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学城融资经验与启示

2013-03-27 21:45朱再英
对外经贸 2013年9期
关键词:大学城融资大学

朱再英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一、引言

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初高校扩招以来,各种冠以“科技城”、“科技园”、“大学园区”等名称的高科技知识产业园区不断涌现,逐步兴起一股建设热潮,并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的趋势。我国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学城(包括科技园、科技城、大学园区)已有64 所[1]。其中,占地规模最大的是东莞大学城,占地面积达108000 亩;最小的是温州大学城,占地面积1200 亩;投资规模最大的是广州大学城,总投资达到300 亿元。全国大学城平均占地规模大约为21905 亩,平均投资为53 亿元[2]。大学城的成功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融资既是首要工作,也是建设的关键。如果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大学城的建设将无以为继,我国廊坊东方大学城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艰难困境就是最好例证。可见,正确选择融资模式对于大学城的成功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城的融资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典型经验,以供在建和拟建的大学城借鉴。

二、国外大学城融资模式

国外大学城最早出现在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多为自然形成,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就所有权性质来看,国外大学城大多数属于私有性质,其建设主要依靠的是非政府资金,通常采用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例如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城(硅谷)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由圣克拉大学和圣何赛大学以及9 所专科学校、33 所技工学校、100 所以上私立专业学校形成的西方现代大学城,它最初是斯坦福大学自己购买土地兴建的,后来不断追加投资而发展壮大,吸引其他大学聚集而逐步培育起来的。这是完全由学校自主投融资的模式。在有些国家,政府也会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大学城建设,如英国阿斯顿大学城由阿斯顿大学、当地政府和银行共同投资兴建,市政府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并提供房地产,银行提供资金,大学提供人才与科技成果并出租实验室。还有著名的日本筑波大学城、马来西亚Sunway City 内的澳洲Monash University 分校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城。但在大多数资本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一般是通过立法、制定政策、为投资者提供融资担保、贷款优惠、技术咨询服务和行政帮助等手段参与大学城建设。

在融资方式上,国外大学城常见的方式有发行债券、基金、社会募捐、银行贷款等。以美国为例,大学城建设一般由高校自主投融资,政府很少参与。发行债券是美国高校的流行做法,高校债券特别是有一定声誉的名牌大学发行的债券倍受青睐。债券期限一般为25 ~30 年,有的期限更长,如耶鲁大学曾经发行过期限长达100 年的跨世纪债券;债券利率通常在5% ~6%之间。债券期限长且利率较低,这对融资方是非常有利的。在美国,社会捐赠也是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一般占到高校收入来源的5% ~10%。哈佛大学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学校财务出现困难时,社会捐赠资金达到26 亿美元,在2006—2007 年更是创下了捐赠基金增长23%,市值高达410 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于一些有名气的大学来说,基金运作收入也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斯坦福大学在2003 年的基金规模高达100 亿美元,基金运作收入占总收入的20%。利用企业资助或个人捐赠进行基金融资是斯坦福大学城的一种重要融资模式,也是国外大学城普遍运用的融资模式。

三、国内大学城融资模式

(一) 完全依靠财政资金的深圳大学城融资模式

深圳大学城总体规划10 平方公里,投资35 亿元,学生规模为4 万人。深圳大学城从2002 年开始建设,2003年9 月基本完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并入驻。大学城的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负担,融资模式为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将大学城的硬件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后,交由各个高校入驻并管理使用,同时为其办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多方面支持,为成果转让和孵化提供优惠政策。由于政府投资力度大,监督管理到位,深圳大学城充分发挥大学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成为国内大学城成功建设的典范。

(二) 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珠海大学城融资模式

珠海大学城占地20 平方公里,计划容纳全日制在校生10 万人,总投资70 亿元。当地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并负责园区建设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为入驻的高校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中山大学作为珠海大学园区引进的支撑高校,珠海市政府无偿提供校区用地及教学科研设施,将唐家湾3.4 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原筹建珠海大学价值近3 亿元的建筑物和配套设施,无偿提供给中山大学永久使用和管理,并计划再投入1 亿元作为校区资金。同时,珠海市将位于市中心22 万平方米的土地、两栋价值7000 万元的建筑物以及诸多教学、生活设备永久无偿提供给暨南大学珠海学院。还给予两校在珠海工作的教职工特区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园区其他高校(除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外)则自筹资金、自行建设、自主办学,主要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和校方自行建设两种方式,一般通过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和后勤社会化方式进行融资。与这种融资模式相似的还有南京大学城。其成功经验在于:前期有较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各个入驻学校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有地方政府的强大支持,并且入驻学校有一定的知名度,社会信任度高,市场化运作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 以BOT 为主的上海松江大学城融资模式

上海松江大学城位于上海松江新城区西北角,占地约8000 亩,学生规模为8 万人,投资35 亿元。该大学城于2001 年启动,2005 年基本建成。上海市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并完成征地拆迁及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社会企业或服务中心投资建设,高校以租赁的方式进驻园区。实际上,上海松江大学城采用的是BOT 融资模式。所谓BOT(Build-Operate-Transfer),通常指政府对某项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以协议的形式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进行融资建设和经营,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将无偿移交给政府。BOT 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所广泛使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上海松江大学城成功建设的重要融资方式。

(四) 宁波大学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宁波大学城规划用地6200 余亩,学生规模5 万人,投资30 亿元。宁波大学城的开发建设,采用“政府投、学校筹、社会助”的融资方式,政府投入12 亿元,学校筹资12 亿元,企业投入6 亿元,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投资比例为4:4:2。其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在于创新性地广泛采用了股权融资、BOT 融资、土地融资、教育集团投资、财政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有力地保证了大学城的顺利建设与管理。

(五) 由企业独立投资的东方大学城融资模式

廊坊东方大学城是我国第一个大学城,于1999 年开始兴建,规划面积2 万亩,学生规模10 万人,计划投资120 亿元。该大学城由企业全额垫资开发建设,因中途银行中止贷款,投资商资金链断裂以及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工程被迫停止,使大学城陷入财务困境。从2003年开始,一些已经入城的院校陆续撤离,目前大学城中学生只剩下三成,而负债却高达24 亿元,成为大学城开发建设的反面教材。

四、国内外大学城融资启示

国外大学城建设多属于市场行为,政府干预少,主要采用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具体融资方式有发行债券、基金、社会募捐、股权融资等。国内大学城建设则更多具有行政色彩,多为政府统一规划构建,政府在大学城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其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大学城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在地方财政收入状况好的城市,可以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如深圳大学城和珠海大学城等;对于国内大多数城市来说,地方财政则难以负担,因此,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并不是政府就可以撒手不管。完全由企业独立投资建设的模式,如东方大学城,很难取得成功。负债规模过大,资金链断裂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应从东方大学城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负债决策时必须考虑未来清偿债务资金是否有保障。各投资主体必须科学测算资金需要量,合理控制融资规模。融资规模应当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相适应,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应当与可预见的学生规模相匹配,这样才能有效规避融资风险。

[1]顾蔚. 浅析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J].上海管理科学,2012(6) :33 -38.

[2]陈怀录. 全国大学城发展现状及其对甘肃建设大学城的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04(4).

猜你喜欢
大学城融资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融资
融资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