、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前后呼应不够;语言陈述较为混乱、语句繁杂、前言不搭后语;语言比较啰嗦、机械重复、口语病明显等方面。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山地的形成”,说教法为小组实验,但在说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其运用,前后不对应;且说课时内容前后颠倒、思路不够清晰、拖泥带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操作的陈述上,说重点内容的解决一带而过,详略不当,缺乏条理性;对问题答疑、学生活动、作业设计叙述不清,条理性差。

3. 说课语言生动性不强

说课语言生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说课语言平铺直叙,缺乏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感情色彩;肢体语言不到位,没有体现语言动态美;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形式单一,缺乏典型素材和有效数据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案例或实例与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缺乏典型性和针对性。例如,说人教版必修I“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导入新课: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地理要素间存在物质和能力的交换,但没有两个地域环境是完全一样的,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例这种复旧引新导入新课的方式缺乏新颖性、形象感和吸引力,未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及采用诗歌、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入新课,以体现说课者的风趣幽默和创新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地理说课从说课内容及说课语言上都应注重将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实际课堂及学生情况三者融合,重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及其依据的说明,注重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提升说课的科学性,突出说课的创新性,体现地理说课的鲜明特色,达到地理说课的教研目的。

[1] 杨新. 新编地理教学论, 第一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2] 刘国丰. 高师学生说课研究[J]. 教育理论研究,2011(9): 8-10.

[3] 李晴. 中学地理教育学, 第一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4] 孙善辉, 段鹏举. 加强说课理论实践,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J]. 赤峰学院学报, 2011, 3(9): 246-248.

[5] 杨丽.“说课”过程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冶金教育, 2011(4): 19-21.

[6] 刘恭祥. 地理微格教学, 第一版[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教法学法学情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